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大明》第209章


“这帮汉人,背叛了南朝皇帝,之后便如丧家之犬一般。待他们逃到塞外,咱们是不是?”
“若是能寻得到他们的巢穴,自是可以多喊些帮手,杀了他们。不止可以得到他们抢到的财货,说不得还可以得到南朝皇帝的封官,得到一份抚赏。”
七庆台吉闻言,也不由有些意动。
自俺答封贡后,大明每隔几年就会在草原上封赐武职官,顺义王以下,封都督,同知,佥事,指挥,直到千、百户,由于并不滥封,所以官职贵重,蒙古这边的台吉多如牛毛,被封赠武职官却是寥寥无已。
更不要说,还有抚赏这种有实力的台吉才能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不如,咱们与这股明军一同,攻杀了这股汉人叛军。”
七庆闻言后,眼神里飞快闪过了一丝莫名的情绪,不过在看了看后方之后,坚定地摇了摇头说道:“我们草原上的汉子,不能和狡猾的汉人一样。”
他当然不是有什么信守承诺的品德,只不过他对后面那股明军十分忌惮,不敢有半点信任。
这两股人马在张家口短暂停留,随后就径直准备逃亡关外。
此时的张家口,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之后,已经不见往日的繁华。消息灵通的商人,早就提前撤离,带着值钱的财货躲藏起来,消息不灵通的,此时都倒了大霉。
一众叛军在路上就商量好了今后的出路,不过在临行前,他们还是有些犹豫。
“真要去塞外当马匪?”
“不当马匪,留下来被狗皇帝砍头?”
一名王姓参将看了看家乡的方向,叹道:“俺这一跑,也不知能活几个。”
“早知,便不造反了。”
“狗皇帝不给活路,不反还不是等死!”
看着众人的反应,杨国勋不由怒道:“说这些还有何用,愿意跟着老子去塞外的,便快走。想吃断头饭的,便回去。”
“不如俺们去大同?”
“去个屁,狗皇帝手下的兵厉害得紧,去了也不过是晚些日子死。”
最终这伙叛军还是分裂了,差不多有一千三百多人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当马匪,他们决定西进怀安卫,然后南下去大同。
对于这些人,杨国勋也没阻挡,这个时候他也没法强留,在他看来,那些人就是找死。
与叛军同战的蒙古人拿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随即就飞速往北方退走。
叛军的动向,很快被后面的勇卫营侦骑探知。
杨国柱在得到报告后,很快与一众军官召开了军议。
“叛军分成了两股,咱们要不要追?”
“团长,没得到叛军离开张家口还要继续追的军令,继续追击便是抗命。”
杨国柱闻言后看向了胡从仪,希望他能支持追击。
胡从仪却是看着地图,没有说话。
“报!沈总兵军令。”
一众武将很快,都立正,等待最新的命令。
“命令,骑兵团三团和骑步兵团四团两部,肃清张家口残敌之后,便在此处驻守,若遇到大股敌军,可选择撤离。”
一众军官闻言后,很快就不再争论是否追击叛军,军令已经下达,他们只需要执行,已经不用再争论什么。
当天,两个团的士兵就选择了驻守在被叛军洗劫过一遍,已经跑得没多少个人的张家口。唯一庆幸的是,叛军撤离的时间太紧,没时间破坏这里的城防。
宣府镇超过一半的本地武官叛乱之后,这里的防守就成了大问题。
好在,现在已经完全进入春天,草原上青草正在茁壮生长,蒙古人都在忙着准备新一年的放牧,也抽不出太多人来找他的麻烦,土默特等大部落内部意见又不统一,希望继续观望一阵子,一直没有大股鞑子出动,这就给了他用少量兵力突袭大同叛军创造了机会。
当天,朱皇帝在宣府镇城,再次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是否要召集兵马勤王。
此时,已经有不少的官绅上疏,弹劾李起元等,要求皇帝收回成命,其中一些话说得还特别难听,大有一副皇帝不诛杀魏忠贤和陈实等,严惩李起元和熊廷弼,就绝不罢休的架势。
可以想象的是,这一番的大整肃中,利益受损的那些文官和他们的亲友团,此时是有多么的气急败坏。
这样的局面虽说在大伙的预料之中,但现任的首辅李起元还是感到压力巨大,他不得不站出来说道:“如今宣府空虚,已有北虏在边墙一带活动,此时若是抽调兵力去进攻大同,大军粮道怕是要受到北虏威胁。臣以为,如今当以厚利结好虎蹲兔汗与顺义王,召集辽东兵马入关勤王。”
此时,河南和山东方面武将们态度暧昧,没有造反不过是武将们都明白自己手里没几个兵,他们现在最希望的,就是皇帝打个败仗,能放弃整肃军卫。至于更远的地区,且不说忠心如何,就是路程问题就够呛。
“臣附议。”
朱皇帝环视了一圈,语气坚定地说道:“不必,辽东太远,防守兵力本就不足,也会让东虏与北虏得利。顺义王不来与朕会猎,一些零星的小部落,尚且威胁不到我军粮道。若顺义王出兵,我军补给线亦不会被切断,无非是需要绕道。给予其厚利,却是会让其明白我军虚实。以我军实力,完全足够击溃大同叛军。”
在争论了一会后,一众大臣见皇帝无比坚持,最终也只得同意了皇帝的意见,不调一兵一卒勤王,立刻发兵大同。
当下这样兵力窘迫的局面,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九边的武将们也不是傻子,若是等到皇帝把北直隶的军队彻底整肃训练好,以这位皇帝的作为,他们还不是要完,自然是在皇帝真的对关内的军队也动刀了之后,在中枢最为虚弱的时候,立刻就造反。
第234章 95。善后() 
把大事说完,剩下的讨论内容,自然是继续把当下的头等大事,防疫工作安排好。
叛军作孽之后,宣府瞬间就出现了大量无人掩埋的尸体,虽说由于朝廷大军来得太快,加上终归是本地人居多,没有做得太过分,这些叛军还没做到“兵过如篦”,死的人数量还不算太多,不过不及时处理,肯定会出大问题。
现在都已经是农历三月初,由于去年闰了个十月,现在实际上已经是西历五月份,气温很高,不即时处理尸体,就会出现疫情。战乱时期,秩序无存,造成大量人口损失的,并不是只有屠杀和相互的攻伐,疫病也是人口大减的重要因素。
中国古代一向对瘟疫是高度重视,在政权还尚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时候,就是最无能的官员,都会及时处理疫情。
对此,随行的文官们自然是高度重视,从进入叛军控制区后,就开始动员民夫们,掩埋尸体。在进入宣府城下后,主要任务就变成了攻城,自然就无暇顾及防疫,现在城池攻下了,自然要把剩下的收尾工作解决。
“陛下,今日,差不多把宣府镇城附近的死难百姓尸首掩埋。宣府以北,还有众多村庄尚未处置完成,不过明日应当可以完成。”
“好,若是出现疫情,定要严格按照朕编写的手册处理。不可有一丝轻忽。”
随着显微镜的普及,众多传染病被发现,朱皇帝当世医圣的名头,现在已经是越来越响亮。他所著的常见传染病防治手册,如今也是下发到了每个州县,真认真按他说的处理了的,自然是大大地降低了死亡率。
“臣领旨。陛下洪福齐天,所幸至今尚未发现疫情。”
没有出现疫情就好。
到了此时,朱皇帝从叛军作乱开始就没有露出过笑容的脸上,总算是闪过了一丝欣慰的表情。
尽管文官们一直都在避免让皇帝看到被乱军祸害的百姓,但他怎么可能真假装没看见。宣大众多百姓受难虽说不是他的错,但也不能说和他没关系。
天黑之后,领兵前往追击直接从西门逃亡大同的叛军的赵率教,就带着一百多颗血淋淋的人头和数面旗帜,以及一百多匹战马,和大堆武器盔甲返回了镇城。
这一战,赵率教付出了6人死伤的代价,就歼灭了一百三十四名叛军。
一路奔逃的叛军,根本没有什么抵抗的勇气,在一人两到三马的勇卫营骑兵面前,即便大部分叛军都丢弃了盔甲,有的甚至丢掉了武器,依旧有一股两百多人的后队快被咬上,这部分叛军很快就被赵率教领兵斩杀。
随即,朱皇帝就旁听了武将们根据收集的即时情报,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