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麦》第187章


德志不再追问,德志心想,你问人家怎么不写,你自己呢?干嘛不写?其实,肚子里有不少饺子,装在茶壶里,就是倒不出来,这是功夫不深的缘故。
常常思索,常常动笔写,如果不写,就写不出。就如爬山,经常爬,不累,初一爬一次,十五爬一次,偶尔爬爬山,还是累;如果根本不爬,一旦爬山,就感到累,连死的心都有。
走路走着走着,说着说着,就到了晓关,那些寻常巷陌,这些民居,小院落,没有大门,家家户户都是看得清的,谁家来了客,整条村的人都知道。谁家有啥事,瞬间基本都知道。
南方和北方的差别就在于此了,北方农户家家都有大门,且要将大门修的十分漂亮宏伟,这是面子问题,不能马虎;南方则不,修建高门大院的很少。
德志突然想起以前副乡长的话,到了晓关,和他联系。德志的脚心已经出了汗。新鞋果然暖和,而且走着走着,脚板竟然疼了起来。这猪脚可不是容易得的啊!如果能见到副乡长,说不定他们会管饭,一旦管饭,说不定就不能按时回家。那要到晚上了。
尹懋说:“算了,他们说的是客气话,将来再来的时候,再和他们联系吧。毕竟项目款不经过乡里,他们没有油水可捞,热情款待是勤奋,不管不问是本分,也说得过去,不能强求。”
德志想想尹懋说的有点道理,有些官话不能当真,十句官话有九句是真的,那就谢天谢地了。再说,有些客套话,历史已久,无可厚非,不可当真。如果当真,就会被人认为不正常。
比如,中午到我家吃饭,我请客。
如果到了十一点半,还没电话来,就不要等了,十有**饭局已经泡汤了。如果还痴痴等、傻傻看,时针指向两点半,都不会有人请你吃饭。
虚伪的民族,虚伪的人,到处都是,既想要有个好名声,又想不花钱,怕吃亏,只想占便宜,不想付出点辛苦。
找到去宣恩县城的车,德志、尹懋上了车。那面包车半小时发一次车,只要有钱又有时间,喜欢看沿途的风景,就坐这种车,去去来来非常方便。车没停在车站,却停在路边。方便乘客上下车。
德志不清楚晓关为何没有汽车站,这放佛是地理位置局限导致,又和人们喜欢便捷有关。传统的车站要买票,要等发车的班次,等大喇叭喊人上车,然后才能坐在车内,等到了规定的时间,就开始出发。
没有直接上了路边的车方便,坐上了车,有了座位,才能放下心来。上车之后,就巴不得司机快点开走,不要再等别人。司机看人少,即便车上的人再催,仍然如山一般,岿然不动,直到觉得可以保本的时候才发动车辆。
已经坐上车的乘客,见司机总是欺骗他们,说:“马上走,马上走。”
殊不知这个“马上”的概念如何界定,反正过了好几个“马上”,车还是不走,直到车上的乘客要下车,换乘别的车,司机才依依不舍地看了最后一眼美丽的小镇,发动了车子,上了路。
乘客用脚###,彻底颠覆了中国人不爱政治的陈旧观念,实际上中国人非常热爱政治。从小到大都学政治,思想品德,一直到大学,都学马克思,德志没上读过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不知道学习马列要学到什么时候。总之,要说中国人不谈政治,那是骗人的。
学了政治,不见得有政治权利,但是,坐车就有了选择权,我可以选择坐车,也可以选择走路。比方今天,德志、尹懋就选择走路。
乘客也可以选择这辆车,也可以选择那辆车,总之,可以用脚###。服务不好,立马调换;这就要求司机要懂得乘客的心理了。
司机虽不要求把所有心理学都学好,但是,普通的心理学,就是人的等待有一个限度,不是永远地等下去,这个时间的把握,很不容易。司机总要学会乘客的哪一句话当真,哪一句话是假的。
是当真还是威胁,能够分辨出来,就是人才,这样的司机比在正规院校里混了心理学博士的人还强。如果让心理学博士来当司机,来开车,当遇到车上的乘客牢骚满腹、焦躁不安时,那博士说不定还先跑了。根本无法分辨乘客的心理。这个功夫不是在大学里练就的,不是纯理论的,而是从实践中锻炼出来的。
第169章 猪脚风波() 
德志突然想到,晓关的猪腿是不是比县城的要好吃些,他立马问尹懋,看尹懋是什么意见嫡福晋(随身空间)。【:///
尹懋笑着说:“都是山里的猪,哪里的猪腿不都是一样的吗?何必要分城里的猪和乡镇的猪?”
德志说:“那可不一样。城里的猪病的多,常吃药。肉肯定不好吃。乡下的猪极少得病,得了病不到出栏,就杀掉了;能长到过年的时候的乡下猪,才是好猪。”
尹懋笑了,说:“看来,姚弟兄到乡村了工作,这些年有了不少经验啊,就连猪都分个三六九等来。佩服佩服!”
尹懋说着,向德志竖起来大拇指。过了一会儿,尹懋说:“还是买城里的猪,要知道,城里卖猪肉的,我们都认识,应该不会骗我们。骗我们一次,下一次就不去买了,还是用脚###。”
有关哪里的猪都不重要,要说不放心,所有的食品都不安全,猪吃猪饲料,饲料是人加工的,里面的东西谁清楚?德志不好再说什么,卖肉的在晓关不熟悉,在县城里却熟悉,好歹看人的面子,相信某个人,也就相信他卖的肉了这块冰山不太冷gl。
这么说,还是尹懋占了上风,决定去城里买肉,反正钱在兜里,不担心飞了。有钱就有发言权,就有主动选择权,难不成那些卖肉都有一双火眼金睛,知道顾客兜里有多少钱,能够买多少肉吧?
车终于出发,一坐车,德志就要睡觉。只要睡一嗅就好。哪怕路再坎坷,条件再艰苦,总要睡一会,睡了之后,就变得格外神清气爽,这是个老习惯了。他这样,他的儿子书亚也这样。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遗传的力量非常强大,这一点德志深信不疑,不仅外形,就连内心,都一并都相似了,仿佛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如果说是复制,或者是克隆,这就是,一点不掺假。
当德志看到熟悉的水库的时候,想起离县城已经不远了。要赶紧醒来。他马上又想到,这猪腿买了怎样分呢?
明知今天都要回,那猪腿是德志和尹懋拿自己的腿脚换来的,付出了脚力,德志还穿着比较紧凑的棉鞋,这个苦只有德志清楚。
下了车,结算了路费,德志要车票,司机说:“这个真没有,不是可以没有。的确没有。我们小地方,不像你们大城市,随时记得保管证据。”
德志笑了,说:“又不是打官司,要什么证据呢?我们要报销。”
司机说:“那就是凭据了,说真的,我们这里的人都是普通老百姓,都是自己给自己报销,没有单位来埋单。你们真好!小小年纪就当上了公务员啊!”
德志欲言又止,心想,这司机真有意思,没有票就算了,还说他们是公务员,从哪里看出来,他们是公务员啊!脸上又没写字。
人们都认为公务员是好工作了,这是社会人的共识,毫无悬念。
公务员就是端铁饭碗,坐铁交椅的人,根本不用操心吃了上顿没下顿,反而顿顿饭都很香。人们渴望那个位置,哪怕是清洁工,只要在那个体制内,就行。
德志小时候上学的时候,老师批评那些不好好念书的,说:“不好好读书,将来长大了去卖清汤。”
后来,长大了,德志看到那些读书不行长大了没事干,去卖清汤的人,都发了财。那些读书读得好的人,当了老师;中间的,像德志这一类的,读书不算好,又不算太糟的,也就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悠的,反而最惨,几乎成了社会游民。
南方人说,不好好学习,长大了让你去当官。当时,南方都热衷做生意,根本不想当官。当官没钱,还受气。不如做生意,你的我的,当时就搞清白,没有那么多费脑子的事。
后来,情况发生逆转。当官可以敛财,南方人再也不说那话,而是改为好好学习,长大了去当官。南方人比较精明,知道在什么时代最来钱。
八十年代当官不赚钱,南方人热衷做生意,官场冷冷清清,再过二十年,当官最赚钱,小小一个村长,比国有大公司的老板还牛,你再行,还抵不上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