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芳贤王之路》第281章


“好啦,如今宪儿也是做爹的人了,别总是说他,孙儿面前总要给他些面子嘛。”
“留,留好大一个面子给他”
“王爷就是嘴硬心软,难道您不疼宪儿吗?”
“还是夫人最了解我哦,呵呵,我当然疼宪儿,不过现在最疼孙儿”德芳笑着“是不是啊从郁,还是我的孙儿最乖。”
德芳把从郁交给百里,然后和狄妃出了正堂,来到花园走着“王爷,到底要去哪里游玩?”
“先去武安,再去华山。”
“武安?华山?为何?”
“夫人,你可知贞义夫人?可曾听说过太祖皇帝在华山的传闻吗?”
“王爷是说。。。为示真情投湖自尽的贞义夫人和民间传闻的华山对弈?”
“正是,孤王自幼听得这些,很想亲自至两地寻访。”
“臣妾也曾在幼年时听说过贞义夫人,说起来也算是件可叹的憾事。”
“是啊,贞义夫人投湖自尽之时只有十七岁,后来太祖皇帝闻知此事,也是悲伤不已。”
“王爷,您自幼长于宫中,所闻之事必定多实,臣妾也想知道,太祖皇帝真的是三盘棋输掉华山吗?而贞义夫人既已表露真情,太祖皇帝又为何推却离她而去?”
“夫人,华山对弈之事究竟如何不得而知,但太祖确曾下旨免除华山之税,陛下也曾下旨召陈抟入京,孤王在太平兴国二年和九年曾见过此人两面,当时还说了几句话呢,但并未谈及对弈之事,所以太祖与他在华山对弈传闻我只是听宫中之人所讲的,而贞义夫人之事,其中确有缘由,且非一因而起。”
813。第二十三章 第六节 太祖千里送京娘3() 
“竟如此波折,传闻也有,太祖与陛下旨意也有,真是怪事”狄妃百思不解“那到底是何缘由,竟让太祖皇帝舍佳人而去,贞义夫人为情投湖呢?”
“这就要从头说起了”德芳深深吸了口气缓缓讲道“数十年前,十国纷争,群雄兼并,中原战乱不断频频易主,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为摆脱贫瘠,不少人都愿从军建功,成一番大事,那时宣祖正为后汉将官,且身居要职,本是希望太祖皇帝子承父业,光耀门楣,但太祖皇帝并不愿承受祖荫,迟迟不肯入军籍,只是每日在城中同两位好友耍玩,太祖曾受高师指点功夫,并赐赠齐眉棍,本就生性狭义,看不惯欺压之事,所以常常惹出事端,宣祖只得尽力维护,有一日近晚,太祖怀揣几锭银两,提着齐眉棍与两名好友正准备找个酒家喝两杯,却看到前方有家勾栏灯火通明,这个地方是为了隐帝刘承祐享乐而建,里面还放了一张龙椅,苏逢吉不时就会带着刘承祐来此“与民同乐”一番,此时正有几个人在酒阁中饮酒高喊,于是太祖皇帝三人便走近去看,结果却看到仇家,顿时就来了火气。”
“仇家?王爷,什么仇家?”
“这个人可不一般,那还是在后汉高祖刘知远在位时,有一个叫苏逢吉的谗臣,其人贪诈无行,喜为杀戮,但却善于揣摩帝意,后官拜中门下平章事,是时,制度草创,朝廷大事皆出其手,但苏逢吉素不学问,随事裁决,是故汉世尤无法度,不施德政,后汉高祖驾崩,其子隐帝刘承祐即位,苏逢吉为讨刘承祐欢心,下令耗费巨资大兴土木,朝臣摄于其权势均不敢多言,但宣祖为国一片忠心,实在看不下去朝廷变得如此,于是上奏隐帝,痛斥苏逢吉谗言媚主,诳行误国,行得都是祸国殃民之举,说得都是欺君罔上之言,宣祖还谏言隐帝除奸佞,振朝纲,但隐帝不理庙堂之事,苏逢吉把持朝政,向隐帝进谗言,陷害宣祖恃功傲主,是谋逆之臣,怂恿隐帝下旨治宣祖死罪,幸得大臣杨邠进言相保,这才免了死罪,但却被罢官免职,还受了八十军棍之刑,宣祖被打得血染朝服,如此还要叩头谢恩,回到府中休养了许多时日方能下地走动,因此,太祖皇帝对苏逢吉痛恨至极。”
“这种奸佞确是可恶!”狄妃听此也是十分生气“王爷,那后来呢?”
“后来太祖皇帝就在近处听着苏逢吉和几个大臣说话,只听到里面的人说道:那姓赵的不过就是个禁军指挥使,竟敢来惹苏大人,真是不知死活。另一个人也附和道:如今罢了他的官职,还赏了他八十军棍,这可谓自作自受,我听说他儿子平日就常常惹事,还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814。第二十三章 第六节 太祖千里送京娘4() 
太祖皇帝听此大怒,正要冲进去,这时又进来一个人,太祖一看,原来是苏逢吉的儿子苏天赐,他一进门就被妓女拉着坐下,几个大臣也对他卑躬屈膝,苏天赐坐下之后就对他爹苏逢吉说,皇帝今天不来了,那这龙椅摆着多可惜,闻得此言,太祖皇帝纵身一跃,翻进勾栏酒阁,一脚踢翻屏风,落座龙椅之上,将齐眉棍一戳喊道:赵某来坐就不可惜了!下面众人见此一愣,苏逢吉和苏天赐定睛一看,竟是太祖皇帝,苏逢吉看着太祖说道,你赵家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你爹恃功傲主,才被罢官杖刑,你竟敢此时来到这酒阁坐龙椅,难道是不想活了!太祖指着苏逢吉说道,尔等奸佞谗臣,把持朝纲,陷害忠良,祸国殃民,我父直言进谏,却被罢职杖刑,赵某今日定要讨回公道!”说着就站起身冲向苏逢吉,苏天赐上前挡住,两人便交起了手,苏逢吉赶忙叫来京师官兵,官兵挡开太祖,苏天赐这才脱身,太祖两位好友见此也与官兵拼打起来,三人武功高强,少有人敌,不到片刻官兵就死伤二十余人,但仍有不少官兵赶来,太祖要两位好友先走,但二人不退,三人商定,捡起几个火把将酒阁点燃,然后迅速遁去,此时大风突起,火势愈大,官兵急着救火,顾不得去追,太祖告知好友,苏逢吉和苏天赐并不认得他们,所以要他们回府躲避,并将爹娘托付与他们照顾,而自己闯下大祸,留下来必死无疑,所以要趁夜逃出城去,两人与太祖泣拜,看着太祖远去,太祖来到城门,守城官兵大喊何人,太祖走近大喊:赵爷要出城!然后挥起齐眉棍,两名官兵受棍倒地,太祖冲上前与守城官兵交起手,然后跑上城墙,翻身跃下奔出城外,迅速躲进林中,城中守将打开城门去追,太祖择小道向西南跑去,一直跑了几十里才停下,太祖知道自己已成通缉之人,不能久留汉地,于是打算去关外,那里藩镇各据一方,若能找处安身之地就再好不过了。”
狄妃叹了口气“想不到太祖皇帝也曾有此落魄之时。”
“是啊,而且还不仅仅是这一次,但太祖身负天命,自有上天护佑,屡次逢凶化吉,后遇良材勇将,开创了今日大宋。”
“天命如此,但宣祖和太祖确也受了不少苦难。”
德芳点点头“就像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说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种苦难亦非常人能受,凡历经磨难之人,必有大成。”
………
815。第二十三章 第六节 太祖千里送京娘5() 
“夫人所言甚是”德芳深深吸了口气缓缓吐出,继续说道“太祖逃出京城之后一路风餐露宿,那日,太祖皇帝行至曲阳郊外,坐在道边拿出干粮水囊准备填饱肚子,这时就听到稍远处传来救喊之声,太祖皇帝马上起身向那处跑去,只见地上躺着一个满身是血的人,一旁四个提刀的男子抓着一名女子正要行荒唐之事,女子哭喊着,但毫无还手之力,太祖皇帝见此大吼一声住手,四个男子一愣,上下打量了一下太祖,一看他落魄的样子就知道没有什么钱财在身,然后要他别多管闲事,那名女子央求太祖救救她,却被贼人打了一巴掌,太祖狭义之心又起,挥起齐眉棍就打翻了一人,那几个贼子一看,立刻举刀向太祖砍去,但他们哪里是太祖皇帝的对手,只二十多招便死在了太祖的棍下,太祖相问之下才知,这名女子也姓赵,名京娘,年芳十七,本是永济人,后与父母迁至武安居住,这一趟是跟着父亲到曲阳探亲,谁知折返的路上遇到贼匪抢劫财物,还要对她行不轨之事,父亲为了保护她死在贼子刀下,如今父亲已死,自己一个弱女子不知如何返回家中,太祖看着哭泣的京娘不禁心生怜悯,想这乱世纷争,一路之上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