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唐》第301章


处于社会底层的那些奴婢了。
这时候,读书依然算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书院这样做,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这种约定俗成的规矩,不光是那些达官贵人们反对,就连一些世家怕是也要反对的。
自然,李清并不想挑战这些掌握权势的人。书院不是教小孩子识字的小学堂、私塾,而是类似于国子监这类的高等的学院,招收的自然是那些读过书并且有一定学识基础的人,而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有资格的,虽然身份可能是平民,但是依旧有着跟勋贵世家等一样的读书权利,这些人倒也算士子的阶层。
李清摆摆手,说道:
“无妨,只管登出来就好。”
其实,书院的招生的对象还是一般的书生学子,那些有品级、地位的勋贵的子弟想要上学依旧会选择国子监这一类的官学,不可能一下子就冲进李清创办的书院。
章程发布之后,接下来就是忙碌招生考试的事情,而这个才是最为主要的。
为了给书院造势,除了在《长安时报》上面连篇累牍的报道之外,道门诸位宗师讲道的道场也临时搬去了建好的书院那里,这倒是让书院这些天人满为患了。
书院虽然是按照李清个人的意见在规划,但还是有着道门的宗派影响在,因此开设的课程里面,道门的一些相关的经学成为了必修的课程,跟儒家经典一样即将成为学生在书院必须学习的东西。
当然,这时候的圣上李隆基崇尚道教,还专门命官学开设了玄学的课程,书院在这方面加强一下,倒也不会引起书生们太大的反感。最近随着道门在长安城传道的影响,道门的信仰在士子之间也有了些许的进展,虽然这些学子不算是真正的道门弟子,但是对道门所宣扬的一些理念还是有着或多或少的认同。
招生考试是一件大事,接下来才是考验李清的时候。而之前所有的安排也在招生的章程刊出之后有条不紊的进行开来。
第297章 开学仪式() 
大唐天宝五载的九月,长安城中有两件事情是值得记住的,也是京城之中各个报纸竞相报道的新闻,这两件事情都跟李清有关。
其中一件是作为大唐上流勋贵的侯爵李清在东市开办了一家棉纺行的店铺,正式宣布侯府开始经营棉布了。李清的这个动作让很多人惊掉了下巴,说实话,长安城中几乎所有的勋贵、世家都会经营商事活动,李清的侯府想经营布匹生意并不是太值得人说道的事情,然而,让人们吃惊的还是作为侯爵的李清亲自参与到这件事情上来。
商业毕竟是贱业,长安城的勋贵或者世家里面,经营此类商业活动的一般都是家族的旁系子弟,真正的嫡系子弟是很少参与进来的。当然,很多勋贵、世家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家族之中人员众多,想要从事商业活动有的是人手。但是即便侯府上没有太多可用之人,李清这个侯爵出场也显得不太合适,更何况,还有本来就在做生意的李瑞在。每当人们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大都摇头,感叹这位年轻的侯爵的胡闹和冲动。
棉纺行的举办引起的关注并不大,而另外一件事情才是长安城人们议论纷纷的焦点。
九月初一日,位于长安城南的应天书院正式成立,同时也是应天书院开学的第一天,当时真可谓人头攒动,摩肩擦踵,人山人海。
应天书院位于长安城南的少陵原上,背靠秦岭,正北面对的就是长安。
应天的名字是李隆基给起的,并且亲自题写了书院的名字,李清对书院的名字是什么无所谓,李隆基能够如此上心的给书院起名字才是李清在意的,这样一来至少不会再有人故意刁难新开的这家书院。
应天书院的体例并没有按照现有官学的模式设置。李清几乎把后世大学的模式给搬了过来,应天学院是一所三年制的大学,并且按照所教授的内容把书院分成了国学馆、玄学馆、数学馆、律学馆、书学馆,另外规划中的医学馆、天文地理学馆、史学馆统一并进了科学馆中。
书院的第一年算预科,入学的学生需要修《论语》、《诗经》、《春秋》等儒家经典和《老子》、《周易》等之外,还需要学习《数学》及李清此前整理出来的有关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必学的内容。待一年之后,考试合格才能升入二年级学习专门的课程。
虽然之前人们对书院的课程设置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正式确定下来之后依然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学生学习《论语》、《老子》、《数学》这些课程可以理解,所有的官学也都有这些课程,但是对于要求学生学习李清不久前整理出来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就有人反对了。
《论语》、《老子》等是圣人之作,为儒、道之经典,是属于“经”学的论著,而李清在书院开设物理化学知识是什么目的,难不成把物理化学方面的书籍跟《论语》、《老子》等相提并论不成?还是说把自己当成了孔子、老子一样的圣人?
对于这些质疑李清懒得去理,在最初想着创办书院的时候李清就知道这时候的文人学子,甚至于一些迂腐的所谓名士肯定会有此怀疑。然而书院终究算是自己的书院,至于开设什么课程基本上还是李清做主。虽然有道门的牵扯在,但是李含光却也只是放手李清去做,并没有过问过。
虽然有不少人质疑,却并没有人“义正言辞”地跑到李清面前理论这种事情。即便是在开学这一天想着质问李清的人,在看到书院大门上面李隆基亲笔题写的“应天书院”的院名之后也都乖乖地闭了嘴。
书院的学生已经招收完毕,总计招收了三百人,大都是平民子弟,长安城中真正的勋贵之家的子弟却是没有几个。
因为打着道门的旗号,再加上李清最近在长安城中造成的影响,参加入学试的读书人很多,然而因为师资的原因,并没有招收太多的学生,这三百人也是李清在衡量了书院的师资之后做出的决定。
现在书院的教授除了李清之外,还有李适之、颜真卿及另外请到的几位儒学、律学博士,道门之中的几位宗师却只是挂了名,在书院之中讲授有关玄学方面的东西。道门宗师都是超然世外的高人,平常时候一般人很难见到,能够过来书院露上一面也是因了李清的关系,想要让他们在书院教授学生基本上不可能。
九月初一这一天,黄老道早早就收拾妥当,在偌大的书院里面来回巡视,仿佛这里已经变成了自己新的道场,此前去往宗圣观的两个小徒弟也回来了。今天的开学典礼上因为有数位道门的宗师在,负责招待的除了书院中人,便是在长安的宗圣观的人过来负责。
朝阳初升,阳光照进整个书院,书院里面庞大的建筑群在太阳光下璀璨生辉,斑斓的花草点缀其间,位于书院中间的湖泊和旁边的黄渠上微波荡漾,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美好。
湖泊位于书院的中央,北岸便是图书馆,图书馆两旁是教学楼和大讲堂,其余的食堂、生活区、休息区等建筑错落地分布在书院的花草树木之间,所有的建筑都有掩雨走廊相连。书院的主要建筑掩映在清晨的花树淡雾之中,建筑本身极为高大,两旁还有长长的甬道连接,看上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清爽感觉,看上去十分大气。
早早来到书院的新生有些紧张的集合在图书馆前面的空地上,兴奋地扭头观察整个书院的各个建筑,但是却没有人过分的大声喧嚷。
今天是书院的开学仪式,听说过来这里的都是些大人物,不仅有道门的宗师,还有长安城中的王公贵族,这些平民子弟平日里很少能够见识到这种场面,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自然有些拘谨。
黄老道换了一身崭新的道袍,开学这一天在书院中来回晃荡,身后跟着回来的两个徒弟。黄老道本身年纪已经大了,这一天看上去却精神抖擞。不清楚状况的学生们把他当成了过来参加开学礼的道门宗师级的人物,遇见了还恭恭敬敬地行礼。黄老道也不说破,只是捋着胡子点点头,像极了得道的世外高人。
卯时已过,书院大门陆陆续续过来很多马车,都是前来参加书院开学礼的人物。从过来的仪仗和随从们就能看出,这些都是长安城的勋贵,前面参加书院的开学礼自然是看在书院创始人——那位极为出名的年轻侯爵的面子上。
站在图书馆前面广场的新生们都在探头张望,现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