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余烬》第455章


一个拥兵万余,而且是由大唐精锐组成的妻子,他以后还能抬得起头来?
“可以退婚不?”
叶护没那么傻,这会子说出来,就是恶了大唐,别说天可汗饶不了自己,回到汗庭,父汗会将他如何?虎视汗位的兄弟们,又会如何?他突然感到一阵凉意。
“王子缘何犹豫不决?”张博济不紧不慢地补着刀子:“大唐以一万精兵相赠,将来有什么事,难道不是王子的助力?夫妻一体你担心什么,公主会吃了你么。”
叶护的眼睛一亮,他只往坏处想,没想到这其中的好处。
大唐摆明了介入汗位之争,对他而言应该是天大的好事啊,自己又不是回纥汗,就算是,也难以拒绝,因为回纥能称霸草原,本来就是大唐一手扶持起来的,没有了这层关系,不知道有多少部落正等着扑上来,取而代之呢,一万兵马,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正是让人头疼的数字,可头疼的人,难道是自己么?
“多谢少卿相告,但不知率兵之人为哪位将军?”他的脑海里,浮现出那个少年的身影,若是有这等猛将坐镇,这门亲事简直是买一送二的大好事。
“朔方节度副使仆固怀恩之子仆固砀,那日平乱,你见过的。”
叶护有点印象,也算是猛人一个,而且对方是个铁勒人,熟悉草原上的一切,说明大唐在考虑领军人选时,已经想到了这一层。
“如此甚好。”
“王子既然没有异议,那这事就算成了,但不知五千骑兵何时能成行?”张博济暗暗地提醒了一句。
“小王这就命人回报,相信两月之内,定能办妥。”
叶护回答得很爽快,回纥本就应大唐相召,发兵参与平叛事宜,兵马都是现成的,唯一不同的是,以前是做为客军和补充,如今则是。
聘礼。
第二日,以荣王李琬第十二女册为宁国公主,下降回纥王子叶护的诏书便明发天下,撇开那些华丽的词藻,其中的深意,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才看得懂,而刘稷得知后只说了一句话。
吃相太难看了,不过我喜欢。
“公主卫率长?”
“哈哈!”
被好友们一阵狂笑,仆固砀恼怒地拍了拍几案,将一些吃食酒水震得飞起:“笑够了没有?”
“哈哈!”
回应他的是一阵更大的笑声,仆固砀恨恨地闷了一口酒下去,脸色变得黑如锅底。
“成了,只管笑他做甚。”刘稷首先停下来,再笑下去人家就真恼了。
“老仆固,不过是个名头,你这么着紧做甚,一万兵马才是实实在在的,放眼四下里,有几个人比你更有实权?”
不就是你了,仆固砀横了他一眼:“一万兵马不假,可都是京城禁军,那日里你又不是没见过,被人家三千骑一冲,四散奔逃,这样的兵,再多有啥用?”
“好兵就轮不到你了。”刘稷给了他一个贪心不足的眼光:“至尊不满禁军战力,才让你一次掌了这么多人,我相信一点,好兵都是打出来的,在这繁华之地,每日里好吃好喝,能练出什么好兵,你不觉得这也是一个机会么?”
“若非如此,某家焉能接下。”仆固砀点点头:“眼见着你们都要征战沙场了,某却要去送公主出降,去草原上放羊,如何咽得下?”
“咽不下就做些事,你可不是去放羊的,先选个好位置,把宁国公主城修起来,地势、水源、商路都要考虑进去,经过朔方时,多与你老子和郭老头商议,相信他们会给你提点。”
他在为送嫁烦恼不止的时候,有人却为此羡慕不已。
此时的太子李亨也好,寿王李瑁也好都是一样的心情。
早知道这么好的事,拼了命也要生个女儿嫁出去啊,那可是一万人的公主卫率啊,要知道各亲王的王府护卫才多少人,李亨这个太子,名义上拥有十率,可实际上呢,连一千人都不到,诏书一出,原本接下人人推托的苦差事的荣王,一下子成为了所有皇子羡慕的对象。
一支按照京城禁军标准装备的大唐精锐,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份,更别说后头的回纥人!
这一切来得太突然,让所有人都反应不及,直到第三天,跑死了不知道多少匹马的西州驿使进入长安城时,才揭晓了答案。
去年叛乱的同罗阿布思部与金山一带的葛逻禄人勾结,悍然侵入我北庭腹地,兵锋直指交河郡。
号称二十万骑!
第四百零三章 争夺(五十三)() 
西州烽火,固然震惊了朝堂,却并没有对长安百姓产生什么影响,所谓的震惊也并不是害怕而是不解。
这年头,居然还有不怕死的,敢挑战颠峰时期的大唐?
说出你的名字,保证不打死。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政事堂上下也少了些扯皮拉筋,因为战事将启,没有人敢于在此时掣肘,成为失败后的背锅者,唯一的分歧在于,要不要加大征讨力度,比如说组织一次诸如金山道行军之类的勾当?
毕竟敌人打出了二十万的数字,还是蛮唬人的。
这便是府兵制与募兵制的区别,当府兵制盛行时,全国大部分的兵源位于关中腹地,边境实力不足,自保都难,最怕那种打了抢完就跑的劫掠行为,陷于吐蕃人的数十万边地百姓就是这么失去的。
那个时候,每当碰上大规模的入侵或是叛乱,朝廷都会抽调各地府兵集结,冠以“某某道行军”的名头,然后再从关中或是某个集结地出发,将敢于冒险天朝虎威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当然也会有失败的时候,而在募兵制施行之后,九大边镇本身就是实力雄厚的重兵集团,有着比朝廷更快捷的反应速度,根本不需要这么麻烦,也就是如今这种特殊时期,安西北庭实力不济,当管的主官又不在,才会想到这上头。
最终这个建议还是被否决了,否决的原因也很简单,北边还伏着一头猛虎呢,抽调哪里的兵力都不合适,没见着,朝廷还要打着和亲的名义,往回纥那边布置兵力么?
当初刘稷的一番谬论,其实并没有放在诸相国的心上,李隆基完全是出于战略考量,一方面可以用聘礼的方式,从回纥人手中拿到五千骑兵,一方面,可以将完全没有战力的京城禁军打发到边地去加以锤炼,隐隐对范阳实施战略包围,一万人是个很合适的数字,既不至于刺激回纥人,让他们生出太大的警惕,又不至于太过羸弱,让人一下子给端了。
就算最后不成,也谈不上伤筋动骨不是?
于是当军报入城,政事堂得到了具体的目标时,大唐这部运转良好的机器,马上张开了战争的獠牙。
一支支的调兵令飞往边境各处,不是调九大军镇的唐军,而是诸蕃国。
安西四国、拔汗那、吐火罗诸邦、河中诸国、更远一些的象雄、尼婆罗甚至是吐蕃都在征调范围之内!
鸿胪寺客舍已经空了大半,拥有数百人的吐蕃人使团,成了其中最大的一群住客,当然这么说并不准确,他们应该算是常客。
“二十万人?”
“不可能有这么多人,否则早就攻下西州了,很多年没有打仗了,那一带的防备并不严密。”
尚结息对于安西北庭的唐军实力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他们对于西域的野心从未消失过,只是因为唐人太强,地形又不占优才始终没能得手。
“同罗人,是不是在石堡城下的那一支?”
“应该就是,那次他们损失了上万人,整个部落元气大伤,最多也就一到两万兵马。”
“再加上葛逻禄人,四到五万左右是有的,与唐人的两镇兵马相当。”
“不要忘了,唐人的安西北庭两镇,和咱们交战,损失也是不小。”
“就算这样,唐人也没有到求助咱们的地步啊。”
“这不是求助,而是强令!”尚结息冷冷地说道:“他们对吐蕃并不放心,用这样的办法,削弱咱们的力量。”
“那怎么行?”
“你敢拒绝天可汗的征调么?”
尚结息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哑口无言,那是一种明知道对方想做什么,偏偏又无法破解的无力感。
“既然他们有麻烦,咱们的机会不就来了?”
“机会?”尚结息指着那张用吐蕃和汉文书就的征调文书:“大唐只要求我们出五千人,为了五千人,咱们就要重新与大唐作对,不要说部落那些头人答不答应,南诏人肯定也不会站在咱们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