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风波》第487章


现在他人数占优,进行一番准备之后便开始了进攻,他用战车开道。这种铁甲战车是安禄山攻坚的新装备,分两个部分,前面为战斗部分,有防御很强的铁甲板,装有两张伏远驽,负责远程打击,另有两名陌刀兵,负责近距离格斗,后面是驱动战车前进的动力,由四名力大的士兵推进。
因为制造不易,加上材料要求很高,价格昂贵,只有少数精锐部队才有配制,一搬情况下是不轻易使用的。蔡希德为迅速取得胜势,将最强的武器都用上了。几十辆战车一字排开,形成一道铁墙,向李光弼的营垒冲击,李光弼用车驽射击,巨大的铁翎主箭射在铁甲之上,发出响亮的金属撞击之声掉落地上。而燕军掩护的车驽连续不断的射向栅栏,唐军的弓箭手伤亡很大,很多箭手龟缩着不敢露头。
面对燕军进攻,李光弼沉着观察,发现铁甲战车的先进速度十分缓慢,遇上不平的地段好长时间才前进一步。他立即命令士兵在栅栏下开挖壕沟,然后整体搬动栅栏后撤,铁甲车到壕沟前陷入松土堆里动弹不得,根本就没法越过壕沟,两军又成了对垒的态势。
蔡希德的战车越过不了壕沟,燕军只得后撤。李光弼命令唐军抬着栅栏整体跟进,两军又回到了开始对峙的位置。
蔡希德知道郭子仪的军队很快就会到达,到那时再想脱身就不容易了,当机立断,用战车掩护缓慢后撤。李光弼很想攻击,无耐无法打破敌人铁甲战车的防御。而且双方交战两月,军队伤亡很大,加上疲惫不堪,只好作罢。
郭子仪知道蔡希德防守妫州、薛嵩防守上谷郡之后,立即调整部署,让李光弼攻取常山,他带领主力与仆固怀恩围攻太原。
张献诚探知郭子仪攻克云中,南下进攻太原的消息,思量着很难抵挡两路军队的攻击,加上史思明、蔡希德已经收缩防守,太原孤立在外,如果被唐军围困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为了保存实力,他带领太原的守军以及高秀岩从马邑撤下来的兵将,一起撤到了博陵⑥。与薛嵩连成了片,又有蓟城作根基,心里踏实。并且构建防御工事,准备与郭子仪的唐军一比高下。
进驻太原之后郭子仪松了一口气,清理人马,仆固怀恩损失了五六千人,这个损失不小,他强攻雁门郡,虽然歼敌二千,自己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郭子仪没有责备他,知道叛军顽强,但也没有褒奖他,让他在马邑休整。
李光弼知道仆固怀恩攻城的损失很大,不敢轻易攻城,一路上避实就虚,向常山进军。常山守将向润客修筑工事抵抗,李光弼吸取仆固怀恩的教训,围其三面,放弃北方,有意让他逃走,以减少唐军的损失。
向润客向史思明、张献诚求援,史思明要他放弃常山,退回蓟城。向润客孤立无援,见唐军并没有全歼他的部署。带领军队,悄悄的从北面撤退。为了保留退路,他没有殊杀关在大牢里的叛徒。
李光弼有意保存实力,没有追击。进驻常山后,解救了关押在牢城的颜杲卿、袁履谦的家人。他对颜杲卿的行动,虽然婉惜,但不以为然。就地安顿好颜泉明等人之后,并没有将颜、袁二人的事迹告之郭子仪。
郭子仪命令唐军固守收复的城池,并向朝庭写了一篇详细的奏折。捷报传到唐玄宗那里,朝庭知道了郭子仪打了大胜仗,收复了河北十几个郡县,而且收复了北京太原。朝野上下无不欢欣鼓舞,尤其是唐玄宗,他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平静下来,准备重新部署军队,一举歼灭叛军。
注⑤:唐朝地名,现今的张家口市。
注⑥:唐朝地名,现今的河北省定州市。
第一百二十五章 形势有利唐臣怀心事 陷入苦战燕皇解忧愁1() 
?? 三路兵马取山川,四处尘沙飞上天。
前方将帅夺城郭,京城权相内耍奸。
郭子仪出兵东进,经过四个月的苦战,终于占领了云中、雁门、常山和太原。唐军在河北一路抢城掠地,占领了大片土地,将河北的叛军压缩在蓟城周围的几个城镇中固守。捷报传到朝廷,唐玄宗在朝堂上说道:“平叛战争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不仅阻止了那胡羯势如破竹的气势,而且收复了许多失地。现在河北已经基本上进入朝廷的管辖,史思明、蔡希德龟缩在蓟城和妫川等几个据点之内。郭子仪和刘正臣东西对进,两边夹击,很快就会拿下。下一步集中解决洛阳问题,哥舒翰出潼关,鲁炅过滍水河北上,又是一个两边夹击之势,叛军长不了啦。兵部拟旨,敦促前线全面反攻,尽快平静叛乱。”
韦见素上奏:“启奏皇上,郭子仪进攻叛军老巢,虽然节节胜利,但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军士伤亡一万多,他上奏休整一段时间,恢复元气。”唐玄宗说道:“不行,他不知道趁热打铁的道理吗?士气可鼓不可泄。刘正臣尚能信心百倍,从背面攻击蓟城,他打了胜仗,倒是胆怯起来了。命令他一鼓作气,从正面攻克蓟城。”唐玄宗的语气十分强硬。
张均上奏:“启奏皇上,平叛已经进入关键时期,为了鼓舞朝廷军队的士气,要派一个王爷到前线督战。现在荣王在京城养病,臣奏请太子到潼关督战。”
杨国忠心想,现在已经看到了胜利,你竟然还要抬出太子来摘果实,真他妈的居心叵测。对太子李亨如此念念不忘,是准备为他登基鸣锣开道了。当即上奏:“启奏皇上,荣王是皇上任命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他一直对前线十分关心,虽然住在长安,但对潼关密切关注,马上就会履行元帅的职责。鼓舞士气用不上太子,皇上才是我们大唐的主心骨。”
唐玄宗说道:“现在朝中上下都认为消灭叛军的机会到了,所有的人都认为胡羯不会久长了。因此人事变动,就不必要了。大家各就各位,抓紧落实。今天朝议到此,散朝﹗”完全站在杨国忠一边。
散朝之后,杨国忠对张均的上奏耿耿于怀,太子李亨成了他的一块心病。对付这样一个强劲的对手了,他要想达到目的的确很难。又将他拉拢的那一帮人,招集到宏发绸缎铺的密室开会。人员都到齐了,杨国忠清了一下嗓子说道:“今天朝堂之上,张均又抬出太子,这使我睡不安枕。今天把大家都招集到这里,就是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想办法对付李亨。安禄山已经不足为虑了,河北一破,他就没有立足之地了,覆灭在即。现在的关键是太子李亨,他是关系到我生死的人物,比安禄山的威胁要大得多。不把他解决了,我死无葬身之地,你们也会灰飞烟灭。”
张渐说道:“丞相担心的事十分迫切,皇上已经七十多岁了,古稀之人还能坚持多久,很难说啊。因此,丞相的顾虑是完全必要的。现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温柔法,现在便与太子搞好关系,保他顺利登基。丞相可以保全性命,不至于身首异处。如果太子仁慈,还会有一个一品的闲职供养着。另一种是冒险法,丞相通过贵妃娘娘的关系,废除李亨,立李瑁为太子。”
杨国忠说道:“温柔法行不通,我与李亨已经格格不入。冒险法可以一试,现在皇上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平叛上,一旦拿到了安禄山的人头,我们就着手这件事。我已经让羽林郎将卢其儒监视李亨,搜查他的罪证,逼他采取行动,只要他行动,就有把柄可抓。”
宋昱说道:“动太子是要冒大险的,李林甫动了他两次,都无功而返。皇上虽然提防着太子,但一笔难写一个李字,他们必定是父子关系,江山是他李家的,丞相如何能够撼动呢?不如搞好关系,到时丞相还有一个好的结局。这样闹下去,抓不到把柄,就要受制于人。丞相让卢其儒监视太子,太子岂能不知,这样关系越来越坏,每日提心吊胆,这是何苦呢?”
窦华说道:“宋大人不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话,要站在丞相的位置上思考。这卢其儒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文才也很不错,心机深沉,用好了他,对丞相有很大帮助。但是安禄山却不是好对付的,前线的报告都只是占领地盘,没有消灭叛军的具体人数和知名将军,并没有特别令人兴奋的胜利,朝廷出现的这种盲目乐观的情绪,应该注意。现在所有的官员都在为平叛之后,自己能有一个好的发展前途思考问题,他们都忽视了安禄山的军事实力。丞相最好提醒一下皇上,要前线的将帅加强攻击。”
杨国忠礼貌的点点头,并不在意。不以为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