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奋斗记》第254章


王元平听完后笑了:“呵呵,王科长,咱俩是同行。我也教过书!”
“听说过,您是在大阳栗山小学任教的吧。”王英微笑着说道。
王元平心里一惊!脑海中一个念头涌了上来:怎么自己的事都传到这里了?那么自己在县里工作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这可不好,毕竟自己现在的身份还是在职,这样早晚有一天要传到李克和吴明德那里去,本来县里好多干部对自己就有非议,如此,则非议声更大!
王英哪知道对方在想这个,见他不言语,还以为对方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呢。便轻轻一笑:“跑题了,我的情况就介绍到这里,介绍一下其他干部吧。”
她这样一说,王元平这才把思绪拉了回来,笑了笑道:“不好意思,刚才走神了。您接着说,接着说。”
“那说谁呢?”
“这样吧。”王元平见她为难的样子,便提示道:“我给您划个轨道吧,厂办主任、财务科长、供销科长、生产科长、设备科长,其他的您想到哪里说哪里。”
“哦,厂办主任叫赵胜刚,三十八岁,洪洲人,二十岁接父亲的班进厂当工人,是个老职工了。人很聪明也很机灵。现在好像在海崖建筑公司,具体干什么我不知道。”
“听说是办公室副主任。”肖路补充道。
王元平点点头。
“财务科长也姓赵,是位女性,41岁,函授大专学历,洪南柳青人,业务能力很强,是会计师,现在给一个木材厂当会计。供销科长叫徐胜,37岁,洪南人,高中学历,由于干供销时间很长,路子很广,厂里的化工产品三分之一是他销售出去的。生产科长叫云长生,30岁,宁夏人,和我一样是老三届学生,西北政法学院的高材生,因毕业分配的不太好,八四年调到厂里,一来就任生产科副科长。这个人是学法律的,做事严谨细致,本人好学上进,来生产科没多久就把生产科带的成为全厂先进科室。设备科长叫庞世玉,38岁,是海崖本地人,从20岁进厂开始先后做过车床工、钳工、焊工等等,任机修车间主任多年。厂里很多机修工都是他的徒弟。”
王英如数家珍,一口气把王元平点名的几个中层干部的履历和要点说了下来。王元平微笑着一边认真的听着,一边不时的在本子上记着。
王英喘了口气,接着又开始介绍了其他的中层正职干部和部分副职干部。
坐在沙发上旁听的王可建开始尚能坚持住,但听着听着酒劲上来坐不住了,冲王元平使了个眼色,便出了办公室回家睡觉了。
王元平摇摇头和大家解释,今天父亲喝了点酒,撑不下去了,让大家不要见怪。接着说了一句酒是好东西也不是好东西,众人哄堂大笑。
这个小插曲使得室内原本较为严肃的气氛活跃起来,不知不觉中,三个小时过去了,王元平抬起手腕看看表,惊叫了一声:“啊?都七点了。对不起!对不起!耽误你们吃饭了。”
王英和肖路笑了笑,齐齐道:“没关系,没关系,应该的。”
王元平想了想,问道;“这么晚了,这样吧,肖主席、王科长,我们晚上一起去吃个饭吧,边吃边聊好不好。”
肖、王相互对视了一眼不好推辞,便答应了下来。
王元平把在隔壁等候的王怡喊了进来,让她准备车去王庄大酒店。
王元平和肖、王以及老齐的这顿饭吃到了晚上十一点多,没怎么喝酒,却聊的很投机。王英把厂里的中层正副职的情况基本都介绍的很详细,王元平听得很仔细,和在厂里的态度不同的是,凡是感觉有问题的地方必定会问的非常详细。特别是涉及到机修车间的时候,包括每个技工都会问的很细,让王元平感到吃惊的是,王英对答如流,对于大部分干部职工的情况了然如胸,当然也有记不全的时候,每每这时,肖路和老齐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做了个补充。
王元平边听边想:这个王英是个人物,能把这么多的干部职工的情况记得这么多,不敢说她有多厉害,但起码证明她工作是很用心的,人事人事,就是人和事,只有使用合适的人才能做正确的事。自己这里正好缺乏做人事的好手,眼前的这个王英就是绝佳的人选。只是不知道她愿不愿意来做,国有企业的干部或多或少总有些清高和傲气,瞧不起民企是他们的通病。想要让这个王英来公司,那还得好好劝说一番。
王元平一走神,王英立刻看出他的神情有异,她当然不会知道对方是在琢磨自己,心里一凛:莫非自己说错了?便赶紧停下不再介绍。
她一停住,王元平立即回过神来,抱歉得笑了笑,拿起酒杯道:“抱歉,抱歉,我走神了。来,肖主席、王科长,我敬你们。”
“呵呵,理解,理解。王总忙!”肖、王两人一边客气,一边顺着王元平的意思喝了一小口酒。
“别光看我啊,吃菜,吃菜,咱们边吃边说。”
“王总客气了。”
“呵呵,王科长,您接着说。”
“基本介绍完了。”王英有些忐忑的说道。
王元平点点头,又问道:“肖主席有补充的吗?”
“没有了。”
“好。”
临走的时候,他把老齐叫到了一边,悄悄吩咐他。等把避开肖路时和王英带个话,让她明天来老公司找自己。
本書源自看書罓
第275章 兼并 12() 
第二天一大早,王英如约来到建辉公司。
此时的王元平刚刚开完早会,狭小的办公室看着很热闹,有人来找他签字有人请示事情。一见王英进来,他热情的招呼她到沙发上坐一会等等他。
王英微笑着点点头,坐在沙发上看着王元平忙的晕头转向。心想:王元平这个老板比国企的老总要忙的多得多,看来自己当老板也不是个很容易的事。创业不易啊!
过了一会儿,王元平忙的差不多了,见王英百无聊赖的坐在沙发上翻着旁边的书籍。便笑了笑端着茶杯和王英打了声招呼坐到对面的沙发上。
“王科长,昨天晚上没有聊透,我想了解一下您目前的状况?不耽误您吧?”
王元平坐下后礼节性的问候道。
“不耽误,不耽误。”王英连忙放下手里的书。
“那好,从哪里说起呢?”王元平问。
王英一正身子:“还是从我说起吧,王总,昨天我跟您汇报过。我呢,是老师出身,从外地调到溶剂厂后开始做人事工作,到厂子不行的时候大概有个七八年吧。做的不是很专业。还望您多批评指正。”
“哎!您这话就见外了,人事这块我是门外汉,正想好好向您学习学习呢。”王元平谦逊的推让了一句。
“那里,哪里。”
“王科长。”王元平问了一句:“我听您说现在在当代课老师,那以后您是怎么打算的?”
“以后的打算”王英顿了顿,认真的想了想似乎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便微笑着无奈的摇摇头道:“还真没有什么打算,刚下岗那会想做回本行当老师,可咱没关系,调不过去。没办法了,这才当代课老师。”
“哦,那您想不想再回厂里做人事工作?”王元平紧接着问道。
“这个”王英沉默了一会,手指头扣着沙发缝隙:“真没想过。”
“哦,那我向您发出邀请回来帮我做人事工作,您能答应吗?”
“这,我考虑考虑吧。”
王元平见王英这个态度,知道她还是顾虑企业性质问题,大凡国营企业的干部职工,不逼到份上,一般不太喜欢到民营企业工作。
国营企业的人嘛,就应该为国家干,为个体户干好像不太好,在他们的意识里普遍认为这样做太跌份!
对于这一点,王元平心里雪亮,虽然他没有在国营企业干过,但不止一次的听父亲讲过国企人的心态问题。此时见王英如此态度,对方心里的那点小九九自然也就了然如胸了。
不过。王元平又想:从这个王英的态度来观察,也不是一点回旋的余地没有。这个人思路清晰,对形势的认知非常清楚。她应该明白现在自己身处在这个境地,可供自己选择的余地已经不大了。虽然此时对方在这个问题上犹豫,那是她和大多数国企干部一样,架子放不下!如果自己能够和她讲清楚利弊得失,相信她会考虑清楚的。
“王科长,说实在的,我觉得民企也不错,你看,民企没有国企那么的讲究,做事比较灵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