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朝演义》第139章


而想要消灭南蛮,或者说是征服南蛮,第一步就是夏正平发布的诏令,要和南蛮通商。
这是属于一种大变革,早在多年之前的永昌郡的时候,夏正平就提到了这样的事情。只可惜,这一件事情,被当时的诸多官员所反对。夏正平不得已,将这一件事情往后拖了,直到现在。
如今,五年之期已经过去,夏正平所在的巴州,和南蛮之间,也已经处于剑拔弩张的气氛之中了。甚至是,镇南关传来的报告上,都在描述着南蛮各个部族都在调动人人马,集结待命,目的不明。
夏正平并不想通过武力来解决这一件事情,因此他想到了通商的法子。通商之后,夏正平便能够从南蛮那里获得铁矿石,他对于此将有大作用。
前世之中,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科学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样的一句话,在这个世界同样适用。一旦一些新兴的科技,出现在这个世界上,那么掌握科技源头的夏正平,将会成为垄断者。当然,这也伴随着一场大变革,使这个世界的社会,出现跳跃式的发展。
但无论怎样,这都能给夏正平带来一种立于不败的位置上。如今,通商就是开启大变革的第一步。
“诸位臣工,想必是这几日,大家都辛苦了。”夏正平在黄安高声念完之后,顺势开了口,“想必大家也或多或少听到了有关于南蛮的一些事情,今日就通商这一件事情,我们来聊一聊。”
夏正平说完,便是将眼神在诸多官员的面庞上,扫了一圈。
“启禀主公,臣以为,南蛮乃是一处蛮夷之地,他们的野心很大,常年侵犯我们的地盘。即便是在约定的时间内,也会搜刮一些边境居民的财物。”最先开口说话的,是赵恩铭,“我请求主公,给我一支军队,让我直捣黄龙,从而灭了南蛮。”
“主公,万不可如此啊。”劝说夏正平的,是百里子明,他如今掌管着整个巴州的钱粮,最清楚巴州的财力是什么一个状况,“大军南征,的确能够起到征服南蛮的效果!然而,赵将军却是忘记了吗?你这样子一旦出征,又是不知道需要耗费多少时间才能够完成征服?”
“百里老先生说的极是,我个人也并不同意征伐之策。所以我主张通商,百里老先生,您说说您的砍伐?”夏正平点了点头,“至于征伐南蛮的事情,往后再说吧。”
“边境互市,通商彼此,本来就是两个地区应该做的事情。至于怎么实施的,想必主公已经心里有数了吧?”百里子明苍老的容颜上,似乎显现出了欣慰的表情,“据我所知,和异民族之间,发展一些经济交流,已经成为了大势。”
“北方的辽王,虽然和新罗王朝之间,彼此征伐不休,然而依旧是边境互市,彼此通商;西北的秦王、赵王,乃至是燕王,都和边境上的戎狄一族,做买卖。这一件事情,的确值得我们学习。主公如果想要了解南蛮,或者说是,想要征服南蛮,就必须以通商的手段,进行彼此了解。”
夏正平闻言,点了点头。百里子明的话,可以说是说到了夏正平的心里。事实上,夏正平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他毕竟是政策的制定者,虽然具有一定的拍板权力,然而依旧需要征求一下其他人的意见。他便是问道:“列位臣工,有认为这一项政策不妥的吗?”
“其他诸侯王这样做,我们自然不甘落于人后。”
“南蛮浪子野心,决不能和他们通商互市,否则的话,他们积攒了金银,就会来抢夺土地,到时候巴州恐怕难以抵抗啊。臣,恳请主公三思啊。”
“通商虽好,然而还是要有一个限度才好。看主公的意思,恐怕并不是单纯的发展经济那么简单吧?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说的大概就是主公这样的诏令吧?”
“为了稳定巴州,也为了争取时间,更为了发展大计,我觉得通商南蛮可以值得一试。毕竟一旦通商之后,两个地区就开始出现了交流,也会逐渐融合起来。这样子,就能够进一步知己知彼了。如此一来,也能够拖住南蛮。”
政事堂的诸多官员,自然是有人反对,也自然是有人支持,支持的人要比反对的人多一些。但好在,这里的官员,比当初在永昌郡的开明的多,至少明白通商南蛮的真实含义。
夏正平见此,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么通商一事,少数人服从多数,就定下来了。”
他说完之后,又是大手一挥,黄安见此,便是拿着帛书,走上前来,高声念道:“汉王五年,第二条诏令,立科举,废士族,兴学校,选贤任能。”
第138章 贱民?() 
黄安高声念完之后,一众官员,皆是脸色变化起来。至少九成九的官员神色,变得极为不自然起来。当然,这些人之中,除了羽林二十九将之外。毕竟这些人都是从乞丐那里招募出来的,对于士族的概念还不熟悉。
“敢问主公,什么是科举。”众人的脸色,虽然变得不自然起来,但是依旧有人走出来,拱手向夏正平发问。
事实上,这些人都属于士族之人,自然明白废除士族意味着什么。他们之所以没有吵闹起来,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没有弄清夏正平这么做的目的。如果冒然说出自己的某些建议,或者是进行一些反对的话,极有可能会导致夏正平的一丝怀疑。
与其这般,倒不如搞一些曲线救国的政策,试探着问什么是科举。毕竟,这些人的确不太明白,夏正平口中的科举是什么。
夏正平闻言,扫了一眼朝堂上的诸多大臣,近日他们的反常表现,让他有一些寻味。这些大臣,都是出自于士族,按道理来说,听到这样的一条政令,应该是积极反对的。可是,眼前的状况,却让他始料不及。不要说反对的声音了,就连窃窃私语的议论之声也没有出现。
更何况,关于诏令的内容,夏正平在此之前,是告知过这些大臣的。难道说,他们都没有注意过?或者说,他们的确注意到了这一条,只是在私下里串通起来了?
尽管,科举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兴的事物,然而废除士族,难道他们就不理解吗?
这就好比,夏正平扔了颗重磅炸弹入水,结果什么事也没有,反而这皮球还得夏正平来接。
夏正平沉思了一下,咳嗽了一声道:“所谓科举,其实就类似于你们官职升降的考核一般。不过,这个科举,将会面向所有人,包括士族在内。一年一次,凭借其中的考核成绩授予官职。”
他这样的解释,已经很清楚了,其重要暗示着废除士族的意思。当然,这就意味着,从今往后,汉王之地,巴州境内的所有官员任职,将不再从巴州士族选拔了。这也意味着,世官制的终结,也意味着士族的没落。如果,这个诏令能够得到成功的实行。夏正平能够预料到,将来的某一天,寒门高士的丞相,也许将会变成一个普遍的现象。
当然,夏正平并不会设置丞相一官,丞相就是相国。现在他是汉王,独掌巴州,和皇帝没什么两样。诸侯王的官职设置,自然也就和皇帝的没什么区别了。
说实在的,夏正平至今没有选拔任何一个相国,掌握汉王之地的政治事情。就算是雏凤何士元,也只是军师一职而已,只负责参赞军务。
他深深的明白,曾经的大夏神朝,是因为什么而灭亡的,那是皇权与相权不可调和之下而造成的。现在,夏正平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自然要借鉴前人的过错,来防止自己犯错误,所以他没有设置相国。尽管,朝中的诸多臣工,不止一次的劝告,要求汉王夏正平选拔一位官员,执掌相国之位,然而夏正平都没有听从。
他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想法,他要将自己前世华夏古国历朝历代的历史制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实现在这个世界上,就比如他口中的科举制度。这是他的梦,也是他身为汉王能做的事情。
“如此说来,主公是要从整个巴州之民中,选拔人才了?”何士元试探着问道,“但主公,您这样子做,是不是要伤筋动骨啊?”
他口中的伤筋动骨,自然指的是废除了士族的世官制,这样子就相当于垄断了士族之人做官的特权。要知道,一旦一个群体享受了特权很长时间,而后又被撤消了这一特权,那么最后的结果,自然是纷纷起来反对夏正平了。
但是,如果不这么做的话,那么祖制最大的弊端,就是存在着。夏正平明白,只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