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太妃传》第68章


这,才能够非常最大程度地打击大皇子的意志,使得他一蹶不振!
因为这样看起来,大皇子妃难产,就是一个意外。而且,人遭受到打击以后,就喜欢去想“如果”。那么,大皇子就会每天都生活自我的诘问当中。如果,我当初告诉了父皇,那么结局是不是不一样了?但是,隐瞒消息导致妻儿惨死的决定,却是他自己亲手造成的!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王德妃曾使人到桃花林,表示她等桃花盛开以后,要前去赏花。她还让传话的人,稍微地提点了一下那些打理桃花林的宫人,要用心当差,慎防有些人到处乱跑,破坏了桃花的景致。
如此一来,永明宫在紧急关头中使人出去求救,也会被桃花林里严防死守的宫人捉拿起来。只要时间被耽搁了,结果都是一定的。就算大皇子向军士求救也一样,禀报消息一来一回,而后找到产婆和太医。等到他们斜着横跨过整个皇城,到了永明宫之后,时间也太晚了。
可惜,整个计划就败在了巧合之下。
在大皇子妃要生产的今天,庆和帝居然带着姜贤妃去桃花林赏花了。然后,出来求救的小宫女就惊动了这二位,剩下的事情,于是就变得顺理成章。大皇子妃和皇长孙,就这样逃过了一劫。
王德妃回想起整个计划、安排,发现并不是她有什么漏算了。而是,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没有占到而已。她只能幽幽地叹息,“时也,命也。”
————————————————————
正值是大朝会的日子,在太华殿里,各位文臣武将都整齐地排成两列,鸦雀无声地等待着皇帝的到来。可是,保持肃静并不能阻止他们彼此的眼神交流。于是,一时眼波满殿飞舞。这些眼球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消息,皇长孙于昨日黄昏出生在永明宫了!
这个消息传开以后,真的是有人欢喜,有人惆怅啊。
世家阵营的大臣,不多不少都有些焦急。他们情不自禁地看向王尚书,都觉得这个皇长孙对他们的士气,有很大的杀伤力。虽然他们都标榜着,大皇子和宁王都是庶子,身份上压根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对上“长”的时候,他们还是不禁有点气弱。
哦,你问为什么?
因为,世家本身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的最大拥护者。这些传承久远的、庞大的家族,就是严守着这个不可动摇的传承规矩,才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争斗内耗,得以延续至今的。对于“嫡”和“长”,他们就显得更为执着一些。
自从大皇子圈禁以后,勋贵阵营里头的大臣,就差在脸上刻着“本人已死”这几个大字了。每次的讨论,只要不涉及他们的根本利益,全部都“嗯、啊”过去了。昨晚消息传开以后,勋贵这边的大臣看着都红光满面、精神抖擞,时刻准备挽起袖子大干一场了。
那些中立的大臣,前一段时间被宁王有些打动了。在听见这个消息以后,他们又缩了回去,继续观望。
很快,皇帝就来了。
君臣大礼过后,大臣们看看你,你看看我,大家都没有什么大事要启奏的。春耕早已经安排妥当,农民们都忙得热火朝天。而且,最近风调雨顺的,就连时不时来一场小春洪的西秋河都相当听话。
他们发现,最近的大事儿,就数皇长孙出生这样的喜事了。既然是喜事,那就恭喜皇上吧。于是,大臣们纷纷出列,恭喜陛下,后继有人。
然而,庆和帝还是一脸平静,看不出喜怒。他只是摆摆手,算是接受了大家的祝贺。
就这样,大家都发现皇帝的情绪不对劲了。无论是谁家添了人口,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何况是添了长孙。大臣们表示有点弄不懂老板在想什么了,难道后继有人还不开心?
庆和帝坐在上首,看着底下大臣的表情,差点儿要呕出一口血来。为继承人烦恼了一晚上的他,今天要端坐着被恭贺“后继有人”,顿时心里满满的“嘲讽感”。
此时,宁王从队伍中出列,满脸都是真诚的笑意,双手托着奏折高举过头顶,“臣,有事启奏,”他忍着心头滴血的疼痛,“儿臣,恳请父皇,把大哥从永明宫里放出来吧!当年大哥为罪臣求情,也是一片孝义之心。如今时隔日久,大侄儿也出生了,大哥也是时候回到朝堂,与儿臣一起,为父皇效力。”
御史们听见这样兄友弟恭的启奏后,收到□□消息的他们,全都站不住了。他们都纷纷出列,对准大皇子进行了新一轮弹劾。内容的重心就是,就算情有可原,大皇子也不应该意图闯禁闭,并罗列出种种的罪名。
王尚书看着宁王的表现,听着御史们的弹劾。他不禁在心里点点头,计划顺利进行了。他昨晚收到王德妃传出的消息后,就决定要握紧主动权。他先是让宁王求情释放大皇子,以此引来御史的弹劾,大皇子释放的日子可能会因此延后。就算这样也挡住大皇子释放,那也要把宁王为兄长求情的好名声坐实了。日后,宁王在外人眼中的形象不仅更加高大了,在与大皇子以后的交锋中也能占点舆论优势。
庆和帝看着底下的闹剧,心头的怒火又窜起了。他就干脆什么都不说,甩了袖子就离开了。
洪涛见此,匆忙地高声喊一句“退朝”,就急忙追上主子的脚步离开了。
第58章() 
宁王离开太华殿的时候,嘴角依旧衔着那个真诚的心意。在阳光底下,他俊朗翩翩的脸蛋配着如沐春风的笑容,使人一看就心生好感。
在御史们的弹劾下,父皇含怒离去。照这样的形势看来,大哥重新回到朝堂的日子,就只能后延了。这样一来,他借此机会,卖了个人情给对方还占了先机;二来,还阻止了大哥挟皇长孙的威势,声势浩大地重归朝堂。宁王想到这些,就忍不住在心里给自己鼓掌,真是不枉他忍着心头的滴血,呈递为大哥求情的奏折。
一个人认真和不认真,差距还是很大的。经过这段时间埋头实干以后,宁王在心智方面比从前长进了不少。
从前,就算是王尚书递他眼色,宁王也不一定能够捂着良心,恳请庆和帝释放大皇子。如今,在收到王德妃传递出来的消息后,他就连夜写了一份声情并茂的求情奏表,并且能够在朝堂上配合着王尚书的计划。
————————————————————
勋贵阵营看见皇帝的反应后,原本志在必得的表情也收敛下去了。走出玄武门以后,他们有些沮丧地相互对视,就黯然地离开了。
他们愿意看在阵营一致的份上,在大皇子的身后为他摇旗助威。但是,如果要他们不顾一切地捞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楚国公回到书房后,细想着皇帝的态度,默默地为大皇子叹息,错过今日的时机,他就只能静待以后了。这一声叹息,还是看在楚国公府和董家有姻亲关系的份上的。
姻亲?
楚国公府除了是皇帝的姻亲之外,同样的也是淮乡侯董家的亲家。当初为淮乡侯求情的人中,楚国公就是其中的主力。他的嫡幼妹嫁给了淮乡侯世子,如今跟着夫君流放到了岭南。前年,他就曾派出自己的嫡次子,就是明嘉公主的驸马,跟着流放的队伍,沿途为董家一行人打点。
曾有人奇怪,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何必如此费心呢。楚国公并没有理会这些话,因为关家的家训只有一条:任何的关家子弟都不能被放弃,无论是姑娘还是公子。这一条家训,凝聚了关家的立根之本——使得关家子弟得以团结一心,前仆后继地为家族效力。
至于让家里的女儿和离归家,恐怕除了皇帝以外,是没有谁家敢这么干的。在郑国,女人没有什么必须要守寡守贞的规矩,夫死后丧期一满,嫁娶由己。但是,谁家妻子在夫家遭殃的时候要和离归家。那不仅仅这个女人要被唾弃,就连她家族里面的姑娘都会受到牵连的。这样能够共富贵,却不能共患难的妻子,谁家都不敢要哇。毕竟,同甘共苦,才是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楚国公沉思片刻后,便吩咐门外的长随,到明嘉公主府上,把驸马爷请过来,他有事相商。朝堂发生这样的变故,他打算让嫡次子择日再走一趟岭南。除了让嫡次子带去皇长孙的消息,也好为落难的姻亲震慑一下那些窥伺的小人。
为什么让关驸马这个嫡次子去呢?因为他的身份正好合适,身上挂着闲职请假方便,只要说通了公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