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夫》第138章


天子徐亦婵在民间,特别在长安城,颇受民众拥戴。
才出宫行了一小段路程,汇聚而来的百姓,便已挤满了街道两旁。
徐亦婵不以为忤,坐在三十二人大轿中,嘴角始终噙着一缕笑容。
人越来越多,这可苦了众侍卫与禁卫军。
他们目如鹰隼,眼似利刃,恨不得脑后也长一双眼睛,如此,视野便能更为宽广。
人虽多,但并没有影响行进的速度,不久,西城门已映入眼帘。
“原来,陛下此行,专门为重修的官道而来。”
紧随而来的民众,顿时恍然大悟。
“重修的官道有何不同之处,竟得陛下亲临?”
有人不明所以,很是惊异与好奇。
“兄台莫不是这几日从未来过此处?”
“正是。”
“待你看过之后,便知其中缘由了。”
那人卖了一个关子,说完之后,便随着人流而去。
须臾,君臣行至西城门处,徐亦婵便下了大轿,独自一人缓缓出了城门。
叶千歌正在巡视官道,与田云低语,嘱咐一些事情,突然觉得城门处人声鼎沸,场面变得喧嚣热闹,不由抬眸看去,便见徐亦婵穿过城门,迎面走来。
“臣叩见皇上!”
“小民叩见皇上!”
徐亦婵的穿着,是一身紫金龙袍,头戴帝冕,眉间画着花钿,呈凤凰模样。
英气盎然,不减妩媚。
“陛下怎么来了?”
叶千歌微微一怔,很是吃惊。
“闲来无事,率百官长长见识。”
徐亦婵斜睨他一眼,嘴角一勾,挥挥手,“平身。”
一语落下,人群如潮落潮起,很是壮观。
叶千歌往后瞄了瞄,便见文武百官,微弓着身子,微低着头,成群结队的走来。
他张了张嘴,不由吞了吞口水。
“臣拜见王爷!”
上百大臣见叶千歌,顿时面色一肃,跪地拜道。
“都起来吧。”
叶千歌摆摆手,嘿嘿笑道,“陛下圣明,这些大臣确实该长长见识。”
实际上,他怎不知徐亦婵的目的。
虽不言明,但她的默默为之,令其很是感动。
徐亦婵嘴角微微上翘,看了看脚下的水泥路,“此道修好了?”
叶千歌轻轻点头,笑了笑,“其实早已修好了,这两日一直在养护而已,如今养护完毕,即可通行了。”
“如何养护?”
“只是洒洒水,使得水泥硬化罢了。”
徐亦婵微微颔首。
“陛下请。”
叶千歌抬抬手。
徐亦婵抬脚,一步迈了出去,踩在重修的官道之上。
“果然不出我所料,那泥浆凝结固化,成了坚若磐石般的硬地!”
人群中有人发声,言语中颇有些嘚瑟。
“如此看来,此道较以往,不知强了多少,路面平坦,无低洼,无凸起,若是大雨不侵,此道定然胜过白银千万两——”
“兄台夸大其词了,纵使如你所说,大雨不侵,也如何抵得千万两白银?”
“在下并无溢美之词,只是实话实说,千万之数,实为低估,若要较真,其价值恐怕难以估量。”
“阁下何出此言?”
“此物能将泥沙与石子粘合成硬地,可修路,自然可建桥,可修房屋,可筑堡垒,甚至要塞!”
嘶!
众人一听,不由细细一想,顿时深以为然。
“国之重器,莫过如此!”
那人喟叹一声,不再言语,身子一扭,便消失在了人群中。
“众卿都上来吧。”
徐亦婵淡淡道。
“喏。”
上百的朝廷命官纷纷踩了上来。
这些大臣一上来,便满脸好奇的看了看脚下官道。
有的蹲下身去打量,有的用手触摸,有的径自有脚踢了踢,有的也一脸清高,冷眼旁观,杵在原地,目不斜视。
“砰砰砰!”
有些大臣鼓动内力,开始试验水泥的硬度。
有的武将更是凶猛,握着拳头,砰砰砰砰的一阵猛轰。
有的儒雅一些的文官,拿着一把扇子,邦邦邦的敲击路面。
一时间,路面渣滓飞溅,出现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破洞。
叶千歌看的嘴角直抽搐。
一旁的田云看的脸都绿了,很是心疼。
这可是刚修好的路!
“王爷,要不要阻止——”
“不用。”
叶千歌好整以暇的作壁上观,权当看杂技表演。
这水泥路纵使坏了,也是极易修补,任由他们糟蹋也无妨。
好一阵子后,众臣偃旗息鼓,收了手势,不再动作。
“诸卿以为此道如何?”徐亦婵问道。
“回陛下,此道俱是由沙石构造,却坚若磐石,端的神奇无比。”一个大臣作揖道。
徐亦婵不动声色。
“回陛下,此道应是水火不侵,可建于荒漠,亦可修于水泽,大徐地形多样,高山丘陵,沙漠盆地,平原水乡,若此道可通达天下,实乃万民之福。”
徐亦婵眸光一闪,略有惊色。
说话者叶千歌认识,正是户部尚书黎平。
叶千歌眉头一挑,被黎平的话小小惊了一下。
水泥路,确实水火不侵。
但若要通达天下,难度实在太大。
纵使后世有基建狂魔之称的天朝,也难做到。
更遑论千百年前的大徐了!
“回陛下,此道应是用了一种可粘合沙石之物。”
“如此看来,此物不仅可用于修路,还可用来修缮要塞,建筑军镇,加固城墙,甚至修建水坝——”
工部尚书娓娓道来,说了好一阵子。
不愧是工部尚书,仅仅看了数眼,就能看出这么多门道。
着实厉害!
叶千歌很吃惊,这李姚庆当真有两把刷子,几乎将水泥的用途说尽了!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得此神物,天佑大徐!”
恰此时,一个身影纳头就拜,高声急呼。
“天佑大徐!”
文武百官见状,纷纷效仿,跪地高呼。
叶千歌嘴角一勾,望着低头叩拜之人。
此人俨然正是丞相慕容致!
倒是个懂得察言观色之人。
第一百六十九章 生且由你() 
此次造势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经由徐亦婵携百官亲临,气氛达到顶峰。
整个长安城的目光全都聚焦在这里。
水泥路之名,不胫而走,飞速扩散,不出半日,便弄得全城皆知。
有人慕名而来,也有人怀揣好奇,特地赶往西门观摩。
毕竟,能引来天子的,绝非寻常之物。
这就是名人效应。
恐怕这天底下,也只有徐亦婵能够引来这么多人了。
水泥路造成的轰动,影响极大,一时难以退去。
天子徐亦婵还专门为此题字,翌日,西城门处便竖了一块石碑。
上书,天下第一道!
几个大字金光灿灿,在阳光在下熠熠生辉。
使得西门人潮涌动,围观者越来越多,几乎水泄不通,人山人海。
水泥路竣工,甫一向民众开放,无数百姓兴高采烈的踩上水泥路,感受其不同之处。
有人惊叹,有人称赞,亦有人嗤之以鼻,漠不关心。
但,终究是一件利国利民之事,百姓喜闻乐见。
甚至,有才子为此赋诗作词,将今日之盛况,融于诗句当中,辅以华丽词藻,成就上乘的佳作,流传大江南北。
轰动在继续。
随着日子的飞逝,不断有官道重修完成。
经过一段时日的使用,不论是往来的客商,还是普通的行人,俱都见识到了水泥路的优点。
路面平坦,纵使下雨,也无积水,更无泥泞的现象。
而且,就算遭遇重物碾压,也没有半点损坏的迹象!
这种种表现,使得水泥路声名大作,屡屡成为长安城的头条。
有人开始打听,这水泥究竟是何物,竟能凝结沙石,坚硬程度堪比磐石!
很快,就有消息传出。
水泥俱是从泾阳流出的,泾阳已建造了两处厂子,每日都有大批水泥产出。
一听是泾阳。
许多打歪主意的人,顿时偃旗息鼓,敛去了心头的杂念。
如今的泾阳,可是当今帝夫叶千歌的封地。
水泥厂建于泾阳,便知水泥厂与叶千歌关系匪浅。
他们纵使眼红,也不敢虎口夺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