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唐》第289章


王四郎的话却让站在一旁的王芷薇有些发窘,本来因为天气炎热有些红润的脸上出现一丝羞涩,王芷薇狠狠的瞪了王四郎一眼,王四郎假装不知。
李清笑着对王芷薇和王四郎说道:
“我带你们四处转转?”
王四郎正要答应,王芷薇嗔了一声说道:
“四兄,你该干嘛干嘛去吧。你看那里有人跟你打招呼,再不过去就有人过来了。”
王四郎愣了一下,看到不远处有人往这里招了下手,好像是自己以前认识的人,又看了一眼李清和王芷薇,哈哈笑道:
“好,好,我过去看看,你们聊。”
王四郎笑着往别处去了,不过刚才王四郎看似随意的一个眼神倒是令李清和王芷薇有着些许的尴尬。李清还好,王芷薇有些羞涩的低头不语,心中却是在埋怨王四郎。
过了片刻,李清笑着说道:
“这阳光正毒,我们去湖边那里坐坐好了。”
王芷薇点点头,没有说话。
两人虽然有婚约,但真正单独在一起的次数并不多。王芷薇性格活泼,是那种能够讨人喜欢的角色,李清也喜欢王芷薇的这种性格,但是如果让李清像后世跟自己女朋友那样和王芷薇相处的话,确实有些别扭,毕竟现在王芷薇还只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
在王芷薇的心中,对李清的感觉就有些复杂。两人之间的婚约,一开始王芷薇更多的是无奈,一个女孩子对自己的婚姻大事没有任何的选择余地,让王芷薇颇为苦恼。然而李清的身份、地位、才学乃至于学识放在这时候都是上上之选,任何一个女子能够有这样的夫君都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在知道是李清之后,王芷薇心中也是有些期盼的。
越是关注一个人越是想办法了解,李清在长安城中所作的事情都在王芷薇的关注之下。然而了解越多,让王芷薇越发有些看不清楚李清。
自从前些日听到李清创办书院的事情,王芷薇更是惊奇,从王四郎那里了解了一些相关的信息,今日过来这里是想亲自看一看书院到底是什么样子,碰见李清完全是一个意外。
位于书院中间的这片湖水已经被初步平整过,绕湖四周是原来就有的树木草地,被李清给完整地留了下来。有人在湖畔的树荫下歇息,看到不认识的李清和王芷薇走过,略微望了几眼,并没有留心。
虽然王芷薇身着男装,但是只要留意还是可以看出是一个女子。这时候的女子女扮男装出行的不少,并不会引来太多目光,只不过像王芷薇这个年纪的女子女扮男装的并不多。十二三岁的年纪女装出行就好,并不会引起什么忌讳。
对于看过来的目光,王芷薇很快由不适应变得释然,反正这些人不认识自己,随他们好了。
“书院这么大,都要教授什么?”
王芷薇好奇的问道,从在建的书院规模可以看出,书院的规划很大,甚至于要比长安城中的国子监还要大。
“这个还没有想好。算学肯定是要教的。”
李清看着王芷薇笑了笑,之前王芷薇就想来书院学习算学,随后接着说道,
“儒家的经学肯定要有,大部分的人想要学的还是这些东西。另外,格物也会有,看情况再开设一些别的课程,有些是其他书院没有的。”
李清声音有些得意。李清的打算是仿照后世的大学开设课程,然而师资太过难找了,教授《六经》等儒学经典的人很多,算学方面大约也有合适的人,但诸如格物等课程人选并不多。因此李清最近也想着是不是整理出来诸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方面的书籍,先宣传造势一番,然后作为书院课程的教材。
“过来教学的师资有了没有?”
“我亲自教啊,你知道我现在可是有着‘算学宗师’名头的人。”
李清笑着说道,随后敛去笑容,看着王芷薇点了点头。
王芷薇问些书院的事情,李清详细地解答。湖畔有轻风吹拂,吹散些许的燥热,两人边走边聊,相处愈发自然。
王芷薇在湖边的一块青石上坐了,手中拿着一根柳枝,搅动着湖水,扭头问立在一旁的李清:
“为什么想着要办书院呢?父亲和四兄他们都有些不解。”
李清年纪轻轻,才学出众,兼之身份、背景深厚,想要做官绝对是很容易的事情,李清来长安才多长时间,已经是侯爵,在王家人眼中前途无量的李清突然之间想着创办什么书院,为此还辞了大理寺少卿的职务,实在是有些让人费解。
李清见王芷薇这样问,眼光环视了一下忙碌中的书院,过了片刻回过头来,看着王芷薇轻声说道:
“人来到这个世上,总要做些什么。”
这话语中带着一丝沧桑和微微的遗憾。
与此同时,就在不远的一处树荫下面,王四郎走过去,正跟躲避炎热的几位书生闲聊。
于是之看着走开的李清和王芷薇,好奇地问道:
“王兄,刚才跟你在一起的是……?”
“哈哈,王某的舍弟,跟我过来这里瞧热闹的。”
王四郎哈哈笑道,并不想说明李清和王芷薇的身份。
于是之点点头,见王四郎不想明说也不再问。于是之和王四郎是以前在酒宴上认识的,虽然有过几次来往,但是并不太熟,于是之也只是知道王四郎和李清的侯府有了关系。
虽然身着男装,但是从步伐形态上还是可以看出个子稍矮的那人是个女子,而另外一人于是之却是认识的,正是创办这间书院的李清。
两人一路谈笑往湖边去了,样子看上去自然而随和,显然是之前就认识并且熟悉的人。于是之笑了下,心中八卦升起,倒是对李清更加好奇了些。
第285章 杜甫很忙() 
进入六月,书院的建设已经步入正轨,李清过去书院那里也帮不上什么忙,又因为有其他事情要做,去的次数倒是少了很多。李仁济身体好了之后,虽然有李清不要太过劳累的规劝,偶尔还是会去书院那里看看。
王芷薇从书院回去之后,倒是没有跟李清再联络,而是专注于家中生意上的事情,这倒是令王四郎有些迷惑,不知道自己这位妹妹到底是怎么了,对家里的生意比之前要上心很多。不过王芷薇玲珑剔透,很多商场上的事情一点就通,时不时给王四郎和家中的生意出些主意,倒是帮了不少的忙。
书院紧张的建设步伐,让李清这几日闲散下来的心再次绷紧。书院的师资是一个大问题,虽然李清知道此时的大唐有很多人名声显赫,堪称大儒、宗师级别的人,但是能不能请动却是另外一回事,即便自己现在有着“算学宗师”的名头,在这时候的大多数文人心中,算学终究不能够跟儒家典籍相比。
到这时候,书院请到的只有李适之一人,并且还只是之前李清跟李适之两人的口头约定,这位已经卸任左相的文人,现在闲赋家中,虽然答应了李清的邀请,但是未必没有再进朝堂的野望,到时候这书院的教职怕是要泡汤。
除了寻找师资之外,李清需要做的还是在短时间之内竖立自己的学术名声,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入书院读书,也能吸引合适的人过来教学。
日食之后,李清在长安城引起的轰动、影响主要还是限于道门信徒,并不能给书院带来太多的学生。读书人的第一愿望是考取功名,步入仕途,李清依然还是要从儒家典籍入手。
李清想的是从儒家最为经典的著作《论语》入手。
唐朝之后的宋朝丞相赵普号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士子心中的地位,此时的大唐,《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四书和《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经,这些儒学经典是天下学子必学的科目,科举里面最为重要的进士科和明经科主要靠的就是这些内容。
作为四书之首的《论语》更是以其中蕴含的“正直”、“仁德”、“修养”等成为天下学子必须的修身典范。这时候关于《论语》最权威的注解读本还是西汉张禹的《张侯论》,此外还有就是汉代何晏著的《论语集解》。官学诸如国子监等学习的《论语》除了这些解读版本之外,就是皇家刊释的《论语义疏》,其中谬误更多。
后世的李清虽然是历史系的教授,但是对这些儒家的经典著作还是有很深的研究,更何况,后世也有很多大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