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余烬》第389章


这么彻底?刘稷自己都没料到,计划竟然成功了,未来大唐的两个祸害,一死一贬,怎么看都是有利的,也不枉了自己出生入死,流这么多血,他突然间兴奋起来,自己的到来,总算是改变了历史吧。
“谢谢你,三娘。”这一次,他没有丝毫取笑的意思,毕竟那一位也姓杨,对方做得可谓是灭亲。
杨玉瑶不以为意地摆摆手:“他虽是姓杨,不过是个远亲,论到关系,安胡儿对奴都好上许多,一个市井儿,指望他?也只有至尊才会这么想。”
“虽是如此,毕竟担了干系的,还是要谢谢你。”
“奴不喜欢五郎如此见外。”杨玉瑶的眼珠子转了转:“既是要谢,不如应了奴一事罢。”
“你说。”
“每日里,奴都要来,可好?”
刘稷一愣,没想到她会这么说,杨玉瑶解释了一句。
“他不忿奴的所为,定会到府上讨教,奴才不耐烦应酬,索性到你这里来躲个清静,放心吧,奴会先进宫,看望至尊过后才来的。”
“你肯来看我,那自是好的,只是进了宫,他还会放你么?”
杨玉瑶睁着眼睛看着他,笑意藏都藏不住。
“原来五郎在呷他的醋啊。”刘稷的老脸一红,杨玉瑶顿时笑成了一朵花。
“五郎放心吧,他这些日子忙得不可开交,连小妹那里都少去,何况奴去见他,必会穿一身孝服,他有心也没胆的。”
杨玉瑶抚着他的脸,柔声说道:“有了五郎的爱宠,奴还要那个老劈柴做甚。”
“老劈柴?”刘稷听着新鲜,忍不住问道。
“那是奴老家的乡言,要用蜀语说呢。”
说着,她用极低的声音在刘稷耳边说道:“意谓干枯发裂的柴禾,一折就断,一点就着。”
想到李隆基在她心目中,居然是这么个形象,刘稷不由得开怀大笑,两人就这么抱着很是笑了一阵,直到窗外响起一个银铃般的声音,将他们的笑声生生打断。
“你们。。。。。。这还是白日呢。”
两人面面相觑,她当真在听壁角啊,这下子糗大了。
第三百二十四章 板子() 
李亨怎么也没想到,老老实实呆在府中什么也不做,这板子也能打到自己身上来。
原本太子府存着一分隔岸观火的心思,一边是安禄山一边是杨国忠,两人打生打死最好同归于尽,才是他们心中所愿,没曾想,事情竟然一步步地发展到了这里,安禄山死了,他们的悍然起兵做乱,事后虽然只惩了几个将校,可对于范阳的防范之心,可谓路人皆知,杨国忠更是被一网打尽,没等他们弹冠相庆,一纸诏令,几个东宫属官,便成了地方小吏,甚至连李泌区区一个侍讲都未能幸免,直接白身赶回了终南山!
“如今清楚了,至尊这是为寿王搭了一座天梯呀,只看什么时候,封了这太子府罢。”
一位老资格的属官叹了一句,在座的无不是心有戚戚,这件事情里头,唯一得利的,除了那位名动京城的刘五郎,就只有寿王了,三方势力同时受损,特别是东宫一系,他反而骤登高位,成为了事实上的政事堂领袖,接下来的事情还用得着说么。
反而是当事人,一头白发的李亨毫不在意地笑了笑。
“担心受怕了二十年,总算可以解脱,焉知不是幸事,连累诸位,都是孤的过错。”
“殿下何出此言。”
同样在受贬行列中的来瑱一拱手说道:“这又不是高宗朝,二十年的太子,岂是说废就废的。”
“不用高宗朝,本朝不也有一位二十年的太子,说废就废了?”
来瑱顿时语塞,这还真是打脸,他忘了前任太子李瑛,正是同样的情形,不只是废了,连命都没保得住,虽然如此,他还是辩解道。
“太子无错,无故废之,岂是天下所望。”
“任由寿王经营下去,也就是迟早的事,翦除太子羽翼,下一步,是不是就要构陷罗织罪名了?”
众人的脸色都有些不好,来瑱看了一眼坐在下首的李泌,着急地说道。
“长源,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有什么话不能说?”
李泌见众人都望向自己,无奈地一拱手:“至尊没有废太子之意,至少目前没有。”
“怎么说?”
“这次贬谪咱们,只是为了平衡,若是不动太子府,大伙试想想,最后是不是要疑到咱们府上?如今虽然看似严厉,实则留了余地的,东宫属官,本就是流水匆匆,就当是提前换了吧。”
“难为你想得开。”来瑱显然不信。
“某一直在想,至尊最近所做的一切,究竟是早有筹谋呢,还是不得以而为之,直到寿王出任尚书令,总算有了一丝头绪,大伙想一想,上一任尚书令,花落谁家?”
没有人回答,也不需要回答,因为那是一位先帝,在场的无人不知,李泌继续说道。
“至尊如今最为关心的,不是帝位的归属,而是自身的安危,数日前的那场变乱,让他看清了京城的虚实,号称十万的禁军,拿着国朝最高的粮饷,拥有最好的军器武备,却在区区三千人面前溃不成军,非得同样的边军才能解围,不至于将面子丢到蕃国那里,可谁都清楚,这面子已经丢了,所以才会有随后的处置,可大伙不要忘了,安禄山足有十余万人马,哪怕不都是这等精锐,一旦发难,谁人能挡?”
“这一仗迟早是要打的,至尊如今就在为此做准备,收回河东,大肆封赏范阳诸将,都是题中应有之义,咱们需要时间,范阳也需要时间,至少两年以内,都会保持这种事态,接下来,谁能主导此战,便是帝位的关键所在,若是当真发兵,这么大的战事,需要一位亲王坐镇,总领天下兵马大元帅,太子殿下,这个位子,不一定就是寿王的。”
“孤当如何做?”李亨虚心请教。
“从边事上入手,不要忘了太子的身上,兼着安西大都护呢,最强的边军,可就在那里,就连咱们那位刘五郎,也是出身于此,你过问安西北庭之事,应当应份。”
“可至尊明确说过,不让孤插手边镇之事。”
“过问,不是插手,安西北庭目前面临着唯一的战事,以臣下看来此战必胜,太子过问只有好处,不是说争功,而是担起应有的责任,僻如说为他们解决粮草辎重补给等事宜,但是战事怎么打,不要干涉,这便是过问。如今不同以往了,大唐不需要一个缩在府里的太子,寿王总领政事堂,太子总领政务,孰轻孰重,不就一目了然了么?”
李亨的眼中一亮,随即又黯淡下来:“可惜长源要归隐山林,再也无法聆听教训。”
“终南山而已,有什么事,殿下遣人来信吧,臣会尽力解答。”
李泌的话,多少让这些即将离去的属官们安了心,一场简单的筵席之后,大家就各自散了伙,李泌拉住来瑱,连同李俶走向他的院子。
几个人在书房里坐下后,李泌的第一句话,就让二人差点跳起来。
“如今太子的形势岌岌可危,可以说已到了生死关头。”
“方才你不是说?”
“那是安殿下之心,如今再来隐忍已是毫无用处,只能死中求活了。”
来瑱与李俶对视了一眼,不安地说道。
“何出此言?”
“方才某问尚书令故事,你们不答,但是都清楚,那是什么情形,不瞒你们说,平叛之战,必是寿王主导,战事过后,何以赏功?太子无错,那便只有加封,若是赠天策上将呢?”
二人俱是心头一震,终于明白他想说的是什么了,李泌没有理会他们的反应,继续说道。
“如今的太子,远不如当年的隐太子,而如今的寿王,比之太宗皇帝,犹有过之而无不及,至尊有意引导此事,或许就是为了强中选强,为我大唐逼出一位强势天子。”
“计将安出?”李俶有些急了,因为写在史书上的结果便是,经过一场惨烈的厮杀,太子和齐王身死,他们的十个孩子被斩杀殆尽,包括还在襁褓中的孩童!
他可是太子的长子。
“殿下勿忧,就算出现最坏的结果,也不会如隐太子与齐王那样,因为至尊不同于武德天子,他掌握着京城所有的力量,只需要一场胜负而非是生死。”
李泌安慰了他一句,继续说道:“某有这个判断,是因为年前那场变乱,寿王的举动很不寻常,亲身犯险,差点就身死,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