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江山》第538章


所以新朝一改前朝旧制,皇帝每天都要见一见内阁的大学士,尽量跟六部的官员碰碰头,每三天跟在京各部衙的主要官员见一面,每十天跟在京百官们开一次大朝会。
小朝会没有具体的议事事项,内阁和各部院有紧急或不决之事可以直接向皇帝提出,由皇帝裁决或协调解决。
在李默看来这样的小朝会远比大朝会更能解决问题。
虽然说小朝会上人人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却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六部、九寺五监、御史台、京兆府的官员有优先发言权,内阁和翰林院的官员以听为主,只在皇帝点名到自己后才发表自己的意见。
今天的小朝会上工部尚书唐安贞向李默奏报了一件事:魏州大都督府移文工部,对已经批复的《魏州城墙加固方案》提出新的修改意见。
大晋建国之后,为了挽救陷入困境的水泥、钢材行业,由工部牵头拟定了一个城墙加固计划,计划用五年时间将天下所有州县的城墙予以加固除险。
这样既有利于防灾、防贼,又能拉动建材行业尤其是钢铁和水泥两个行业脱困,挽救大批濒于破产的官办工商业企业。
魏州当然是大晋的属地,所以魏州城墙的改造也在计划名单之列。
工部欺负魏州方面没有专业人才,在计划上做了一点手脚,预留了若干暗门,这样一旦朝廷对魏州用兵,从这些暗门入手可以轻松攻破魏州的城墙,这是绝密,知道的人屈指可数。
一开始魏州方面并没有发现,如今工程进入到尾声,王寅却搞了这么一出出来,显然不是没事找事,他一定是有所察觉。
这件事当然有些棘手,若是同意魏州提出修改,弄不好这些暗门就破了,这势必会助长地方割据的气焰,但若否决——这当然不是什么难事,工部能找出一百条理由否决他——却会让魏州徒生警惕之心,所以唐安贞决定亲自来处理这件事。
他一方面回文说前方案已经报请内廷批朱,工部无权修改,以试探魏州方面的真实用意。
魏州方面很快就有了回应,声称他们不是要大改整个加固方案,而是就技术细节做一点简单的调整,原因是他们在报送方案的时候对城墙内部结构并不是很清楚,工程施工之后才发现这些问题的存在,所以要设法弥补一下。
事情到了这一步就不是工部一家能做主的事了,所以他一面继续跟魏州打公文官司,拖住他们,一面奏明皇帝,请求圣裁。
李默微微一笑,问内阁分管工部的詹孝川和冯布对此有何看法。
詹孝川目视冯布,显然是不想发表意见。
冯布道:“魏州乃河北重镇,其城防乃是重中之重,既然前期做的方案有问题,老臣建议可派有司官员亲赴魏州,会同当地重新拟一份新方案报审。”
此言一出,众皆莞尔,困扰唐安贞多日的难题在冯布那完全不是事,既然搞不清楚魏州的真实用意,与其在这瞎猜,倒不如派人过去探探。
这一来而去的怎么着也有小半年了,到时候形势如何变化谁能说得准,也许时机成熟朝廷已经在着手收拾河北割据之雄了。
李默问唐安贞:“卿家以为如何?”
唐安贞道:“宰相出手果然不同凡响。”
又议论了几件事,秘书监宋蕴就宣布退朝了。
回后殿喝点茶水,吃些点心,休息了一会儿。
更多的奏折和公文就被送了进来,堆在龙书案上,看的人直眼晕。
萧梁和前朝时,皇帝只阅奏章,六部和各地的公文都由政事堂处置,有政事堂这一层过滤皇帝就轻松多了。
自打政事堂改成了内阁,各地的奏章、公文都涌入了内廷,内阁有四个大学士,二十四位郎中,尚且忙的昏天黑地,内廷只有皇帝一个人,这么多东西不要说批阅,就算是浮光掠影的读一遍也是一项极其繁重的劳动。
而且朝廷有明文规定,公文办理是有时间限制的,各部都在拼命,难道在皇帝这掉链子?
所以李默只能放弃一切娱乐,埋头苦干。
一晃就到了午后,秘书省的人几次送饭过来,都被李默的贴身内侍马钰挡驾。
因为马钰知道,李默现在是一个头两个大,脾气坏的很呢,这个时候去招惹他完全就是找抽型的。
又过了一个时辰,见李默还是没有停下用膳的意思,马钰有些急了。
正要起身去劝,却听背后有人咳嗽了一声,回头看时却是秘书省通判李道远。
(本章完)
第612章 平衡之道() 
?? 秘书省监是宋蕴,正三品官,秘书省通判也是正三品,名义上的秘书省二把手,但实际上李道远是个闲人,没有具体执掌,但这个闲人可不是没有权,只要皇帝授权给他,他上可管王母娘娘寿诞的筹备工作,下可管京兆府蓝田县大王乡孙二麻子家明年开春养几头猪。
“皇帝陛下还没用膳呢?”
李道远的手里捧了个荷叶烧鸡,这烧鸡味道十分醇厚,透着荷叶都能闻到香气。
马钰吧嗒一下嘴,皇帝没吃,他哪敢先吃,从早上熬到现在,他也饿了。
“那个,你验一验。”
马钰身为皇帝的贴身内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确保皇帝的绝对安全,但凡皇帝吃的喝的,他都有权进行检验。
虽然李道远的身份有些特殊,但,该检验的还是要检验。
为了不让气氛变得尴尬,马钰一边安排徒弟认真检查这烧鸡,一面向李道远诉苦,请他无论如何要劝劝皇帝,别这么辛苦,要爱惜身体。
李道远大包大揽道:“放心吧,全在我身上。”
李默不是神,这么长时间不吃东西肚子当然会饿,他嗅到一股香气,抽了抽鼻子,放下笔寻了过去。
李道远已经在屏风后摆开了阵仗,还拿了一瓶酒出来。自斟了一碗,又给李默塞了一碗,李默道:“我就不喝了,喝了,醉了,这活就没人干了。”
李道远道:“哥,你现在是皇帝了,干嘛还那么拼命。”
李默道:“皇帝就能安享太平吗?你想多了,皇帝更应该生于忧患死于忧患。”
李道远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你不必非这样干,天下能人那么多,对不对。过去政事堂在的时候,虽不免有几个人好揽权,但说到底这权柄还是皇家的,他掌得一时却握不长久,拿不走的。”
李默听了这话沉默了,良久,点点头,叹息一声:“你说的对,我真是傻的可以,怎么老想着把什么事都往自己头上揽呢,这可倒好,整个儿把我坑死了,一天十二个时辰,除了睡觉吃饭出恭,其他的时间全部耗上都不够,不瞒你说我已经很久没去后宫走动啦。”
李道远道:“可怜呐,当初我说什么来者,别没事找事,你不听呢。”
李默道:“风凉话就别说了,现在有什么补救的措施吗?”
李道远道:“要么咱再把政事堂恢复起来?哈哈,我就知道你不会同意,也罢,既然已经废了,那就别立了,至于这苦差事嘛,我倒有个主意,你不妨听听,合适你就用,不合适就当我喝醉酒了乱说,唉,这里是后殿,咱们兄弟相见,说错话不会杀头吧?”
李默道:“有话赶紧说,磨磨唧唧的。”
李道远望了眼堆积如山的龙书案,献计道:“你就找几个聪明能干的年轻小官儿,替你看这些东西,像那些不怎么重要的东西,你理他作甚,就让他们代你批个字得了。这论打天下你是古今第一人,可论起这治国理政嘛,你当然也是第一人,所以你别担心谁胆大包天敢糊弄你,他们敢吗,谁敢叫谁滚蛋,左右不过是你一句话的事嘛。你呢就抓大事,不要管那些细节。我敢担保就算你什么都不管,这天下也是你的。真的遇到大事他们敢不向你当面奏报,反了他差不多。”
李默听了这话,一拍大腿,赞道:“好,这个办法好,我这就让张显选几个能干的翰林院学士来,让他们帮朕看那些奏折。”
李道远道:“你事先跟他们讲讲,让他们明白怎么分个轻重缓急,他们看完签署自己的意见即可,那个可字,我看你还是找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太监去抄写吧。免得这帮书呆子识破了你的诡计,回过头来骂你是昏君。”
李默道;“昏君?朕像个昏君吗?”
李道远道:“你当然不是昏君,不过防人之心不可无嘛。毕竟他们在翰林院待两年就要放出去,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