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风波》第622章


康幕啊?br />
唐玄宗颤抖着身子,从灵堂走出。唠叨着说道:“都是朕的错啊,做皇帝是不能只贪图享乐,更不能有儿女私情。应该时刻提防着身边的危险,履行应尽的职责。不然的话,一旦出现混乱,百姓就会遭殃,皇室的威信就会下降。朕自作自受,为了贵妃,把社稷搞成这样,活该受罪。”挪动迟滞的步子,走进了他的寝宫。
安顿好唐玄宗之后,李辅国从太极宫出来,一脸的怒气。咬牙切齿的盯着太极宫门,狠声说道:“神气什么啊,你高力士仗着太上皇的势,在我面前指手画脚。咱们等着瞧,我不把你从太上皇的身边赶走,就不能平息今天的恼怒。”跟随他一起来的太监董秀,一直巴结他,附和着说道:“都一大把年纪了,还摆昔日的威风,我都替统领不服,内心之中怒不可遏。”
李辅国看了董秀一眼,回转身子头一杨,骑上马飞奔而去。高力士指手画脚的行为,深深的刺痛了他,在唐玄宗的面前和公开场合下,他不敢造次。现在唐玄宗已经搬进了太极宫,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董秀等人的言论,又刺激了他。但觉得脸上无光,内心盘算要整倒高力士,出这口恶气。
高力士虽然为唐玄宗挽回了面子,作为奴才,维护主子是他的职责,他也知道得罪了李辅国。他依仗太上皇,心想唐肃宗再怎么样,也不会对父亲不敬。完全不解帝王的心里,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仍然与往常一样,陪伴着唐玄宗,尽心尽力的服侍太上皇。
李辅国回到家里之后,便想办法整太极宫里的那些人,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对太极宫所提的要求都应承下来了。但暗地里,想方设法搜集罪证,要对高力士等人下手。
通过察颜观色,他知道唐肃宗对长庆楼的事一直耿耿于怀,便对李隆基登长庆楼事件,进行了认真调查。添油加醋的向唐肃宗参了一本:“启奏皇上,太上皇去长庆楼,并非偶然事情。而是由高力士、陈玄礼精心策划的阴谋。太上皇在闹市之中,向不明事理的百姓,讲述,京城没有往日的繁华,百业萧条,朝廷平叛不力,让百姓们受苦了。王承恩、魏悦等人在旁边鼓动,百姓即高呼万岁。此乃不轨行为,有损皇上的形象。臣奏请皇上要对太上皇有所节制,不然的话会在京城引起混乱。”
唐肃宗看过奏折之后,极为震怒。他对李辅国说道:“上皇天帝,年事已高,怀念旧时情有可原,不要有不敬的行为。但跟随他的高力士、陈玄礼这些天帝身边的人图谋不轨,你让中书省拟定处理意见,上奏于朕。”
李辅国对李揆说道:“高力士、陈玄礼等人纵容太上皇,在勤政楼前闹事,皇上极为震怒。让中书省提出处理意见,上奏皇上。”
李揆说道:“太上皇在集市上走动一下,百姓呼几声万岁,也没有大不了的事,如何处理啊?你对高力士等人说一说,让他们注意一些,以后不要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李辅国说道:“这是高力士、陈玄礼等人蓄意制造的事件。皇上口谕:‘太上皇年事已高,情有可原,身边之人图谋不轨,必须严惩。’李丞相是要违背皇上的旨意,对高力士、陈玄礼留情面吗?”
第一百五十六章 进攻洛阳李光弼兵败 交战潼关史思明被杀2() 
?? 李揆对高力士、陈玄礼有好感,但不敢违背皇帝口谕,对李辅国说道:“那就让御史台调查一下,太上皇为社稷操了几十年的心,虽然晚年精力不足,听信谗言,给国家带来动乱。但必定是皇上的父亲,如何处理啊?高力士陈玄礼等人都是跟随太上皇几十年的老臣,兢兢业业服侍太上皇,对社稷也有贡献。不要轻易下结论,要慎重行事。”
李辅国说道:“我已经调查过了,确实高力士等人策划的阴谋,他们对当今皇上甚为不满。便蛊惑太上皇在市面上当众揭朝廷的短处,在京城中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李揆说道:“没那么严重吧,他们都是太上皇的老人,对朝廷忠心耿耿,一点小事,总不能杀了他们吧。”
李辅国说道:“皇上对这件事,十分震怒,口谕严惩。不杀他们,也要让他们离开太上皇,免得再起事端。最好的办法,是将他们流放到外地。”
李揆证住了,不相信的看着李辅国。李辅国说道:“干嘛这样看着我,你要是不愿意,我们一起去见皇上。”
李揆觉得事关重大,当即起身与李辅国一起进宫。唐肃宗斜躺在床上,见李揆进来,挪动了一下身体。李揆行了参拜之礼,便立即上奏:“启奏皇上,长庆楼的事涉及太上皇及一些老臣,臣奏请从轻处理,告诫他们一下就行了,免得太上皇不乐。”
唐肃宗说道:“太上皇年事已高,难免犯糊涂。但高力士、陈玄礼、王承恩、魏锐等人心怀不轨,蛊惑人心不宜再侍候太上皇了,怎样处理,让辅国拟旨,中书省议一议,报朕审批。”听了唐肃宗的结论,李揆感到震惊,但不敢争辩。李辅国高兴了,当即代拟圣旨,交给了李揆。
李揆接过草拟圣旨,望着唐肃宗,意思是征询他的意见。李辅国上前扶正唐肃宗的坐姿,唐肃宗挥动一下手说道:“程序还是要走的,抓紧办吧。朕等着签批。”李揆当即跪下,拜别唐肃宗。到了中书省之后,便在草拟圣旨上签了字。
李隆基移居太极宫甘露殿不久,上元元年①八月,唐肃宗下旨:“高力士、陈玄礼,与宦官王承恩、魏悦等人蛊惑人心,行为不轨,流放黔中道。”
李辅国向高力士宣读圣旨的时候,唐玄宗知道了这件事,内心十分伤痛。本想向唐肃宗求情,但圣旨已下,木已成舟,不可挽回,更怕引起李亨的猜疑。只好眼睁睁的看着对他忠心耿耿,侍候他五十多年的心腹老臣离开身边,到边远的不毛之地受苦。
高力士向唐玄宗告别,唐玄宗一夜之间老了许多,想当年一言九鼎,如今自己最贴心的护卫都保护不了,不觉老泪纵横。只好悲痛的说道:“将军去的地方瘴气又多又浓,从前流放的犯人,往往因中瘴气而亡,你要多加注意。朕无能为力,过一段时间皇帝的气消了,定会诏你回京城的。”
高力士流着眼泪说道:“臣不怕瘴气,只是担心太上皇无人照顾。太上皇要好生调养,不要担心微臣。”怕唐玄宗伤心,他立时离开了太极宫,踏上了充军的行程。行至巫州,见其地荠菜很多,烂在地野,并不是用来做菜吃。感伤不已,作歌咏道:
“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
触景生情,虽然遭受流放,仍然表明他对唐玄宗的耿耿忠心。
上元二年二月,唐肃宗的病情有所好转,他从病榻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叛军的情况,这时最关心的就是平叛的结果。自从九节度使围攻邺城失败之后,史思明吞并了安庆绪,叛军又猖獗起来,朝廷国力日下,这一段时间,一直采取守势。经过两年的生息休养,他想再次扩军,攻击叛军,诏李揆商讨平叛之事。
李揆上奏:“启奏皇上,朝廷两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加上皇宫开销的节省,国力得到恢复。但是由于前几年平叛用力过猛,国力亏空太大。财力物力人力都没有达到富余的水平,要围剿叛军,就显得力量不够。叛军防守严密,两军目前的状态,朝廷并不乐观。臣上奏稳固防守,加紧制造武器装备,加强军队训练,再准备一年,就能全面围剿叛军了。”
唐肃宗内心虽然想立即发起攻击,但李揆说的是实情,准备不中是要打败仗的。虽然不主张防守,也只好依了。
无独有偶,史思明也想攻击唐朝。自从乾元二年九月,史朝义占领洛阳后,燕军与据守河阳②的李光弼相持近一年半之久,燕军发起多次进攻,均被唐军挫败。唐军虽然处于劣势,但有李光弼驻守河阳,卡住了燕军进攻长安的的要害,使燕军前进不得。
河阳的唐军占据要冲,随时可以反击,对史思明的威胁很大。史思明攻不下河阳,如埂在喉,不拔掉这个眼中钉,他坐卧不安。但是李光弼坚守不出,他无计可施。
李归仁上奏:“启奏皇上,两军对峙一年多,我们毫无进展,我朝的地盘少,兵员不足,长期对抗,将处于劣势。一旦唐朝缓过劲来,燕朝危险。臣奏请,采用断然措施,使用多种计策,引诱唐军进攻。只有让唐军放弃城池工事,出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