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麦》第318章


水龙头,就有哗哗的水流出来,这个饮水系统才算完成。
遇到的问题是取水池建在符合要求的地方比较难。
德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在水源周围一定的范围内,绝对不能有人畜活动的迹象,免得水源被污染。水源一旦受到污染,那么,凡是饮用这水的,大多数都会受到污染。
投资人出了钱,大概不想看到大家受害,而是希望大家都能得到益处,包括得到健康的身体。
经过反复勘测,找出了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可以让其卫生基本达到要求,德志一看,也就放了心。其实,德志心里非常清楚,在缺水的时候,牛脚窝里的雨水,就被舀出来,放在石缸里,等泥水澄清后,就饮用那里的水。
说实话,这个水源,老外不可能会去看。项目开始后不久,土方工程才开挖,老外就来了。他们不远万里,从老远的地方来到中国的穷山沟里,为了看看水池的土方或者一口水池,多少有点不值。
老外再来,有可能是村民全部都喝上自来水之后了。考虑到到村里的确不容易,看水源,特别是地处偏远的水源,就没办法去看。
德志要求水源处保持卫生,目的不是为了保证让老外满意,更重要的是要让村民吃上安全的自来水。
不是对老外负责,而是对上帝负责。抱着这种心志,德志严格要求水源处要保证绝对的干净。按照这个要求,村民到水源处做水池,十分小心,尽量不靠近农田和人行道。
大家都还听话,毕竟这是为了人的健康着想,都能够接受,德志担心管一阵子,但即便管一阵子,只要有了这个意识,无论到什么时候,德志就不用担心,因为公共卫生没搞好,而牵连到很多人的利益。
两头的水池都做好了,就差水管将它们连接起来了。卢支书当然支持,于是安排组长,也就是姚喜福的父亲来协调指挥大家来挖管槽。
管槽很好挖,在以前,从水源到二组中心点,曾经修了一条水渠,这条水渠,是满足田地种秧苗的需要,南方人喜欢吃稻米,即便在高山之巅,村民仍喜欢开辟出稻田来,只要有一丁点水,就要充分地利用水,将山坡开发成梯田,搬走石头,平整土地,做成秧田,非常辛苦,但乐此不疲,为的是让后代子孙都能吃上稻米,这个习惯由来已久,不容易变更饮食习惯。
挖好了管槽,姚喜福的爹就让大家抬水管,然后安排放水管,大家热情挺高,眼看胜利在望了,水管埋好,就有哗哗的水流进大水池,然后打开闸阀,水就能流进二组的所有农户家,真是好得无比的了。水通了,大家就不用担心到处找水了。即便遇到十年不遇的干旱天气,也能对付过去。
水管不够,还需要两卷,加上三组还需要,德志就和水管商联系,让他再送三卷水管到红田村。他当然愿意,水管到了,就可以结账,德志在电话里没答应结账,就挂了电话。
水管商开车上来,因天热,就脱得正剩大裤头了,他亲自将水管卸下,推进卢支书家的客厅,这里算是物资仓库了。
其他人看他长得较胖,一动,身上就冒油汗,于是就主动帮他,好在水管不太多,很快,货就下完了,他对德志说:“该结账了吧,我已经带来了。”
说着话,他掏出一张发票,递给德志,德志没接,说:“只要质量没问题,一分钱都不会少你的。”
“质量绝对没问题。”老板说。
“好的,事实胜于雄辩,作为消费者,肯定想得到物美价廉的东西。上次送的水管,卢支书,快找出来,你看怎么办?”
“不可能吧?当时怎么不看好?”老板不服气地说。
“一卷管子,表面上看着好,谁知道打开一看,水管竟然扭曲,这些管子能不能通水还是个问题。”卢支书说着,从里面拿出变了形的管子,有人立马上前,帮助卢支书把散了架一般的水管拿到外面,指给水管商看了看,说:“你看,这些水管就是这样。”
“好吧,我知道了,这可能是车间生产的时候在玩手机,没有监控好的缘故。按道理说,如果发现有残次品,就需要重新加工,确保产品质量。因质量是企业的顶梁柱,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老板说。
“你很清楚,为什么还要给我们呢?”
“对不起,你们是认真的,一些偏远的山区,特别穷,可以关心一下,少收点钱,保证让他们用上自来水的话,这样扭曲的水管,只要将水管引到家里的就行了。”
老板还在辩解,没有回答正面的问题。
德志说:“今天不能结账,要想结账,必须要保证水管质量没问题才行。现在水管安装到户还没完成呢。”
老板走到德志面前说:“行,我算服了你。等全村都通水之后,我再来结账吧。”
德志点点头。他很清楚,这个老板是盛站长的关系户,开始认为水管质量不错,的确,第一批上山的水管,的确不错。第二批上山的水管,就出现了问题。
不知道做生意是不是都是这样,先给你尝尝甜头,然后再想办法把你套进去,你还以为他是为你好,这就是奸商的表现。表面上笑容可掬,实际上包藏赚钱之心,从点点滴滴着手,让买家永远处于劣势地位。
第288章 小心陷阱() 
老板和盛站长熟悉,德志也不好说什么,加上尹懋夫妻已经知道他短斤少两,尹懋又喜欢告阴状,德志目前比较孤单,只有忍耐了。因为水管他们都看过,按照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只能购买这样的材料。
尹懋出事后,没有再来,后期的项目需要,按照以前的方式来操作就行了。但是,事情好像没有这么简单。像二组需要的水管,已经超出了预算范围,如果再买新的水管,就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跤,如果那样,肯定会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
看看仓库里的水管,查漏补缺,还是足够的,如果管理得好,整个红田村,都不会出现材料短缺的问题;再管理得精细一些,恐怕还会有材料剩下来。基于这个情况,在新项目开始之前,德志觉得该换换口味了,加上县民委的邢主任提出要他们购买新老板的水管,德志就有些心动,不过,因为余哥比尹懋更不懂事,德志就没有立马答应下来,而是等待机会再说。
新老板和尹懋关系不错,听邢主任介绍说:“尹先生早就在这个老板的店里拿货了。因这个店离村子比较近,不必在村里租仓库,需要材料的话,直接到店里来拿,然后由基金会埋单,这样方便管理。免得材料到了村组里,放在仓库没用上,时间一长,钱去了,项目却没完成。真是得不偿失。”
尹懋在家,县城只有余哥和德志,想搞鬼,只要拉余哥下水即可,只要他的鞋子打湿了,就没办法说德志,自己长得黑,就不要嫌弃别人不白。
要说用水管,余哥完全没必要用宣恩的,因宣恩的水管也是来自同一个地方,也就是说,比较有名的厂家也就那几个,大家都竞相压价,价格都卖穿了,也就是说,多少成本,多少利润,大家都心知肚明,除了买家不懂外,卖家心里明镜儿似的,太清楚不过了。
德志听邢主任说话里的意思,说水管还是那个姓殷的老板卖的好,民委和他合作多年,加上整个宣恩城的水利系统更换,全部使用他的水管,证明他在整体素质上还是可行的。可惜的是,现在城里总有一些不法奸商,和乡镇一级的水管商包括水利站站长及其工作人员勾结,骗取国家的水利项目款,提供质次价高的水管让人恼火,希望德志他要小心,不要上当。
德志开始信了邢主任说的话,的确,红田村的水管出了问题,这个有目共睹,为红田村提供水管的,恰恰给德志摸黑,开的玩笑不像玩笑,倒像真的,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弄得德志解释半天,其实不是行贿,如果行贿,就不会说出来。能够讲出来的,就不是见不得人的,而真正的行贿,是不能启齿的。
德志心想,能在他那里买水管和配件的大概只有尹懋了,因一期项目大多告罄,二期项目开始,开的村子并不多。一期项目的毛坡村,有芭比负责,她肯定不会再来了,自从出了这个车祸,她已经如惊弓之鸟,再到山区,恐怕会引起心理疾病。
再就是,二期项目投资减少,没有多余的钱来做项目,就是有心,也没有能力。二期项目减少,需要的材料也减少,和殷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