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朝演义》第196章


“禀报主公,臣估算过,大概会在明年的春夏交接之际结束!”郭守敬再一次拱起手,“不过,再往后将不会是炎热干旱,而是冷干。约在今年十二月,到次年的一二月之间,整个冬天无雨。虽然不至于大旱为灾,但依旧需要谨慎对待。”
夏正平听了之后,摸了摸自己的下巴,似乎是在思考着对策:“持续的时间,大概是半年。如此一来,明年春季播种下去的稻米,必然会遭遇无水灌溉的问题。”
“的确是如此。前番,征伐蜀州,攻打交州,平定南蛮,再是和三国联军作战,已经将我们的存粮,消耗了九成之多啊!十年积攒下的粮草,近乎用尽了。”百里子明此时走出班列,禀报着有关于钱粮的事情,“大旱之后,春种之下,至于秋天,颗粒无收,必然会导致饥荒啊!主公,这一件事情,却是极为危机!”
钱粮乃是立国的根本,没有足够的粮草,夏正平是断然不敢接二连三的发动战争的。然而,上天就是给他开了个玩笑,根据百里子明的说法,曾经积攒下来的十年粮草,已经消耗了九而根据郭守敬的信息,可以说明,汉王十二年,将会是一个饥荒之年。如此一来的话,只剩下一成的粮食,压根就不够百姓们使用。
粮食的问题,是极为重要的。夏正平此时此刻,却是能够想象得出,到时候饥荒的场面。必然是百姓们易子相食,尽皆逃荒于外地。
一想到这些,夏正平头就有些大了:“大旱的同时,可不仅仅是饥荒。饥荒期间,百姓们饿死,必然会暴尸荒野,造成瘟疫。如此一来,疫病流行,必然会造成我大汉王朝的国力大损。这一件事情,不知道刘病已先生有什么想法?”
刘病已听着夏正平叫他,立刻走出班列,拱手说道:“主公,天灾大旱之年,难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即便是平常年代,也会有的。但是如果做好预防工作的话,相信即便是大旱,也不会有太多的疫病流行。而这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为百姓们提供足够多的粮食才行。”
夏正平闻言闻言,叹息了一声,他明白这个道理。大旱之年,如果朝廷上能够拨下足够多的粮食,那就不会形成饥荒了,也就不会出现百姓易子相食的情况了。既然没有饥荒,也就不会出现饿死人的情况,自然而然的也就没有疫病流行了。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现在大汉王朝的存储的粮食,能否支撑整个管辖境地的百姓们,度过这个这个天灾之年?
夏正平将这个问题抛给了百里子明:“百里老先生,存粮如果用来赈灾的话,能够维持多长的时间?”
“按照整个大汉王朝,包括南蛮之地的诸多曾经南蛮部族子民,共计两千三百万户人家来计算的话,我们的存粮,只能支持半个月。”百里子明说话的声音有些颤抖,“只是还有一个问题,近来又是攻伐了吴州的吴南郡等地,那里的民众还没有进行统计。”
“半个月?”夏正平心里一愣,这个数字,比他想象的还要短上一个月,“如此一来,岂不是说我大汉要亡于此次天灾?”
他已经明白,上天不仅仅是给他开了个玩笑,还给他带了个大麻烦,那就是面临着粮食不足,而造成的大饥荒。
“诸位臣工,今日一事,务必要解决,若是不解决,我大汉,恐怕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夏正平说的没错,一旦粮草不能够完备,其最终的后果,就是疫病流行,大汉天下从此国力大损。
若是周边的楚王、周王,借机来攻伐,必然能够将夏正平赶回巴州去。到了那个时候,莫说要一统天下了,就是夏正平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未必能够保得住。
众人闻听夏正平的问话,不由得交头接耳起来,相互探讨解决饥荒之年粮草不足的问题。
“启禀主公,不如这样子,将屯田的士兵,送往南蛮之地,开辟那里的荒凉地盘,从而增加粮草。”
“南蛮的荒地,只能种植豆类,难道你让我大汉子民,天天吃豆?”
“北方的小麦,南方的稻米。若是允许的话,不如趁此机会,种植一季的冬小麦,来年夏季之时,可以收获。且,冬小麦无需灌溉,大旱之年,常被用来应急的作物。”
“徐大人的这一方法,虽然可以用,但是冬小麦,毕竟需要到来年夏季才能收获。那个时候已经是大旱结束的日子,如此算来,岂不是赶不上救灾的时间?”
众人想着办法,唯独何士元没有开口。夏正平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便是将目光移向了何士元问道:“先生为何不开口说一说?”
众人听着夏正平这么一问,方才发现,自始至终,何士元都未曾开口说话。他们同样有些不解,为什么何士元会选择沉默。
“禀报主公,臣下在思索南方的事情。”何士元拱手,“主公啊,交州以南的地界,稻米为三季生产,我们或许能够从那里得到一些。”
“哎呀,寡人倒是没想到暹罗国。”夏正平一愣,旋即哈哈大笑起来,“军师之言,可是给寡人提了醒,暹罗国可是稻米生产大国啊!那里一年可以种植三季稻米,粮食多的都吃不完。”
“更何况,暹罗国前一阵子派遣使者求救,我也答应了。如今看来,正好向他们索要一些报酬,让暹罗国协助我们度过大旱。”
暹罗国之地,位于南方,那里一年四季都是高温炎热的天气。但是因为靠近大海,所以雨水丰富,就算是其他地区出现了大旱,那里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有着这样的条件,那里的稻米丰产程度,可以说是超过荆襄九郡数倍,可以说是整个世界的粮仓所在。
第192章 又三年() 
听着夏正平开口,众人便是纷纷附和,这一个方法的确不错。若是能够得到暹罗国的援助,那么夏正平所面临的粮食危机,必然会得到解决。
“诸位臣工,你们看看,应该派遣谁前往暹罗国,进行求援?”夏正平见着众人附和自己,便是开口询问,“必须是熟悉暹罗国的人才可以。”
“非臣不可!”班列中走出一人,众人一见,那人却是百里子明的助手秦则,“下官的祖籍,原本是暹罗国,在那里也是有着一些朋友的。此一番,便是我最为合适,诸官不必和我相争!”
夏正平闻言,便是点了点头,道:“如此一来,向暹罗国求援粮食的事情,就交给秦则了!”
“下官遵命!”
“公羊忠何在?”夏正平见着秦则答应,便是想到了一件事情,“农籍民众大概有多少?”
他的问话,有些前言不搭后语,原本是商议对抗大旱的事情,为何这一问,却是跟农籍有关?然而,众人虽然不解,但是并不代表着有人不明白夏正平的意思。
明白夏正平意思的人,自然是公羊忠,他听到夏正平叫自己,便是立刻走出班列拱手道:“禀报主公,巴州、蜀州,农籍之人,共计一千两百万户,至于交州、南蛮之地以及吴州的一部分地区,还未来得及统计。”
“主公的意思,是不是想要免除农籍之人的赋税一年,让他们自食其力,而减轻民众的负担?”公羊忠说出了夏正平的心思,“若是如此一来的话,倒是能让百姓们安定下来。”
夏正平听着公羊忠的话,不由得点了点头。这个公羊忠,虽然是巴州第一丑男,但是却是极为机敏,能够很容易的就知道自己的心思。
他的确如同公羊忠所说的那般,有着这样的打算。往常以来,赋税的征收力度,农籍之民,虽然不高,但是以粮食抵收赋税的结果,造成的就是农民自己手上的存粮不多。今秋之后,当有赋税征收,夏正平如果这么算的话,免除今年的赋税,从而让农籍之人的手中,能够有一些粮食存货的话,便是能够减轻大汉的压力。
这一个想法,也是刚刚夏正平才想到的
众人想通了其中的道理,包括何士元在内,便是面带微笑,纷纷拱手作揖道:“主公英明,真乃是仁义之君!”
“诏令:即日起,免除各郡农籍百姓的赋税两年时间!”夏正平微笑了一下,旋即神色变得严肃起来,在桌案上的帛书,写着自己的命令,“黄安,你将这一份帛书,誊写数十份,转交给诸位郡守,让他们公示给民众!本年七月以后征收的粮食,也一并发还给农籍之人。”
农籍之人的数量是最多的,想要解决粮食短缺的办法,其中之一就是让农籍之人不挨饿。实际上,说到根底,百姓易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