《回唐》第246章


纪差不多大小,一身服饰精美,脸上透露出一股自然而略带威严的气息。
进来的两人正是李清和昆仑,院子中的人是前几天被杨喧追捕的人。
李清仔细打量着眼前的这人,这人身材魁梧,年纪跟自己相仿,但是比自己还要高上一些,不过脸上还带有些微的稚嫩。
上次从吉温口中知道这人跟杨府之间的事后,李清心中一动,吩咐昆仑过去看能不能暗中把这人给救下来。
事情很顺利,昆仑随后把他送到了这里暂时躲藏起来。
“不用惊慌,这是我家小郎君。”
昆仑说道。
他点点头,没有说话,跟在李清、昆仑后面进了房间。
李清坐在那里,沉默了片刻,问道:
“能跟我说说你跟杨府是怎么回事吗?”
他愣了下,看着眼前这位算是有救命之恩的人,轻哼了一下,带着自嘲的意味:
“没什么好说的,不过是一出杨府‘强抢民女’的事情。重要的是我父母死了,我姐姐也死了,现在就剩下我一个人,我就算拼了这口气也要跟杨府同归于尽。”
李清心中暗叹,看着他问道:
“不死不休?”
“不死不休!”
“杨府知道你为什么行刺么?”
“……应该知道吧?”
他不太肯定地说,
“上次远远看见杨钊的时候我就亮明了自己的身份。”
他说的是这次行刺的时候,大喊着冲向杨钊,说是为自己父母和姐姐报仇的事情。
李清心里暗笑了下,从这两天杨府的反应看,怕是杨钊还不知道这人为什么会行刺于他。
这种莫名其妙的事情最令人发憷,李清之前就有过体会的,根本就不知道刺杀你的人到底是为什么要行刺于你,即便追查起来也无从下手,难怪这几日杨府和京兆府都疯了似的到处搜寻。
“看来杨府还不知道原因。”
李清轻声说道。
他泄气的坐在那里,半天才道:
“是啊,杨钊是大人物,是京城有名的权贵,我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就连被害死的家人都没能让对方放在眼中。”
“大人物小人物不是谁封的,不是说因为他是王公贵族就一定算得上是大人物,而你即便是小人物,能够为家人而拼死报仇,我也是佩服的。”
李清看着他缓缓说道。
过了会儿,李清又道:
“京兆府在四处通缉你,杨府这次看来不抓到你是誓不罢休了。”
他沉默了片刻,张了张嘴没有说话。
李清叹道: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话我不想多提,你应该明白,现在去杨府报仇无异于送死,你两次都能够逃脱算你运气,但杨府里面的人不会再这么笨。
“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他摇了摇头,对自己以后该做什么还真不清楚,总之仇一定要报。
“以后想怎么做,你自己要想清楚,是放弃报仇远走他乡,从此隐姓埋名过一辈子,还是另有他算。”李清缓缓说道。
他看了一眼李清,眼睛活泛了一些,知道李清救自己肯定有什么目的,顿了片刻,才问道:
“你为什么要救我。”
“我要说是好奇你会信吗?”
李清望着他的眼睛说道。
他轻轻摇了下头。
“好奇是一个原因,当然我还有其他的考虑,不过你只需要知道我救了你就好,至于为什么救你你不用知道。”
李清说道。
“你想利用我对付杨府?”
那人眼中带着一丝警惕之意,虽然自己跟杨府是不同戴天之仇,然而内心之中还是不想自己成为别人斗争的棋子。
“谈不上利用,应该说是交易。”
李清淡淡地说道,
“我救你一命,你听从我的安排,日后为我做件事情。”
“我要是不愿意呢?”他慢慢地说道。
李清望着他的眼睛,平静地说道:
“你现在就可以出门,之前救你的事情就当没有发生,至于你能不能逃出去我也不会过问。”
他愣了半天,才又问道:
“我想听听是什么事情。”
“现在还不确定,事情有可能会发生,也有可能不会。如果需要你的时候自然会告诉你,当然,我希望最好不要用到你,这样你安安稳稳地过你自己的生活就行了。”
李清抬眼看了一会儿远处,像是在思考什么事情,片刻之后才答道。
“除了有关杨钊和杨府中人,我不能做有违背良心的事情。”
他想了想,咬牙说道。
“好。”
李清这次回答的很干脆。
他点了点头,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不过并没有再问什么,就连李清的身份都没有问及。
李清站起身来,看着他说道:
“这些天你先在这里待着,有昆仑和你联系,事情过后我会让人安排。不出意外的话,很长一段时间我不会联系你。你只管做自己的事情就好。当然,我希望你能够活着,活到我需要你的时候,而不是鲁莽地再去杨府送命。”
他站了起来,点头答应了。
李清拍了下自己的衣袖,随意地问道:
“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
“过去的我就不存在了,还知道姓名有何用,以后称呼我为张生好了。”
他有些悲情地说道。
李清点了点头,没有说话,推开院门出去了。
昆仑落后一步,走到他跟前,小声说道:
“不管事情怎样,希望你能明白,今天跟以后的一切跟我家郎君没有任何关系。”
他有些了然地点了点头。
看着被关上的院门,他心中想,不知道这人是哪家人家的子弟,怕也是长安城中的哪家勋贵吧,跟杨府又有什么仇恨?。
他重新坐下来,眼睛又看向院子中间唯一的那颗树木,看来自己应该是有可能逃过这次追捕了。
第240章 春闱,参不参加是个问题() 
冬去春来,进入二月的天气几乎已经看不到冬天的痕迹了,除了偶尔还会有些凉意之外,长安城春意暖暖。长安城的人们躲过冬日的寒冷,迎来春日的绵软,阳光正盛,天空湛蓝,一切都明媚地让人心旷神怡。
再过几日就是春闱,准备科考的书生学子基本上已经准备妥当,名字在去年十一月份就早早报上去了,经过户部的核查,印证了推举人的推举,相关的考生信息已经递到了吏部那里。
万事俱备,只等开考了。
“没有想到小侯爷这时候过来,圣上正在和诸位相公、卢侍郎等人商议今年科考的事情,这是头等大事,圣上每年都会亲自过问的。”
高力士领着李清往宣政殿走去,边走边跟李清说着殿中的情况。
李清笑着说道:
“高郡公提点,我自然要赶紧入宫‘请罪’,没有想到来的不是时候。等下我在殿门外候着好了。”
高力士看着李清,轻声说道:
“圣上并无怪罪之意,杨府中的几位郎君什么样子圣上是清楚的,只不过碍于贵妃娘娘的面子,任由他们去。这几日京兆府和杨府中人在长安城搜捕嫌犯,闹得满城风雨,已经有御史在弹劾了。”
两人说着话,不多时来到宣政殿门口,高力士让李清稍待,自往殿中禀告去了。过不多时,高力士笑着出来:
“小侯爷里面请,圣上宣召。”
宣政殿中,李隆基正和诸位大臣商议事情,在场的除了李林甫、李适之两人之外,便是三省六部的诸位长官。这些人算是大唐朝堂真正的决策者,此时商议的是天宝五载春闱的事情。
今年的春闱定在了二月十六日,基本的程序已经准备妥当,负责这次科考的是礼部和吏部,尚书省总的统筹。考试的地点依然是在礼部南院贡院,这次的主考官是站在下首的礼部侍郎卢希,今年的春闱卢希权知贡举,全权负责此事。
高力士引李清进殿,科考的商议已经入了尾声,李隆基和几位爱卿正谈笑着,见李清进来,笑着说道:
“看,我们的‘状元郎’来了。”
李清见李隆基如此说,忙上前行礼:
“清年少,此前在大街上失仪,请圣上责罚。”
前些日李清和杨喧在大街上的冲突,在座的诸位大臣都已经知晓,即便对事情来龙去脉不甚清楚的人在杨喧刻意的宣扬之下也已经明白事情的原委。这时候见李隆基取笑李清,跟着哈哈大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