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风波》第452章


能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你不识时务,伦落为罪犯,还食古不化。有何资格妄谈忠孝?”
张通儒说道“颜杲卿你在雄武皇帝手下,一再受到重用,屡屡升你的官,你应该知道报恩。但你已经铁了心反叛燕朝,犯了叛国罪。皇上已经仁至义尽,再说也是多余的了,叛你死刑,立即行刑。”
便将他缚在天津桥柱上。回头对袁履兼和卢狄说道:“你们是愿死还是愿活?”袁履兼闭目不答,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
张通儒说道“袁履兼,你不要学那忘恩负义的颜杲卿,只要你愿意归降,雄武皇帝愿给你一条生路。”
卢狄则破口大骂:“有本事给老子一个痛快,老子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还要来杀你们这些叛贼。”
张通儒立即拿出一张布告,大声念道:“罪犯颜杲卿,世受君恩,不知报答,公然反叛。雄武皇帝仁至义尽,本想让其回心转意,但他眠顽不化,一意孤行。为整顿法纪,惩治叛逆,将其斩首示众。”
他右手一挥,站在三人身边的三名刀斧手,同时手起刀落。那些士兵,将一张张布告,张贴到大街小巷。
张冲对陆荣荣说道:“师叔,洛阳现在是大燕国的都城了,原来唐朝保卫东京的将官,死的死了,跑的跑了,投降的都做了燕朝的大官。”
陆荣荣说道:“这地方改朝换代了啊,怎么还跟原来的唐朝一样啊,一点新气象都没有。唉,管他改朝换代干什么?找方岚哥要紧。方岚哥不会投降的,用不着到衙门里去了。”张冲说道“洛阳城真大,又好玩,唱戏的,玩杂耍的,到处都是。要是能在这里做官,也很不错,掌门师叔不投降多可惜,投降了有官做,住在这里也风光得很。”
陆荣荣瞪了张冲一眼说道:“什么时候了,哪来这么多的费话,找你掌门师叔要紧。”张冲做了一个怪相,挥一下手说道:“天地这么大,到那里去找啊?”
陆荣荣狠声说道:“就是大海捞针,也要找到,你怕难就回昆仑山去。我一人去寻找,就是找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他。”陆荣荣有些急了,他们两人四处奔波快三个月了,到现在毫无头绪,内心怎能不急?
张冲当然知道陆荣荣心急,为了缓和她的心绪,他摸着肚子说道:“师叔,我肚子在叫,找个地方填填吧。”
已经是吃饭的时候了,陆荣荣说道:“好,我们到好再来酒店去,那里的味道不错。”张冲打趣说道:“还没有走,就说要来啊,不吉利。”
陆荣荣说道“怎么不吉利?我们马上就能找到你掌门师叔,然后和他一起杀回来,取安禄山的人头平定叛乱。”
张冲竖起大拇指大声说道:“师叔有胆量,有气魄。”
第一百一十六章 跟踪追击德普甘伏地 出面解围方岚受重击1() 
?? 面对死神心不摇,忠心保唐意坚傲。
洛水寒冰染血彩,后人作歌称英豪。
颜杲卿三人被公开处死,临死前表现得英勇不屈,人们十分敬佩。朝堂之上,达奚珣上奏:“启奏皇上,这几天洛阳城中谈论颜杲卿的人很多,多数人说皇上处理得好。但也有些不明事理的人同情颜杲卿,这种风气不能长。”
阿史那承庆上奏:“启奏皇上,这些同情叛贼的人,都心怀颇测。臣派兵将他们都抓起来,刹一刹风气。”
安禄山说道:“该用兵的时候,才能用兵。对那些平民百姓,不能动粗。他们有些同情心很正常,因为他们不知道颜杲卿忘恩负义。这事就由达奚珣去办,将颜杲卿的罪行写清楚了,张贴出去,百姓知道了,就不会再同情了。”达奚珣说道:“皇上圣明,臣领旨。”
洛阳的大街小巷上,到处张贴布告,把颜杲卿说成是出尔反尔忘恩负义的小人,将安禄山歌颂了一番。市民不知内情,对颜杲卿也渐渐的淡忘了。都称赞雄武皇帝仁义,还有人认为他仁慈。
这天上朝,高尚出班上奏:“启奏皇上,现在洛阳的百姓都在歌颂皇上,人们早就忘掉了唐朝,很多人对李隆基夺儿媳的行为深恶痛绝。我们燕朝的形势蒸蒸日上,取代唐朝指日可待。”
安禄山说道:“后方的稳定十分重要,你们这些文人要多想些办法,在治国方略上多做一些事情。燕朝的法典现在开始做了吗?”
严庄出班上奏:“启禀皇上,翰林院按照圣旨,正在抓紧做,但是法典的内容很多,如果都用唐朝的旧制,显示不出燕朝的精神,为了有所创新,还需要一些时日。”
达奚珣说道:“搞法典短时间不容易搞好,唐明皇搞的那个贞观政要,经过了几个宰相,用了很长时间才高出来,那上面的许多条款,唐明皇已经不用了。其实那是一部好法典,我们燕朝可以借鉴。”
安禄山说道:“准奏,朝廷现在就以贞观政要作为处理朝政的参照。但你们要抓紧搞出我们大燕的法典,要集思广益,借鉴前人的好东西,但不能照抄,尽量做得更合理,更细致一些。对官员的约束力也要加大一些,大堂里不能只是官员说了算,老百姓说得有理,也要采纳。欧阳明给朕上表,他在洛阳召开了一次武林大会,许多豪杰都愿意为大燕出力,帮助推翻腐朽的唐朝。他是朕封的武林盟主,现在起作用了是好事,朝廷也可以适当支持一下。”
达奚珣上奏:“启奏皇上,江湖中人与朝廷向来格格不入,他们那些人都按照他们的规矩行事,对官府是一大麻烦,如果支持他们,现在可以有些作用,但就长远而言,不太合适。”
安禄山说道:“江湖上的侠士,喜欢打抱不平,行事不尊朝廷法典。如果他们犯法,一定要处理。但现在我们是在与唐朝打仗,需要力量,这帮人就很有力量,利用一下是可以的。等到将来统一了,国家太平了,再按照法典治理。”
田承嗣上奏:“启奏皇上,潼关崔乾佑来报,哥舒翰二十万大军,龟缩在潼关内不出战,死守隘口,由于地势险要,攻击面挟小,不利于骑兵冲击,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攻击方法,我军目前没有进展。”
安禄山说道:“对前线的战事,朕很不满意。主力军团驻扎潼关,进不能进,但又不能退。朕很想调两个军团去进攻南阳,那样就能突破鲁炅的防线,攻取襄阳、荆州。但是,如果我军撤退,哥舒翰的二十万大军进攻洛阳怎么办?就当前总的兵力而言,我们与唐朝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主力驻扎潼关,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能这样僵持。”
田承嗣说道:“现在的形势是四方都在僵持,唐军兵力占优,如果让其缓过气来,就会攻击我们。这种局势对我们极为不利,臣奏请带领军队出击,增援武将军,攻击鲁炅,打乱唐朝的部署。”
张通儒上奏:“启奏皇上,田将军的想法很好,要打破当前的僵持局面,只有重点攻击一方,在局部造成优势兵力,消灭唐军,打乱他们的部署。臣奏请向东攻击,将山东、淮南拿下,作为后方。”
安禄山思考一会说道:“你们的这些想法虽然很好,但是太冒险。洛阳不能没有兵,空城计那是戏剧上演的,不能用于实战。田将军是保卫京都的,不能动。但也要想办法调动一下唐玄宗。给武令珣去一道圣旨,要他与毕思琛加大攻势,打击鲁炅,制造主攻南线的假象。让鲁炅向唐玄宗求援,僵持的局面就会松动。”
田承嗣说道:“启奏皇上,鲁炅有兵五万,数量是武令珣的三倍,武将军虽然神勇,但要攻击三倍于已的敌人,也不一定有结果。”
安禄山说道:“数量不能说明全部问题,就实力而言,武令珣比鲁炅强大得多,就看他有没有那个勇气。兵部起草圣旨,措辞严厉一些。”“兵部领旨,立即向武将军传达皇上的圣旨。”兵部尚书张通儒草拟圣旨,安禄山签字之后说道:“尽快传旨,让鲁炅叫起来就好。”
武令珣接到圣旨,坐在帅位之上,左手扶案,右手拿着圣旨,仔细阅读,观看了三遍,也想不出好办法来。他将圣旨递给毕思琛:“你看看吧,这是一个大难题啊,皇上不给我们留余地,要我们击垮鲁炅。”
毕思琛接过圣旨,看过之后放下,又拿起来看。武令珣说道:“总共就那几行字,还没有看清楚啊。你是副帅,说说你的想法,该怎么办啊?”毕思琛放下圣旨,低头说道:“这太难了,唐军有五万,我们不过一万六七千人,中间还有一条河,还要进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