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流贼》第224章


大西军在南郑以及褒城附近部署了数支斥候队,严密监视着清军的一举一动,时间一天天过去,但清兵却始终没有撤出汉中的意思。
消息传回定军山西军主营,张献忠冷冷一笑,谓左右道:“看来豪格,心有不甘,执意要在汉中与朕一决高下啊。”
左右将官与大西官员闻言,俱是哈哈哈大笑。
张献忠也是大笑,然后脸色一变,冷笑着发出命令,“传朕旨意,各个据点,不得主动与北虏作战,都给朕谨守城关,不出两月,豪格必然粮尽,那时就是大西击败豪格,入主关中的最佳时机。”
武都山上,张可望、张定国劫了豪格的粮草,加上本身的军粮,大军至少可用上半年不止。
定军山西军主营,青石关张能奇,洋县张文秀,分别背靠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三条入蜀的通道,蜀中的粮食可以通过三条通道,源源不断的补充西军,所以在张献忠同大西官员看来,豪格这次是必败无疑。
半月之后,孟乔芳搜刮关中之地,终于又筹集了一批粮草送入汉中。
孟乔芳害怕汉中出什么问题,将关中事务委托给巡抚雷兴启,亲自带着一万人马,压着粮草从褒斜道历经艰苦,送到了褒城。
豪格得到粮草,心中大定,此时他还不知清廷是否发兵,作为一军统帅,以及久经战阵的大将,他自然不会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
眼下他将张献忠的策略看得一目了然,就是要与他拼消耗,等他粮尽兵疲之后,再来与他一战。
对此,豪格心里十分清楚,同时也知道张献忠背靠巴蜀天府之国,天下粮仓之一,与他拼粮食,豪格根本拼不过,但豪格却并非没有胜利的希望。
他的策略就是围点打援,洋县内存有粮草,只要他围着洋县每日攻打,一但洋县坚持不住,向张献忠请援,张献忠必然会陷入救与不救的两难之境。
不救,万一洋县被攻破,豪格不仅能获得洋县的粮草,还能打开入蜀的一条通道,救的话,张献忠坚壁清野不与清兵接战的策略,就会被豪格破坏,只要西军主力下了定军山,出现在汉中平原上,豪格就可以调遣八旗,用骑兵将张献忠的步兵消灭在平原之上,从而鼎定战局。
当然,也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豪格围攻洋县,却屡攻不破,张献忠也不发兵支援,那最后的结果就按照张献忠的设想,豪格粮草耗尽,兵疲马瘦,被西军追杀死伤大半。
战争之事,本就是千变万化,没有必胜之法,豪格既然决定将大军留在汉中,自然要全力去拼。
这时随着孟乔芳领一万人马来到南郑,清军在汉中的兵力已经超过六万人,豪格遂即命孟乔芳督三万绿营去攻洋县,又命固山额真李固翰领三千汉军镶蓝旗随军督战,豪格自身则领着满蒙铁骑坐镇南郑,随时准备突袭援救洋县的西军。
本章完
第243章 隆武帝的困境() 
汉中城内,因为粮草匮乏,所以攻打洋县的计划被迫取消,清军士卒很快就发现,他们的口粮每天都有所减少,一股不安的气氛,在军中蔓延。
大西军在附近部署了数支斥候队,严密监视着清军的一举一动。时间一天天过去,但清兵却始终没有撤出汉中的意思。
半月之后,孟乔芳搜刮关中之地,终于又筹集了一批粮草送入汉中。
孟乔芳害怕汉中出什么问题,将关中事务委托给巡抚雷兴启,亲自带着一万人马,压着粮草从褒斜道历经艰苦,送到了褒城。
豪格得到粮草,心中大定,此时他还不知清廷是否发兵,作为一军统帅,以及久经战阵的大将,他自然不会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
眼下他将张献忠的策略看得一目了然,就是要与他拼消耗,等他粮尽兵疲之后,再来与他一战。
对此,豪格心里十分清楚,同时也知道张献忠背靠巴蜀天府之国,天下粮仓之一,与他拼粮食,豪格根本拼不过,但豪格却并非没有胜利的希望。
他的策略就是围点打援,洋县内存有粮草,只要他围着洋县每日攻打,一但洋县坚持不住,向张献忠请援,张献忠必然会陷入救与不救的两难之境。
不救,万一洋县被攻破,豪格不仅能获得洋县的粮草,还能打开入蜀的一条通道,救的话,张献忠坚壁清野不与清兵接战的策略,就会被豪格破坏,只要西军主力下了定军山,出现在汉中平原上,豪格就可以调遣八旗,用骑兵将张献忠的步兵消灭在平原之上,从而鼎定战局。
当然,也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豪格围攻洋县,却屡攻不破,张献忠也不发兵支援,那最后的结果就按照张献忠的设想,豪格粮草耗尽,兵疲马瘦,被西军追杀死伤大半。
战争之事,本就是千变万化,没有必胜之法,豪格既然决定将大军留在汉中,自然要全力去拼。
这时随着孟乔芳领一万人马来到南郑,清军在汉中的兵力已经超过六万人,豪格遂即命孟乔芳督三万绿营去攻洋县,又命固山额真李固翰领三千汉军镶蓝旗随军督战,豪格自身则领着满蒙铁骑坐镇汉中府城,随时准备突袭援救洋县的西军。
朱常瀛在博洛的攻击下失了福建,被迫退守广东。而那儿的肇庆刚好住着一个朱由榔,本着两王不相见的原则,朱由榔跑到桂林躲着,但碰上张献忠向南发兵的时候,而且,他在手下的怂恿下,觉得朱常瀛实在坑祖宗,决定同他一较高下,看谁适合登上皇位。因此,又回了广东。这下子,广东有两个实力派,闹腾起来很厉害。
郑芝龙是郑成功的父亲,海盗出身,后来被明朝招安,属于福建的地方军阀,尤其以水师最强。
弘光皇帝死后,他和弟弟郑鸿逵拥立隆武帝登基,以定策勋臣自居,在朝中嚣张跋扈。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意,隆武帝不愿充当郑氏兄弟的傀儡,君臣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一方是占据大义名分的南明天子,一方是手握重兵的实力派军阀,在政治斗争中旗鼓相当。互有胜负。户部尚书何楷忠于隆武帝,被郑氏兄弟逼得辞官致仕。还派人半路上割了他一只耳朵。向隆武帝示威,隆武帝就把郑鸿逵降职处理,从太师降为少师,君臣之间的矛盾彻底公开化,已有分道扬镳之意。
马吉翔身为隆武帝的亲信,此次出行两广湖南。除了奉旨颁诏之外,也有试探各地文武官员,封疆大吏的使命,为隆武帝寻找更多的支持。这一路走来效果还不错。无论是两广总督丁魁楚,还是湖广总督何腾蛟,都表示会忠于隆武帝,而江西总督万元吉更是上疏隆武,请他移跸江西南部的赣州,摆脱郑氏兄弟的控制
当然,这属于朝廷机密大事,不能当众公布,马吉翔只是借着酒意大发感慨,猛烈抨击郑氏兄弟,就把湖广文武官员都撩拨得怒火中烧。
从崇祯自缢殉国以后,南明的皇帝死了一个再立一个,死了一个再立一个,威信越来越低,隆武帝的威信比崇祯差得太多,但是借着大明将近三百年的积威,仍然是大家精神上的效忠对象,湖广官员听说郑氏兄弟胆敢要挟隆武帝,一个个都是义愤填膺。
“贼性难改!贼性难改!”
文官们交口痛骂,忠贞营众将却面露尴尬之色,郑氏兄弟是海盗出身,忠贞营众将是流寇出身,大家半斤对八两,谁也不比谁高贵。
“若圣上移驾湖广,忠贞营二十万将士愿誓死效忠!”
李过终于腾地站了起来,向钦差马吉翔深施一礼,然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脸色铁青。他这一发怒,文官们才发觉不对,立刻闭上了嘴巴。
“兴国候(李过)忠义无双,圣上一向都是深知的。”马吉翔笑着安抚两句,又放起了烟幕弹,岔开话题:“但为了收复江南,圣上决不能离开福建,若是那鲁王无人压制,岂不乱了我大明统继?”
鲁王是另一个南明政权,自称监国,位处江浙,和唐王隆武帝争夺帝位,但在各地的支持者不多,湖广一向拥戴隆武帝,文武官员提起鲁王,都是同声谴责。
大家从鲁王说起,又说到前不久作乱自立的靖江王(另一个南明小政权,也想当皇帝),以及在广西蠢蠢欲动的桂王(就是后来的永历),语气越来越沉重南明现在只剩两广还完整无缺,再加上大半个福建,大半个湖广,贵州、云南、江西的一部分,整个地盘被挤压成一个l型,还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形势之险恶一望可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