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江山》第336章


商安邦道:“我的傻孩子,这是一道药膳,喝了它必然能生男孩。”
商小青道:“生男生女不是命中注定的吗?”
商安邦道:“那是愚夫蠢妇用来自我安慰的鬼话,天地虽有循环之道,但若窥破天机,是可以逆天改命的。你不信?傻孩子,爹骗谁也不会骗你。”
商小青道:“若是能生男孩,为何我只有一个哥哥?”
商安邦道:“低声,乱说什么,这是商家不传之秘,我只有你们一对儿女,那是因为你娘体弱,没福,早早的去了,否则,你就有一大堆弟弟了。”
当下打开随身包裹,取出一架精致的锅灶,和若干食材药物,要为女儿做了一碗孟姑汤。商小青望着整套家伙什,咯咯咯地笑了起来,商安邦道:“傻笑吧你,这是不传之秘,岂可轻易示人?一旦让她们都知道了,哪还有你的好处。”
商小青见父亲这样为自己着想,心里暖暖的,就不再说什么。
汤做好了,商安邦再三嘱咐女儿一定要在洞房前哄李默喝下去。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自是人生两大乐事。
本来纳妾是没有什么正经的仪式的,但为了迷惑王顺德安插在长安的奸细,李默把这场纳妾礼办的很隆重,不仅王公大臣都有馈赠,连宫里的娘娘、各王府的王妃都给商小青送来了礼品,来宾也身价不凡,商家着实风光了一把。
一切安排就绪,李默进入洞房,一时不免有些心虚胆颤,想借口醉酒敷衍过去,又好奇红盖头下的新人到底长什么样。
就拿竹竿挑起商小青的红盖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大跳。
灯烛下怎么会有这样一个绝色美人。
日常里,商小青不修边幅,穿着脏兮兮的围裙,卷着袖子,脸上总是油晃晃的,只知道她踏实能干,做的一手好菜,却不知道仔细打扮起来还是个美人呢。
李默担心有诈,仔细看了一遍,确认是商小青无疑。便笑道:“这化妆术可真是厉害,厨娘片刻便娇娘,小娘子,你叫什么名字。”
商小青道:“来,先喝了这碗孟婆汤再说。”
李默啐道:“去。”
商小青不好意思地吐吐舌头,说:“我不是故意的,我姥姥姓孟,做得一手好汤,当日在弥陀镇他们都称它孟婆婆汤,远近驰名的,也有捣蛋的就说是孟婆汤,我也跟着叫习惯了。”李默道:“你想说啥。”商小青道:“我姥姥说,她这汤喝了能诞下龙子,所以你必须喝一碗。”李默嗅了嗅那汤,浓香中似有一股药味,便道:“这是你爹煮的药膳吧。”
商小青倒也老实,便道:“啊,你怕我爹害你,那我先喝一碗。”
一碗汤喝了一半,忽然叫道:“完蛋,这汤你喝才有用。来吧。”
李默无奈只得喝了她这碗孟婆汤。
商小青纯真憨实,不解风情,虽有姜鸢、汪竹韵的指点,仍不免懵懂,喝了汤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听李默说头晕就扶他睡下。
李默连日操劳,午后又被银铃祸害了一场,现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就闭上眼装睡,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健美少女躺在身边,就这么睡了,似乎……
李默翻身而起,压住了商小青,本意是勉力一战给她个交代,谁知是越战越勇,商小青身材不胖不瘦,肌肉结实,十分健美。她在遇袭之后先是一阵慌乱,继而开始挣扎,忽然想起姜鸢和汪竹韵的教导,便咬牙承受,后来她似乎领悟到了什么,就随着李默的节奏一起运动。
二人棋逢对手,如鱼得水,终于一起在酣畅淋漓中喷薄爆裂了。
李默汗流浃背,昏昏沉沉地睡去。
商小青也累的起不来身。
睡到半夜,李默忽然自梦中惊醒,只觉得浑身燥热,丹田之下似盘着一团火,翻身起来,却不见了商小青。
李默吃了一惊,出门去寻,走到桂花厅外见姜鸢的屋里还亮着灯,便走了进去。
(本章完)
第357章 千秋学社() 
大夏的币值改革终于尘埃落定,规定以铜钱为基本支付单位,杂用金银,换句话说朝廷终于承认金银为法定货币了。
这一法令公布后,朝廷就开始铸造金锭、金条、银锭、银元,与铜钱一起流通。
朝廷规定一两银子折价一贯钱,也就是一千枚铜钱,一两金折算十两银。
但受币制改革的影响,加上实力商户的哄抬,金银价格暴涨,市场上一两银涨到一千三百枚铜币,金价则涨的更高。为了稳定币值,朝廷严厉打击投机倒把者,又下严令官民之家不得私藏金银,过去拥有的金条、银币必须按照官方汇价予以兑换,否则便是重罪。
李默此前囤积了数百万枚银元,折算成官银超过一百万两,只因他先知先觉,在朝廷禁令出台之前已经将九成五以上的银币抛售了,加上此前金银价格被有计划的打压,这一进一出,获利超过五成。
所得的铜币除了用于汇通和振武制造局,以及大量投资田庄、地产和城市房屋、地皮外,还有数目巨大的铜钱屯在了家里。
铜钱显然比银币更占地方,所以原来的钱库立即被塞的满满当当。
不久之前,为了响应朝廷的号召,李默又叫姜鸢陆续兑换了一部分银币,换回来大堆黄澄澄的铜钱,这一来钱是真的没地放了。
这个情况宁士吉当然知道,最近一直在留心投资的项目,见姜鸢问起,便答道:“我已经谈了几个买卖,有些眉目,回头我把人带来请夫人把把关。”姜鸢道:“我就不问了,这是外事,你看着办,看准了过去跟他说就是。”宁士吉道:“我明白了,回头就请国公爷过目,一旦定下来,就过来运钱,那些啷当货的确是占地方。”
姜鸢道:“对了,说了半天,倒把正事忘了,六娘的规格到底怎么定呢?你倒是拿个主意啊。”宁士吉道:“若不然就比着五娘的来吧,压腰钱多给三成,毕竟六娘小家小户的没什么私房钱。”姜鸢道:“你这样考虑很周全,还有,那日收的礼品你拿给老爷过目,请他点头,能给的也都给她,小门小户人家的女儿日子难熬啊。”
姜鸢刚刚端起茶碗,忽然想到一事就问宁士吉:“吕家兄弟那边定了没有,两个小伙子干事为何磨磨唧唧的。”
宁士吉笑道:“正应了那句话,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二人就一起笑了起来。
姜鸢端茶,宁士吉告辞。
吕本吕石兄弟费心费力搞了一个草案,觉得漏洞百出,就去找朋友帮着参谋,朋友也不大懂就找他的朋友帮忙,找来找去却找到了国子监博士于鹤鸣头上。于鹤鸣号称当世大儒,给前朝哀太子萧纯做过师傅,名闻天下。
老头听说李默要在家里办学,收容将士遗孤,觉得是个大好事就给嚷了出去。
一时惊动了曹皇后,皇后对此事大为赞赏,专门到卫国公府去了一趟,实地查勘了场地,将新学堂命名为千秋学社,鼓励学生们刻苦用功,做国家的栋梁之材,保大夏朝千秋万代。
李默请皇后题写校名,曹皇后推辞了让给于鹤鸣来写,于鹤鸣字写的极好,又号舞文弄墨,不仅为学堂题了匾牌,还撰文以纪念。
并承诺将来会亲自来此讲学。
有皇后和国立中央大学的国宝级教授站台捧场,千秋学社一时声名大噪。
李默一面应付着学堂的事,一面悄没声息地把幕府班子搭建了起来。这件事进行的还算顺利,李默旧部本来就多,加上这一战势在必得,各部门自然是全力以赴。仅仅三天时间,幕府的架构就起来了,在京人员陆续赶来报道,京外人员也在向指定地点集结。兵部(御书房兵科)和吏部通力合作,李默所要的人都开了绿灯,一路放行。
下一步是调兵遣将,准备粮饷。
调兵遣将的活由萧震川去对接,准备粮草军械的活由孙大牙去兵部对接。
孙大牙刚由彭城县令升任华州司马,听到李默的召唤就来了。
除了核心要害的几个人,幕府奉命秘密出京,先去绛州,
李默却还要留在京城,给王皇帝的探子们演两场戏
一场是千秋学社的奠基仪式,这学堂是卫国公首倡,得到皇后娘娘的关怀和指导,又有国子监站台,这声势就小不了,卫国公府为此张灯结彩,着实热闹了两天。
这事办完,李默就进宫向宁是勤辞行。
宁是勤道:“朕见你帮着办学堂,还以为你忘了潞州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