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24》第108章


“娘,让我去参军吧,我们家一穷二白,除了人命还值点钱,可就什么都没剩下了,这一家老的老,小的小,不要说孩儿们讨媳妇,就连吃饭都成问题。”杨一凡说道。
“我就怕……”杨母泪眼婆娑地说道。
“娘,您放心,我从小就在马背上玩,参加骑兵不会有事的。”杨一凡安慰道。
“哎……”杨母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这个家真的除了人命值点钱之外,真的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的了。何况龙腾军的待遇是实实在在的,前几天她还碰到了官府的人在这里丈量土地说是发给战死士兵的抚恤。
看到自己的母亲不再说话,杨一凡也不敢耽搁,他怕万一自己的母亲反悔,他当兵的事情就泡汤了。这时候山西境内符合的条件的马户,基本上都去参军了。
……
而军户制度现在实际上也是名存实亡,但没有彻底消亡,按照朱由校的想法,就是彻底取消军户,原有的屯田分给军户,朱由校首先要在京师都督府的管辖范围内彻底取消军户。
现在山西境内的武官超过七成被罢官免职,熊廷弼不得不从龙腾军中提拔了大量的军官,虽然这种赶鸭子上架的行为的确会给军队造成极大的隐患,但熊廷弼也想了许多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三点:
第一就是军官培训,这也是熊廷弼要在山西设立军官学校的原因;第二就是对新招募进龙腾军的士兵立刻发放三个月的饷银,而对于裁撤掉的士兵或者军户马上兑现银子或者田地,迅速稳定军心;第三就是从现有的旧军队中提拔一批低级军官。
(本章完)
第150章 海外贸易带来的后果() 
对于熊廷弼这样的安排,这绝对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在这个处理过程中,整个边军没有出现一起动乱的事件。对于整个边军来说,无论是谁都得到好处。
此时陈四率领两万大军进驻河北,对河北的军户、马户以及军队进行整编。这次的整编得到黄尊素和骆思恭的大力支持。
骆思恭亲自负责对河北军队军官的廉政考核,上次在大同,骆思恭已经在朱由校面前失分了,这次骆思恭必须全力以赴争取陛下的信任。
“黄抚台,本官以为要按陛下在大同的方法,先将各地千户长及以上的官员全部招到邯郸来,逐一审查,以防止出现意外。”骆思恭建议道。虽然朱由校没有拿武官像文官这样开刀,可是让这些武官放弃权力,骆思恭也怕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变故。
在明朝是没有河北承宣布政使司的,这是朱由校按照后世的规划重新设立的,这个时候也还只有石家庄村,朱由校只好将河北省的首府设置在了邯郸。
“河北藩司刚刚设立不久,对地方的管辖尚有欠缺,本官以为骆指挥使此法可行。河北一地乃京畿重地,不可有丝毫动乱,陈提督,不知两万龙腾军可否控制住局面?”黄尊素赞同道。
“整个河北省,就宣府镇有上十万重兵,龙腾军只需控制宣府重镇,便可控制大局。而两万龙腾军足以控制住宣府镇南下的要道,就算整个宣府镇造反,末将也有信心控制全局。”陈四说道。
朱由校来了明朝之后,他习惯用一些后世的词语,这让周围的人也受到了影响。例如在明朝,省这个字是很少用的,明取代元,沿用了元制,却取消“行省”这个称呼,现在都叫“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但朱由校却是习惯称“省”,这就逐渐让很多人也开始跟着称“省”了。
“还有在将各地的千户及以上的官员招到邯郸来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按照熊都督在山西的做法,同时给各地卫所颁发公文,稳定军心,防止有些人借机蛊惑士兵闹事。”黄尊素说道。
“本官会调动河北所有的锦衣卫去配合抚台去做这件事情的。”骆思恭说道。
“本官会立刻草拟公文,争取明日之内即将公文准备好。”黄尊素说道。
……
十月,朱由校在返回京师的途中,收到了柳河之败的消息。朱由校一心想避免柳河之败,结果还是发生了。一路上,言官纷纷上奏弹劾马世龙。马世龙被逼得也不得不称病希望离任。而且此事也成了言官攻击孙承宗的一个借口。
朱由校知道马世龙还是有才的,他在崇祯年间重挫蒙古人,从而威震西北,使得蒙古人不敢踏入西北边陲半步。
朱由校想了想说道:“传旨,令马世龙进入乞活军担任总兵一职。”
“诺。”
朱由校刚处理完马世龙的事情,就接到了来自宫里的喜报,范慧妃给朱由校生了一个儿子。听到这个消息,朱由校算又惊又喜,喜的是他有了儿子,现在可是一子一女,而惊的是,范慧妃果然生的是个儿子,也就是后面被追封为悼怀太子朱慈焴。
朱由校总认为他已经在改变历史了,可历史又始终好像在重复着发生的事情,就像是他想改变柳河之战的结果,可柳河之败还是发生了。
难道历史真的有自我修复的功能?朱由校的心中突然涌起了一个的疑问。
……
原本只是被少数人垄断的海外贸易,由于张国纪的到来,这种垄断正在被打破。从天津一直到广州,大小船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大明在民间力量的推动下,终于迎来了造船高峰,大明的航海事业正在进入黄金时期。
袁德育,大明的一个小丝绸商人,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已经算是小有积蓄了。前段时间,他的朋友潘树金有意扩大他的小船厂,特意跑来找他借钱。现在已经过了几天了,袁德育还在犹豫是否借钱的事情,今天潘树金又过来商量借钱的事情。
“德育,你放心,只要我的作坊交付了这批船只,我就立刻能把钱还给你,每月三分五的息钱,一分都不会少你的。”潘树金恳求地说道。
海外贸易成井喷式的发展,一个直接的后果的就是民间资本开始出现了短缺,无论要扩大船厂还是从事海外贸易都急需要新的资金加入。
“树金,我全部的家当也才八百两银子,要是全借给你了,我的生意可就没办法维持了。”袁德育说道。
“德育不是我说,现在生丝,丝绸,棉布等等有什么东西是没在涨价的?你现在有钱也不一定能收购到丝绸,现在这些大商人都在市场上抢购这些商品,就连最次的丝绸都有人要,你能抢得过他们?要不这样,还一种办法,你把八百两全部投入到我的船厂来,我给你船厂两成的份子,怎么样?”潘树金说道。
海外贸易井喷式发展的第二个直接后果就是通货膨胀,现在整个大明所有的东西都在涨价,光生丝足足了涨了一成半还多。
“树金,你让我再考虑考虑,毕竟这隔行如隔山,我从来都没做过你这行,你让我一下把家当都投进去,我还真有点怕。”袁德育说道。
“那你要尽快给我答复。你要知道现在一天一个行情,不说别的,就是人工,现在稍微熟练一点的造船工人已经到了三两一月,这个价格还要涨,现在有钱还不一定能招到这种熟练工人。”潘树金说道。
用工荒,这是第三个直接的后果。商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了大明出现了用工荒。
其实用工荒这个问题,在明朝中后期就已经出现。明朝万历年间,湖广布政使就曾奏报说:现在大批农民跑到城市去打工,农村的地都没人种,导致当地土地荒芜,农民交农业税,大多数都靠在城市打工的收入。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希望朝廷能管管。奏折送上去,就被万历留中不发了。
(本章完)
第151章 蚕吃人() 
现在海外贸易的高速发展,让用工荒的问题更加地突出。各行各业对人工的需求都在增加,海外贸易需要水手,需要船只,还需要商品。工人有钱了,对吃穿住行的需求也在增加。到在目前来看,这是一个非常良性的循环。
“我会尽快给你一个答复的。”袁德育点头说道。
“说实话,如果你能加入国丈爷的商队,我也不会说什么,可是你这点钱也没办法加入国丈爷的商队。那你还不如加入我的造船作坊,你要知道我现在造船作坊的订单都能排到明年年底了。”潘树金说道。
“我明白,三天,最多三天我会给你一个答复。”袁德育说道。
……
送走潘树金,袁德育决定去拜访一下他经常合作的家庭作坊,调查一下明年生意的事情。照现在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