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麦》第274章


人家买房子的时候,买的差不多都是毛坯房,要想坐去,就得要装修。现在,德志不用花钱来装修房屋,住的房子却是装修过的。那些花钱没有享受的,赶紧享受,免得一生都是在为别人打工,还房贷或者还亲戚朋友的钱,欠别人的心里总是不痛快不是。
第247章 神行太保() 
德志想,就是再多的房间,还是一次只能睡一间,一张床,一天就那么多时间,多了就不行,多了也消费不起,更重要的是,德志没有什么福气,吃多了肉,就消化不好;吃不得好东西,否则肚子就很不舒服。
这不是福薄是什么?总之没办法享受一些好东西,倒是粗茶淡饭要舒服得多,肠胃就是喜欢吃素,比较喜欢清淡的饮食,因要考虑其他的因素,德志心想,能够吃七分饱,穿的不多不少,保持恒温就行,吃得多,消化不行,身体就不会健康。
看书可以明志,也可以让自己更加聪明,德志最大的特点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大概明白书中的意思,就行。
当晚无事,次日,德志想次日一早就去上山,但又不敢走,谁知道刘秀还有什么安排呢?于是就在家里等候消息。
据说这次前来的,还有老贺,以及一名越南人,不知道姓甚名谁,不过,既然是老外,那就好好地对待吧。
百无聊赖在城里过了一天,第二天下午,听说他们到了,德志和余哥四人前往宾馆迎接他们到来。
因为上次他们入住的宾馆出过事,约翰先生摔跤,跌破了头,吃一亏长一智,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跤。
到了酒店,大家都很开心,实际上,这次下榻的酒店,本来就在以前那家酒店的背后,是一家老资格的酒店,听说是国有企业,管理各方面都还比较规范,更重要的是,这些地方以前是外地人到宣恩学习的基地,学习酒店管理,在各方面都需要优秀的人才。
越南人个子不高,像很多南方人一样,但他有两个女儿,他饶有兴趣地给德志他们看了看她们的照片,非常漂亮,包括他的太太,也很美,有着传统亚洲人的特点,另外,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项目的负责人,有了这个特殊的身份,他能够和老贺一起到中国走访枭雄的民国。
说实话,这次来访,德志并不准备带他们去才考察过的一个村。他们前来,一是想学习已经做得差不多的,比如说清塘村,他们就要去看。
他问宾馆有没有宽带,德志不清楚他的问题是什么意思。后来,见到他从包里拿出一台笔记本电脑,才明白他的意思。德志赶紧离开房间,找到服务员,询问有没有宽带使用。
没想到这家看起来有点陈旧的酒店竟然还有着先进的网络系统,难得,真是难得。
不一会儿,服务台的秀就赶过来,手里拿着一根线,然后就给了德志,德志说:“我们不会弄,你帮个忙吧。”
那服务员还真愿意,她进屋后,很轻松地搬开电视柜,后面有插孔,她十分娴熟地将其和电脑连接,然后十分熟练地打开电脑,没超过三分钟。
刘秀说:“明天准备去清塘村,你们准备一下,另外,还要找车,准备一两箱矿泉水。”
这事,肯定是余哥去办,余哥最积极,也最勤快,任劳任怨的,至少在领导面前有过这样的表现。
既已经商量妥当,仿佛啥事都已经安排好了,这时候,宋淑腾主任来请大家去餐厅吃饭,这一点,德志早已习惯,如果从远方来了贵客,不请吃饭,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再说,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从古到今,饿过很多次了,多少就准备储存的食物,以备不时之需。
老贺和和越南人老阮,对于中国政府官员的热情,有些受不了,他们自己就是来自平民百姓家庭的孩子,没有官宦背景,也就不必要了。
德志和清塘村盛支书联系,说:“我们来了一些客人,想去你村走访看看,不知可不可以?”
“当然可以了,欢迎,欢迎。”盛支书说。
德志安排好了这些事,本来还想说什么,宋主任在催促吃饭,他也就不好再说什么,只有先吃饭了再说。
阮先生还想和我们分享他家人的照片,可不能再说话,免得他们久等心烦,一般人都会因肚子饿而产生情绪波动,不知道怎样发泄那股无名之火才好。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赶紧随大流,不要和他们不同,落了个不通人情的名声,那就不好了。
老贺和老阮坐定,然后,服务员端上来拿手的菜,一个酒家要想生存,必须要有好厨师,这是中国和外国的区别,外国餐饮业不需要好厨师,都是流水作业,一个人只负责一项,少了一个,马上可以补上,不会影响正常经营。
中国的酒店不用说了,是靠厨师生存,越有名厨,酒店名声就越大,生意就越好,财源就会滚滚而来。
中国酒店依赖厨师,这和国情相符,另外,中国人依赖个别伟人或者英雄,也是国情,从来没有个性,没有真知灼见,都是人云亦云。这样至少可以保命,不至于惹祸上身,人有生命,就可以完成所有想完成的事。
正如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个道理,好饭店靠好厨师,有人就有一切,这就是硬道理。
老贺和老阮是外国人,他们来中国,可能不习惯,那些衣食住行,都和他们本国有所不同,不过,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活出自己的价值,甘愿来中国奉献自己的时间,来为大家服务,这一点,让德志十分佩服。
晚饭之后,各自回去,约到第二天去清塘村。
清塘村的项目才开始,去看也没啥好看的,不过,德志觉得清塘村应该没问题,除了清塘村,还有牛场村,都可以一并看了魔殿传说。
老阮自称来学习,实际上是谦虚的说法,他应该是这方面的专家,可以向大家培训,绝对没问题。
正因为掌握的知识多,自然就懂得得多,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意见,就会有不同想法,有不同的想法,也不会驳斥人家说法,这是是有容之人,可以包含百川。
次日,大家到酒店集合,坐上了县民委安排的车,前往清塘村。在经过管理清塘村的小镇时,车到了乡镇政府,德志没想到会在半路上走岔路,这不是计划当中的。
刘秀当然没意见,她要听从齐老师的安排,自己是慈善机构,是民间的组织,却屈从于政府,按照官方的逻辑来处理事情,哪怕有很多的不当之处,他们还是要这样去做。
究竟在害怕什么?害怕的是不让机构在内地做项目。
被赶走了机构,这些人就都会被解散,大家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真的。问题就是这样,人在极度恐惧的时刻,就会失去理智。像刘秀到了宣恩,就要听命于政府的摆布,由他们来安排一切,有不同的是,可以向那些他们表明小范围的要求或者变更。
比方说,到了村里,要爬山,用不着那么多人跟着,就可以得到一点时间,可以和村民有所接触,可以了解一下村民的真实的情况。
到了村里,盛支书早已在路口等待,老贺和老阮要求去看水池选择的地址。这个有点为难,关键问题是要爬山。
德志很清楚,如果想要去到选择的地址,起码要爬不少的山,这山不是很容易爬的。为了表现表现,自己有力量能够爬山,就说:“既然来了,就要投资,投资又不能白投,要想捐款人交差,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让受益人有水喝,并且要喝到干净的和足够的水。”
盛支书点了点头,明白了德志的意思。知道德志是一线的负责同工,自然更懂得一线工作人员的厉害,他们有着一半的决定权,不能小看。
德志走在最前面,后面紧紧跟着的是刘秀和老贺老阮他们,走着走着,刘秀就提出了意见,说:“走慢点好不好?我们都跟不上了。”
的确,在后面的队伍中,老贺还行,其他都不行。刘秀身材适中,走路挺快,只是走不惯山路,到了山区,自然就慢半拍;老阮比较属于亚洲人,虽有两个姑娘,人到中年,可还是有些笨拙,走起山路来,的确有些不行。
德志笑了笑,就停下来等他们,一边等,一边喘着粗气。
然后,看到他们都赶上来,德志笑着说:“不好意思!我走得快了点。”
“没事,没事,你还不错,身体这么棒,让人佩服。”刘秀说。
德志弄不清楚这是表扬他呢还是批评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