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流贼》第199章


豪格对扩军其实也是赞成的,只是他背后的支持者们可能不会这么想,当然要说服他们必然是要花费一番心思这是必然的,其中最为主要的还是利益分配问题。
利益分配上,如果能做到统一。其实就没有什么其他问题了,只是要想在这个分配上解决问题的难度其实很大。但总的来说如果目前以满清内部两股最大的势力达成协议了那么解决问题就会相对的简单多,这是他们二人目前所能看到的唯一一点。
豪格想要在关宁军的问题上自己也分上一杯羹,这是他提出的要求。同时他还有回到朝堂上,澳洲进口的武器也必须拨付一批给他的部队使用,他对抗的可是澳广联军啊,那是什么样的存在,可是武力超群一般的存在,没有这些足够的利益怎么行。
其实拨付澳洲武器这个问题上。多尔衮是比较赞成的,毕竟让豪格去对付澳广联军没有强大的火器是不行的,而且也关系到大明在江南的统一作战计划。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关宁军上,要是将关宁军分出一半给他,那就没多少优势了,现在澳洲武器断了,全部依靠关外的火器制造坊制造武器,豪格也能使用。
在补充一部分关宁军给他,那不是真正的和自己平起平坐了,这还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这样下去那多尔衮的地位也就自然没有以前高了。
所以这才是两人目前谈判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澳洲获得了这个情报,准备加以利用,虽说吴三桂这个家伙比较让人讨厌,但他手底下的关宁军的确是比一般的大明军要强的多。
一旦这支部队直接被编入八旗兵力那意味着多尔衮与豪格的实力都将得到一个提升,提升到是没什么,就是怕他们两人之间的争斗达成了协议,统一对南,那么澳洲和两广的压力都会很大。
(本章完)
第214章 争锋() 
?? 豪格和多尔衮的恩怨纠缠表明了一件事:满清内部的暂时统一战线只是表面所向。其实,他们背地里还是各自为政,各怀鬼胎的。
即使多尔衮大方的让出部分利益,那也只能让那些反对者暂时性的闭口,但想要他们完全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满洲八旗主力主要来源于满族以及部分联盟的蒙古族以及早期的汉族,而后面所建立的蒙八旗,以及汉八旗,共同构成了由这三支武装统治天下的力量。
一旦没有了这三支力量,哪怕缺失了其中的一环,满清的统治就会岌岌可危甚至于土崩瓦解。
毕竟满清的本族人口有限,要想统治大明这么大国土面积,光依靠先期的武力是不行的。
眼下已是入关后快一年时间了,迁都北京没多久,多尔衮便出台了一系列的利于士绅阶层的政策,虽说这些政策相对来说并不是算太好,但对士绅们来说还是极其不错的,也确实靠着这个政策他得到了不少人支持。
可是,士绅们满意了,百姓却哭了。
八旗子弟住在北京,要吃要喝,要玩要乐,要有人服侍,要有人开口闭口主子奴才。这样才能显出自己的征服者形象。
这样的需求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圈地。
十八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造就了资本主义发展,而满清的圈地,只是徒增了无数流离失所,无数罪恶。
然而,即便这样,八旗贵族们也不满意。
两黄旗,两红旗,两白旗,两蓝旗,都觉得自己应当得到更多。阴谋诡计,明枪暗箭,奴隶们的主子换来换去,唯一不变的,是人的残忍贪婪。
紫禁城,金銮殿。
长长的红色地毯从大殿的龙椅上一直延伸到殿外,穿着官服的大人分别在红毯两边往大殿走,各朝都会有朝臣出现两极分化,大清朝亦如是。
左右两边的大臣们一同上殿,群臣汇聚,今日的朝会显得格外肃静,殿内也出现一位并不常见的人。
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这些日子基本不来上朝了,也是,天子的印信仪仗王府基本都有,朝廷内外的奏疏消息无一不通过王府断决。
既然如此,上朝不上朝又有何妨?!
他是威震天下掌握朝堂的皇叔父摄政王,大清的建立,他功不可没。
很多的臣子都在猜测,摄政王今日为何上殿。
然而,旗主们却对此心知肚明。
多尔衮不过才三十多岁的年纪,脸上却写满了沧桑,让本就阴暗的脸色看上去更加严肃。
他走到最前列,定定的站着。
众人目光前视,只见龙椅之后,还有一重帘幕。
皇太后布木布泰端坐帘内,听政于此。
内监拖声通报完毕,皇帝面前的太监尖声喝道:
上朝~~~
随着这一声响,大殿之内,大家纷纷禁声。
所有的大臣齐齐跪在地上,异口同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年幼的福临坐在鎏金龙椅上,龙袍加身显得他威力逼人,连声音都冰冷得不似童孩的声音。
众臣谢恩后起身,大家面面相觑,因为不明白个中缘由,皆不敢发声,枪打出头鸟这样的事情没有人敢做。
福临左右看了一下众位大臣,又略略回了回头。
帘内的布木布泰悄声说道:“福临,给皇叔父摄政王按个座罢!”
“皇叔父,请坐到我身边来吧!”福临对着下面站着的多尔衮招招手,“来人,摆座给皇叔父!”
多尔衮微微一笑,略微施了一个礼,便大咧咧的走上去。抬起屁股便坐在了皇帝旁边的座位上——这是极大的赏赐。
地下站着的群臣无人敢说些什么,倒是有些旗主面露不屑。
正蓝旗旗主豪格出列道:“皇上,臣有一事启奏。”
福临看了他一眼,又侧了脸感受一下多尔衮的反应。
只见多尔衮眯着眼,看着阶下的豪格,浑身散发着不容人侵犯的贵气与威严,简洁地沉声道:“准奏。”
这本应是皇帝要说的话,然而却由他的口说出了。
“皇叔父摄政王!”正红旗旗主,礼亲王代善开口了:“皇帝之礼,不用摄政王代劳了!”
他话音刚落,郑亲王济尔哈朗也说话了:“皇帝与太后将朝政交由摄政王处理,我等辅政臣工也十分赞同。只是今日非同小可。所议之事须由陛下亲断……”
这话还未说完,走出来的豪格立刻打断说:“臣有事要奏!臣得到消息,豫亲王在江南对伪明作战,扬州一役,似乎是伤了太多无辜性命。大将军在追击闯贼的时候,也是冒功居多,还诈称已获得李闯首级……”
豪格侃侃而谈,丝毫不顾及身在朝堂。
地下站着的汉族大臣们一边听一边思忖:这是满洲人之间的家事,我们还是少插嘴为好!
而另一边的旗主贝勒贝子们,则明白这次将会决定他们是否能遏制两白旗的扩张,保住自己的利益。他们表面沉默不语,实则内心也是蠢蠢欲动。
多尔衮深邃的眼眸闪过一丝凌冽的光芒,他早已对豪格的算盘心知肚明。
说了半天,豪格见多尔衮不动声色,皱着眉继续说道:“皇上,此事需严查到底,万万不可姑息纵容!”
福临虽然年幼,但也不傻。他深知自己的话语不能乱说,索性闭口不言,作壁上观。
“肃亲王,你这话可是寒了将士们的心了!”多铎从右侧出列,语气不善。
朝堂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帘内的布木布泰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种场面,正是她心中所想。
八旗的贵族们说到底,都是皇位的阻碍者。尤其是在皇帝还小的情况下,他们互相斗争,才能显出皇帝的重要性。
故而,她默然不语,静观其变。
豪格的话引起了刚刚回到京城的多铎的不满,虽然哥哥多尔衮没有说话,但他这个弟弟却是眼里容不得沙子。
“将士们前线战场浴血厮杀,就是为了扬我大清国威,拓我满洲疆土。肃亲王一非亲眼所见,二不是亲自领兵,这话所说,无凭无据,可曾对得起弟兄们流的鲜血?!更可是对陛下安排有什么不满?!”
多铎将话锋直指豪格,一顶大帽子就扣到了他的头上。
“本王这么说,自有证据。危害百姓安危,关乎大清国之根本。扬州之事,沸沸扬扬。豫亲王真的想看证据吗?”豪格没有表现出慌乱,这事本就是板上钉钉。
多铎的突然开口,使得大殿之内一片寂静,人人都屏住呼?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