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风波》第504章


敌人的箭矢源源不断的射来,强度始终不减,唐军除了用手中的刀枪拨打防御之外,没有任何其它的办法。军士们一排排倒下,看到自己的部下,成堆的死在敌人的弓箭之下,刘正臣痛心疾首,但毫无办法。阵式开始乱了,死伤太多,看到流血死亡,军士们的心就谎了,很快乱成一锅粥。唐军已经失去了抵抗能力,成了俎上肉,任人宰割。一名军官中箭负伤,他的贴身卫士背着他向前飞跑。驽箭不断的插入军官的身上,卫兵毫不知情,仍然一个劲的猛跑。
军士纷纷仿效,他们争着背负伤者,有的找不到伤员便背上了尸体,人体比盾牌结实多了,除了车驽的巨箭之外,其它驽箭无法穿透。
有了人体盾牌的防卫手段,军士就有可能冲出这片谷地,虽然这方法十分残酷,对同伴十分不敬,但为了保命,大家都认可了。
刘正臣也不干涉,必定保存实力是最重要的,他飞舞着手中长枪,一边拨打箭头,一边指挥部队撤退。以他的武艺,防御射向他的驽箭不成问题。现在是要冲出敌人的伏击圈,迅速脱离危险。
但是史思明没有让他称心如意,埋伏在山口外的铁骑冲了过来。李怀仙出尽了风头,挥舞着陌刀高喊:“不愿死的赶快投降,放下兵器站到一边。”
刘正臣的部队,大部分死在箭矢之下,剩下的不过七八千人,也已是人困马乏,怎么经得起史思明的精锐之师的冲击,倾刻间土崩瓦解。史思明一马当先,手中陌刀不停的砍向唐朝兵将的脑袋,所到之处,人头纷纷落地。刘正臣上来抵敌,战了十数个回合,不分胜负,可他手下的兵将太少,而且士气低落,被燕军杀得七零八落。许多军士都放下兵器,不再抵抗。
史思明对刘正臣说道:“投降吧,你已别无选择。”“我宁可战死也不愿投降叛贼,有本事,你我单打独斗,你赢得了我才算真本事。”
刘正臣扭转马头向山口冲去,史思明也不追赶,大声说道:“我不杀你,你全军覆没,唐玄宗也会杀你,何苦执迷不悟呢?”
骆悦堵住山口,与刘正臣对战不到三个回合,便败下阵来。刘正臣冲过了山口,但他手下的兵将全部留在谷地里,没死的都投降了。
史思明命令打扫战场,将投降的军士集中到一起,将伤员分类救治,回收撒在麦地里的箭矢,清理唐军的物资。
他看到麦苗的长势不是很好,心里略有忧虑,这些麦子很可能就是夏秋的军粮,要与唐朝对抗,没粮食是不行的,因此严令军士不得踩坏麦苗。
刘正臣冲出山谷,跑了上百里路才赶上后撤的王玄志,其时天色已晚,唐军已经扎营。王玄志把他接到营帐之内,好生安慰。
刘正臣遭受如此重大打击,神情十分沮丧,低着头不说话。王玄志摆出很高的姿态,对他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元帅能冲出敌人千军万马的伏击圈,可与惜日的赵子龙长板坡相提并论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将军回来后再重整旗鼓,组织人马杀他个回马枪。”
他立即摆上酒席为他压惊,刘正臣十分感激,流着眼泪说道:“患难之处见真情啊,我现在是全军覆没,皇上必不饶恕,我将平卢前线的指挥权,交给王将军。希望王将军能带领军队与叛军周旋,配合正面进攻的郭子仪,完成圣上的任务。”
王玄志笑着说道:“好说,请将军入席。”三杯酒下肚,刘正臣感到不对劲,抬眼看着王玄志,大声说道:“你在酒中下毒,这是为什么?我已经将平卢前线的军权交给你了。”
王玄志立马换了一副嘴脸,指着他说道:“你自持勇猛,一意孤行,现在全军覆没,有何面目再见皇上,我先赐你死刑,再奏明皇上。你放心去吧,我会说你死于战场,保你不屈的名声,而且盛殓厚葬。”
说完转身出了营帐,不再理会。他不能留下刘正臣的性命,那样他不能将所有的责任推到别人的头上,而且为自己贴金,虚报战功。
刘正臣倒在地上,一阵痛苦的扭曲之后不动了,到死还睁大眼睛,他是心有不甘。
第一百二十九章 酒楼说事三人结成帮 宫廷上奏各人藏心事1() 
?? 三路奋进尘土飞,两军阵前呼声威。
金甲不脱关前坐,权相心虚出谬悖。
前线的战报还没有到达朝廷,杨国忠还沉浸在四面攻击,占城夺地的预想之中,向哥舒翰连续发出了两道催促他出关攻击的圣旨。哥舒翰没有执行,向唐玄宗上书,说明目前的态势不宜出击,坚持防守就能拖垮敌人。唐玄宗虽然想尽快平静叛乱,但哥舒翰的理由充分,他也怕重蹈封常清的覆辙,犹豫不定。
杨国忠对哥舒翰不出战,十分不安。他与张渐商量对策。咬牙切齿的说道:“哥舒翰带领二十万大军驻守潼关,拒绝出战,前次皇上下旨,让他进攻陕郡,他上了一道奏章,找出许多理由,还说叛军士气正盛,不到出击的时机。前天朝廷的圣旨又去了,到现在没有动静。他胡卢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张渐说道:“他是在与丞相争宠啊,这样做有三个目的。一是有意抬高他的地位,二十万大军掌握在他的手里,皇上下旨要他出战,他上书对抗,说明他的能力,提升地位。二是拖延平叛时间,叛军已经转入防御,朝廷力量大增,消灭叛军是迟早的事,时间拖得越长,就越能显示军队的作用。作为元帅,也就会越能得到皇上的重视。三是保留实力,打仗是要消耗的,尤其是攻击,消耗更大。他不举动出击,就能减少消耗,等别人进攻将叛军消耗得差不多了,没有抵抗力了,他再出击,就能一击成功。既保存了实力,又得到了功劳,手上还有兵。当然好啊,从个人的角度上,谁在那个位置,都不愿马上攻击。”
杨国忠说道:“你说这些又有何用?现在是要催他出击,他老是这样拖着,强调死守潼关,名义上是保卫朝廷,保卫皇上,实际上是守他自己的利益。能用什么办法让他攻击?”
张渐的右手一扬说道:“逼,加大力度催逼,两道圣旨不动,就下三道、四道、五道。一天一道,他敢抗旨不尊,就象对待鲁炅一样派钦差大臣督战。”
杨国忠说道:“也只有这一种办法了,薛道去南阳已经十几天了,到现在没有战报,也不知鲁炅出击了没有。”张渐说道:“鲁炅也是独断之人,这长时间,薛道没有报奏折,说明鲁炅还在犹豫,既不敢抗旨,又怕损失实力,更怕吃败仗。薛道好不容易做了一个口谕的监军,又拿着上方宝剑,有这样的好机会,肯定想表现一下,有了功劳,也可象边令诚一样做个货真价实的监军。不用操他的心,一定会逼鲁炅出战的。也许两人正在较劲,一旦有了结果,薛道肯定要上奏折。”
杨国忠不安的说道:“怎么会是这样呢?前线的元帅一个个都为自己打算,就不为朝廷利益着想。不行,我得马上进宫,向皇上上奏,不能让哥舒翰等人太得意。”忽然中书舍人宋昱来报,中使薛道从南阳回来,在中书省等着,有要事向丞相报告。“说曹操,曹操就到。”杨国忠与宋昱一起快步向中书省走去。
长安城内仍然处在平叛战争胜利转折的气氛之中,鲁炅和刘正臣全军覆没的结果奏折还没有到达朝廷。人们对前线失利的事情一无所知,朝廷还沉浸在前一段的胜利之中,市民担惊受怕一段时间之后,早已恢复了从前的习惯。
前些时那种被安禄山反叛引起的不安,已经通过官府的胜利宣传而一扫而空。东市和西市仍然十分繁荣,达官贵人该享乐的仍然在尽情的享乐,该出城游玩的仍然从延兴门、安化门、延平门向东、南、西三个方向结伴而行。
人们虽然都知道战争还在进行,但长安十分安静,没有打仗。仍然沉浸在大唐盛世的情景之中,这座酒楼虽然不在闹市区,但里面仍然已经坐满了人。
陈希烈已经占据了一个靠窗的位置,桌面上没有酒菜,好像是正在那里等人。他现在担任太子少师,从二品,一个高品级的闲官。自从被罢相之后,他一直闷闷不乐,萎靡了好长一段时间。二年过去了,心情刚刚有些起色。前一阵子,听说安禄山反叛,他不由得为社稷担心。他并不是为李氏王朝的冲击范愁,而是为了他自身利益得失困惑。当听说安禄山是以清君侧为由,矛头直指杨国忠时,他真的希望唐玄宗能搬掉这个大祸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