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幼虎》第69章


山洞中并未经过过多开凿,还保持着天然石室的外观,内里摆放着为数不少的木箱和架子,但很多都是空置着,还没有东西摆放上去。
周瑜紧走几步,打开一个大木箱,从里面取出一块钢板状的物事,样式与孙策之前绘制的板甲图样有所区别,应该是改进过了。
孙策接过来细看,这片板甲上面并无装饰,但表面很光滑,显然经过了细致的打磨,应该是成品之中质量较好的。
“这是最新试制出来的样品,比之鱼鳞甲略重,防御刀枪的能力也远远超出,重要的是面对钝器防御能力高出鱼鳞甲数倍。”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此甲极省工时,若是时间足够,现有的存钢两月内就可以装备三百甲士。”
看着孙策在翻看那钢板,一脸的不解,周瑜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笑着道:
“这只是胸甲部分,冲孔已经打好了,一会儿让匠人用皮绳和挂钩绑起来就可以使用,这样存放只是为了节省空间而已。”
孙策听到周瑜的话,环顾四周空荡荡的仓库,想吐槽又忍住了。随即暗暗点头,心道有备无患也是好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库房就堆满了。
“这次出去,给我带上三十副,用来装备亲兵。”
“你又要使什么坏,就不怕被别人学去?”周瑜似笑非笑的看着孙策。
“我怕他们不学!这甲若是手工打造绝对做不到如此轻薄,到时就是一块压死人的铁板。只要咱们的技术不泄露出去,这甲的成本就足够他们头疼一阵子了。”
“这次我准备带三十人同行,还要公瑾将兵器和手弩都帮我配齐三十人份。若是有多就多带上一些,辅兵虽然没马,但关键时候也是一份战力。”
孙策见到好东西自然不会客气,一开口就是多多益善,周瑜却是苦笑着摇头道:
“三十套是凑不齐的,可能要用上之前的实验品,质量要比这个差上不少,至于辅兵,还是从之前的军械中找出一些精良的带上吧。别人家里战兵都只有十之一二的精锐能披甲,你这边却连辅兵的全副武装,小心被人看在眼里劫了去。”
“哈哈,公瑾放心,我不劫他们一回,那些人就该烧高香了,若是敢送上门来,正好让我练练手。”
周瑜好心规劝,孙策虽然领情却还是狂态毕现,好像这几十人就能匹敌千军万马一般。
拉着整整三大车的军械,孙策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工匠营山谷,周瑜则一脸苦笑的跟在孙策身后。
好不容易积攒了半年的存货,就这一趟就被孙策搬空了大半,甚至连些试验品都被拿走了。周瑜不禁暗暗念叨孙策还是别回来了,否则这么折腾,工匠营那边的工作进度还不知道要被拖慢多少。
好在下一站要去的是战俘营那边,孙策征调辅兵这种事儿,周瑜还是乐于见到的,毕竟少了几张嘴吃饭不是?
第95章 离家() 
孙策一行二人来到战俘营的时候,这边正热火朝天的进行新兵遴选。这是孙策前几天刚刚定下来的,令这批三百多战俘和千余名新募兵员一同接受选拔,入选者可以脱离苦役身份,进入孙策的麾下效力。
募兵五百,这是孙策得官以后,孙坚给出的“奖励”。
也就是说,这次遴选以后,孙策就是拥有自己部下的一方将领,而不再是原来那个身份尴尬的“独行侠”了。
虽然还没有实职,名义上还归属于孙坚麾下,可是有了自己的人手,也就意味着今后行事方便了很多,军中话语权也会相应的增加。
手中有兵,孙策这个“官二代”就可以到处去“耀武扬威”了。
走过战俘营,不出数十步,就是一片开阔地,是临时夯实开拓出来的一块操场,而周围营帐都是围拢这里而建。
孙策的目光被一旁的一个泥塘吸引了过去,那里有几十个“泥人”整齐的趴伏在泥地里,仿佛泥塑的一般。而就在两人往前行出几步的时候,孙策突然看到其中一个泥人微微地动了一下。
“你!警告一次,若再次警告,就判不合格!”
泥潭旁的一名教官大喝一声,声震营盘,刚刚那个动了一下的新兵立时不敢再动,老实的继续趴在泥潭之中。
孙策的注意力被这一声大喝吸引,目光望向那教官。
只见那大汉面有短髯,自带一股威严之色,面相却又不甚出众。身材虽魁梧,但身高只是中等,怎么看都并不出奇。
吸引孙策的一点却是那大汉也如新兵们一般纹丝不动,只是新兵们是趴伏,他是站立在一旁。两者孰难孰易暂且不论,只是这份严于律己的心思,就值得褒扬。
“那是何人?”孙策向身旁的周瑜询问。
“姓周名仓,是你带回来的那批人中选出的什长,如今负责新兵遴选。不过以我观之,此人来历怕是不简单,偏又不遮不掩,到时让人费解。”
孙策一听这个名字,就是一懵,他哪能不知道周仓是谁,可眼前的这诡异的场面实在让他有点儿搞不清楚状况。
“你没打探一下此人的底细?”
“我和他本人谈过,据他所说曾经是在北面从过军,后来主帅战死,就流落在洛阳附近,听说你招兵,就跟着回来了。”
听了这个解释,孙策暗道:“可不是从过军嘛,从的还是黄巾军!那主帅说的就是‘地公将军’张宝吧!”
演义中把周仓描述成了天下第一忠心之人,孙策使不怎么相信这一点的,是人就有目的,这世上不会有任何一个人,会平白地因为“名声”二字就对某个人付出忠诚,这样的忠诚未免有些太廉价了点儿。
不过人既然到了这儿,看上去又颇为不凡,孙策倒不介意用上一用,反正现在正缺人手。有老爹在一旁,即便是黄巾军又想作乱,在这江东之地也玩儿不起什么风浪来。
考察了一番新兵遴选,孙策从其中挑出了二十人,再加上孙坚调拨过来的十个共同组成了这次北上的亲兵队伍。
不是孙策轻信,实在是现在手头上没有人手可用,孙坚那边又只给了十个人,总不能一只队伍加上辅兵都不足五十人,那样万一出些状况,孙策自己倒还好说,其他人可就要遭殃了。
况且此行还有个任务就是护送刘虞返回扬州,相应的人手也要实现准备好,免得到时手底下没人可用。
于是孙策麾下就出现了这么一只奇葩队伍。近百人中,战兵只有三十,其中还只有十个是经历过战阵的老兵,另外二十个则是只比辅兵稍好的新兵。
虽然这些人全都兵甲俱全,但是在孙策的眼中,这些人的战斗力估计也就和黄巾军那些叛贼差相仿佛。
孙策只是随便猜猜,可事实却是他挑选的二十人全部来自周仓手下那二百青州黄巾。至于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其实也属寻常。
因为孙策挑人的方法十分简单粗暴,那就是百人一组,拉开圈子动手角力,一番混战之后,被丢出圈外的淘汰。
被选中的这些人平时就相熟,虽然不敢表现的太过,但最后剩下的也都是熟人,甚至还很有默契的留下的其中最强的那批。
于是孙策就这么带着十名孙坚老兵和二十名“黄巾”新兵离开了战俘营。
至于队伍所需要的六十辅兵,则由周瑜安排后勤车马时一同处理,组织这次遴选中沙汰掉的新兵来担任。
休整两日,第三日天刚亮,孙策就带着这近百人的小队出发了。随行的还有吴夫人的弟弟,孙策的舅舅吴景。
要说吴景现在已经因为前次出兵讨伐董卓的战功,积功升为了骑都尉,是断不会给孙策来当副手的。
无奈吴景此人领兵能力一般,因此职衔虽不低,但一直没有什么实职,只在孙坚跟前奔走,就像后世的机要秘书,话语权倒是不缺。而孙策这个舅舅的优点就是细心,又唯孙坚这个姐夫马首是瞻,在吴夫人的推荐之下自然就成了孙策这次北上副手的不二人选。
名为协助,实际上是监视孙策的意思更多一些。
孙策心里也有数。自己这个便宜舅舅虽然不会阻碍自己做事,但要是有什么出格儿的举动,等到再次返家的时候,被这个舅舅在母亲吴夫人面前打小报告就是在所难免的了。
有道是“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孙策前次单人独骑出行,还没感觉到那么真切。这次领着上百人的队伍,却实实在在的感觉到了难处。
前次孙策快马加鞭,沿路欣赏风景,昼?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