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24》第110章


固守宣府。”骆思恭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
“那就先依骆指挥使的意见,先派人进入宣府,对宣府军队进行整编。”黄尊素仔细地想了想,最后再次同意了骆思恭的意见。
……
来秀才,自从加入新军之后,他就得到了这个外号,一年多时间过去,他本来的名字已经没人记得了,大家记得的就是他的“来秀才”外号。来秀才在木邦之战之前一直跟着熊安稳,后面熊安稳去了乞活军,他却被留在了龙腾军,现在又调到虎跃军担任千总。
刚加入新军之时,他还显得有点文弱,但经历过几次生死之后,他的气质,甚至外貌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战场看多了生死,杀的人也多了,他浑身上下都有一种掩饰不住的煞气。
而外貌的变化主要是来自于大同之战,在大同的第一场战役中,来秀才被脑毛大的骑兵砍了一刀,而这一刀刚好在砍在他的脸上,还好这刀砍过来的时候,他避得够快,只是在脸上被狠狠划了一刀。但这一刀也让他在战时医院养了十多天,伤好了,却在脸上留下了一道永远也抹不去的伤疤。这道狰狞的伤疤,让他更是平添了几分煞气,让原本看起来文弱的来秀才,再也没有一丝书生的气息。
“伤疤才是军人最好的勋章。”这句话在这个时代出自于朱由校口中,这也是来秀才最喜欢的一句话,他时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此次来秀才被命令前去葛峪堡整编军队。葛峪堡属于宣府镇中路,是宣府镇中路参将的驻地,在历史上有“先有葛峪堡,后有宣化城”的说法。在中路除了葛峪堡之外,还有龙门卫城、大小白阳堡等等十个堡垒,驻军达到了三万。
在来秀才赶来的时候,整个宣府镇已经是流言四起,军心不稳,士气极度低落。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入侵宣府,几乎不费吹飞之力就可以击溃整个宣府,兵临京师。好在朱由校在大同之战完胜了林丹汗,才让周边的蒙古人不敢动弹。
来秀才赶来之后,立刻将葛峪堡的三万军队全部召集了起来,但现在实际上整个葛峪堡的驻军才两万人,近三成已经是空额。
根据历史记载:宣府镇是最初设置的四边镇之一,原本额定官兵数量是十五万,但到了弘治,正德时期,宣府仅仅剩下了六万七千名官兵,其中招募的士兵已经过半,军户数量已经衰减了一半还要多。
(本章完)
第153章 整编军队() 
宣府镇到明末已经腐败到了极点,兵无战力,将无战心。如果归纳明亡的原因,大同镇和宣府镇不战而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正是这两镇不战而降才导致李自成有机会进入京师。
“我奉黄抚台及陈提督之命,前来对葛峪堡驻军进行整编。一个月之前,朝廷已经给各堡发放公文,我相信大家都已经看过了,但我发现现在葛峪堡里流言四起,我这次再来给大家宣读一遍,然后马上按公文执行。”来秀才举着话筒大声说道。
来秀才再次将公文仔细地宣读了一遍,读完之后,他又问道:“大家有什么疑问都可以问?”
“大人,如果不愿意当兵了,是不是完全按公文上面的说的补发二十两银元?”下面立刻有人问道。
“当然,马上兑现。来人,将银元抬上来。”来秀才说道。宣府镇原本就属于北直,去年在宣府镇就已经筹建了一所帝国银行,这次为了整编宣府的军队,朱由校早就在宣府的帝国银行里准备了大量的银元。
看到白花花的银元,宣府的军心才稍微稳定了下来,以前的流言也不攻自破,来秀才又接着说道:“银元数量有限,年级最大的先分,官职最低的先分,如果不够,年级稍微轻一点将会按人头每人分配二十亩地。”
“大人,这地可是以前的屯田,在宣府这里,一亩地可是值不到一两银子。”有人站出来反对道。整编军队,分的地都是以前的屯田,位置都在九边,长年战争不断,地自然就变得不值钱了。
“陛下率领五万龙腾军在大同击溃林丹汗,现在蒙古各部无不闻风丧胆。他日,我们将防线推至长城之外,九边的屯田价值可就不止一两银子了。”来秀才说道。
“大人说的这是以后的事情,大人还是发放银元吧,我们不要田地。”这人继续起哄道。
“对,我们不要田地。”他身边好几个人跟着一起起哄道。
“你是何人?”来秀才意识这个人可能是来捣乱。
“回大人,小人只是小白阳堡的百户长而已。”这人表面上很恭敬地回答道。
“我问你姓名?”来秀才冷冷地说道。
和声细语的来秀才陡然间杀气外露,让这个百户长忍不住后退了一步,才说道:“回大人,小人姓殷名超。”
“殷超……”来秀才冷声念了一下殷超的名字,便从旁边拿起一本账目开始查找起来,过了一会才说道,“来人,将殷超给我拿下。”
来秀才一声令下,殷超就被他带来的人直接给擒住了,当然殷超也不敢反抗,这种情况下反抗会死得更快,甚至会牵连家人。
“大人,小人所犯何罪?”殷超大声喊道。
殷超没想到来秀才真的会动手,要知道从大同开始整编军队起,都一直讲究一团和气,这就让宣府这边认为朝廷想用一种非常和平的手段来解决这件事情,但是到了陈四这边,他没想到宣府的问题会这么难解决,他才会多次建议用兵,正是陈四信奉武力的原因,才使得下面的人如果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跟着试图用武力来解决。
“你不但贪墨军饷,还肆意克扣下面士兵的军饷,按律当诛。”来秀才冷声说道。
“公文上了说了,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你想斩我恐怕没那么容易。”殷超虽然吓出了一声冷汗,但是嘴巴依然很强硬。
“呵呵……”来秀才冷笑道,“公文上的确说了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但是屡教不改者,从严处置。”
“小人怎么屡教不改了?还望大人给小人一个说法,否则难以服众。”殷超大声问道。
“斩。”来秀才懒得和他解释了,如果有人跳出来,他不介意来个杀鸡骇猴。
殷超刚开始还在大声争辩,但很快就变成了大声求饶,不过说什么都没用了,来秀才已经决定用他来祭旗了。
斩了殷超,两万人迅速安静下来,来秀才见状,微笑着说道:“所有小旗及什长及其以上的官员都我这里来报道,三十岁以上的去我的左边办理退役手续,三十岁以下的到我右边办理转入虎跃军的手续,如有不合格者再到左边办理退役手续。”
这个规定是熊廷弼设置,这也是为了精简程序,他首先划定了一条年龄线。虽然这个规定不一定科学,但却能简化整编队伍的时间,毕竟整编的军队大多都在九边重点,时间肯定是越短越好。
在明朝,军与兵并存,这是明朝独特的军事制度。军属于卫所,而兵属于营,也就营兵。军都是世袭的,也就是军户,而兵一般都是招募的,除了从军转为兵者是例外。两者的区别也是非常大的,连官员名称,军饷,统属等等都不同。
“大人,小人今年才三十有一,望大人能让小人继续留在军中效力。”这时有人走过来说道。的确有人当兵当久了,除了打仗就真的什么都不知道了,离开军营,反而感到一片迷茫。
“对于此事,朝廷早就有安排,如果你等还想留在军营,可以去邯郸,有人在邯郸招募志愿军前去倭国,最低俸禄每月也有二两银子,听说愿意去的人,只要在倭国获得战功,还可赏赐美女一名。”来秀才说道。
来秀才说的就是许心素招募志愿军一事,许心素在大同仅仅招募到了两万三千名合格的志愿军,距离五万的最低目标缺口还有两万七千名,许心素不得不考虑到河北来继续招募志愿军。
“大人,您的意思是我等在这领取这二十两银元或者是二十亩田地的遣散费之后,还可以去邯郸参加志愿军?”这人继续问道。
“当然,志愿军不属于大明军制,自然跟遣散费没有任何关系。”来秀才说道。
“谢大人。”这人高兴地说道。
“陛下圣明,已经为各位想好各种归属,你等如果还要辜负陛下,那真是天理不容。”来秀才拱手抱拳对着京师方向说道。
(本章完)
第154章 阴谋() 
这次在宣府镇的整编再也不像在山西那样和风细雨般的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