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唐》第258章


看来不是李清故意在春闱的时候疏忽自己,想到这里,李少阳心中那一丝怨恨之意早就消散,躬身行礼道:
“李侯请讲。”
第252章 三月中事(一)() 
长安城的三月,早已经是草长莺飞的时节。城南的曲江池每日游人如织,东、西两市商贾遍布,大慈恩寺、宗圣观等佛、道重地香客不断,平康里歌舞升平,在这个春风复苏的季节里,每个人看上去都在享受着大唐盛世带来的欢乐祥和。
整个三月,初一日新科状元考街,三月初三上巳节,从初十日开始,是持续将近一个月的牡丹花节。三月份的每一天,长安城中都是人潮涌动。因为预料到这种状况,李隆基在初一日的《明报》上面下了旨意,整个三月份都取消了宵禁,君民共享太平盛世。
长安城的百姓已经习惯了报纸的存在,很多人每天听到大街上报童声音响起的时候,都会出门买一份回来,或是官报《明报》、或是《长安时报》,翻阅一下看有没有最近的新闻或者八卦。《明报》已经缩短到了三天一期,而《长安时报》惯例的每天都有,但是两份报纸都已经降到了一文钱一份。
《长安时报》的活字印刷并没能保密太长时间,官方报社已经开始研究活字印刷技术,估计不久之后,《明报》就能够像《长安时报》一样每天出版。
一开始李清也没有想着保密,印刷技术的进步是整个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李清是乐意见到活字印刷术普及的,只不过是贞焕把这种新型的印刷方式当做了独家的秘密千方百计的保护罢了。
三月的长安,有几件事是值得记住的。
月初,长安城中出现了两份依照《长安时报》和《官报》创办的新报纸,其中《京都时报》完全是仿照《长安时报》的体例,偏重于娱乐方向。另外的一份报纸《西京评论》却是比官报还要严肃的时事报,刊载大唐时事,评论朝廷政策和民间轶事,报道的观点多数显得有些激进。
按照之前颁布的报纸刊行令来看,《西京评论》有触犯法令的嫌疑,然而李林甫对此却没有任何反应,也没有人去查处这家相对激进的报社,李清也只是猜测《西京评论》的背后估计有不小的势力存在。
两份报纸的出现并没有给《长安时报》和官报带来太大的冲击,两报销量不过千余份,但是无一例外,两份报纸一开始都有广告,都带有盈利的性质。然而《长安时报》和官报竖立起来的壁垒使得新出现的两份报纸盈利变得困难重重。
《长安时报》由最初的五文钱到后来的两文钱,再到现在的一文钱,价格的变动带来的是销量的飞速增加,现在每期《长安时报》的销量都稳定在三万份到四万份之间,而官报《明报》也不过是三万份的规模。相对于《长安时报》和《明报》的巨大销量,新出现的两份报纸就像大海之中的两朵小浪花,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殿试过后,刘晏和王和之除了参加一些官方的宴会和同年之间的聚会之外,没再去参加其他的宴请,而是直接过来继续负责《长安时报》的编辑。
吏部的考试,刘晏被授予翰林院正字,王和之却还是白身,等待正式的官职空缺,届时才能就任。
因为刘晏和王和之两人,《长安时报》也变得水涨船高。官方报社的主编都是朝廷学识极好的官员,普通的学子是没有资格进去的。《长安时报》报社因为有二甲第一、第二名做主编,一下子成为了长安城学子眼中的香饽饽,一时间过来应聘编辑的学子数不胜数,最终在征求了李清的意见之后,报社扩充了十余人。一个真正的报社算是正式成立了。
随着《长安时报》的发展,李清对《长安时报》所做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让刘晏和王和之两人觉得极有成就感,两人发现,相对于去做个芝麻小的官员还不如在报社帮助李清。
就在最新一期的《长安时报》中,李清强行推动的一个举措在长安城引起了轩然大波,反对者有之,赞同者有之,但不管怎样,直接的结果是这一期的《长安时报》创纪录的销售了四万份。
位于长安城南的一处酒肆之中,掌柜的每天照例都会让店中一个识字的伙计给顾客读一遍最新的报纸。
过来这家酒肆喝酒的人中大都是附近的居民,因为都是比较贫苦的百姓,报纸一文钱一份的开销在他们看来还是有些大,更何况,这中间有很多人还目不识丁,即便能够买得起报纸也看不懂。
酒肆中有专门读报的人,所以这些居民都愿意过来酒肆闲坐一会儿,听伙计读读报纸,也了解一下长安城最近发生的消息。
“牛二,你最近识字的水平有长进啊,今天的报纸读起来比以前通顺多了?以前可是连句读都不懂的,读出来的东西前言不搭后语,连意思都是错的。”
酒肆中一个身着看起来是读书人的中年男子说道。
读报的伙计把刚刚读完的报纸放下,看着说话的那人,笑着说道:
“不瞒林郎君,早上拿到报纸的时候我还看不懂上面奇形怪状的符号呢,掌柜的看过报纸之后,告诉我不用去读那些标点符号,这样一来,读起来就容易多了,也不会把文章的意思弄错。”
“什么标点符号?拿来我看。”
中年人说道。
牛二把手中的报纸递过去,中年人接过来一看,最新一期的《长安时报》跟以前变得不太一样了,每个句子中间增加了一个特殊的符号,看上去有些怪异。中年人认了半天,也不明白这些符号的意思,正诧异间,牛二指着头版下面的一段内容说道:
“林郎君,这里写着这些标点符号的意思和用法,一看便明白了。”
中年人接着往下看过去,头版下面有一片专门的文章详细讲解了标点符号的意思和用法。文章署名是本报评论员。
在这篇文章中,标注出来的标点符号有十多种,对报纸上面出现的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做了详细的解释。并且对于这些标点符号的使用,文章还冠以了普济文字,开启民智的大义。
中年人看着这篇注解文章,笑了笑,对牛二说道:
“要这些标点符号有何用?看着让人不习惯,没有这些符号我不也能够读懂报纸上的文章。”
牛二见中年人对此不屑一顾,躬身说道:
“对于林郎君这样有学问的人,没有标点符号没什么关系。但是像我这种只认识几个字,连句读都不懂的人,用处可就大了,以后看报纸就不用担心读不懂了。
“不瞒林郎君,我小时候就是不懂句读,读书怎么都读不好,不然现在说不定也能考进士了呢。”
中年人看着牛二,鼻子哼了一声,讥笑道:
“就你?就算有标点符号,你读书也不一定能行。”
牛二笑了笑,并没有不高兴。中年人是酒肆附近的居民,常来酒肆喝酒,读了点书,总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不过牛二却从来没有见他考中过进士。
“《长安时报》想出这种花样,能够有什么用处。”
中年人把报纸还给牛二,摇头说道。
“什么用处我不知道,不过创办《长安时报》的那位小侯爷听说是一个有名的才子,长安城还流传有他的诗呢,听说就连圣上也称赞他是‘状元’之才。另外《长安时报》的两位主编是今科的进士,前几天游街的时候我还远远看到了。既然侯爷和两位进士郎君认为这标点符号有用,那肯定是有用处的。”
牛二说道,随后也不再理会中年人,自去照顾别的顾客去了。
第253章 三月中事(二)() 
因为广告,《长安时报》已经开始产生巨大的利益,这里面最高兴的还是掌管文渊斋的贞焕,对这次印书坊的扩充,贞焕就显得格外上心。
年初对报社规模的扩充,活字的存储,印书坊的技术改进,使得报社已经可以应付每期五万份的印刷规模。
规模的扩大,是为了应对随后的大规模道藏经典的印刷,这些也是李含光等道门宗师们颇为关注的事情。
有关道藏印刷的计划,刘晏和王和之是知道的,但是两人更为关注的是李清另外的一个计划。
自从上次在《长安时报》上面刊登了数道有关算学的问题以来,报社接到了不少人送过来的答案,然而无一例外没能答对,就连太学专门教授算学的学士也登门讨教,疑是无解之题。
李清在报纸上刊登出有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