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明》第244章


“魏大人倒真是个爽快人啊!嗯,‘闲来无事’,便被派到本督公这儿来了,那咱家且问你,你是如何的督办救灾之事不力法啊?详细情况能不能对咱家说说?”杨宁依旧笑眯眯地问道。
“这——!”魏学增犹豫了一下,下意识望了周围诸人一眼,方才对杨宁道:“公公,至于这个中详细情由,非是卑职不愿告诉公公,只是这其中有颇多隐颇多为难之处,还是不说也罢!”
魏学增如此吞吞吐吐,看来这事其中定是有什么隐情了,杨宁也不再追问,对魏学增道:“好了,暂且先不管你以前如何,但既然来到这里跟了本督公办事,那就要尽心尽意、好好做事,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人和事都不用理会,一切督公为你做主,至于封赏好处么,自也少不了你的!”
杨宁这话彷佛意有所指,魏学增有些惊异地望了杨宁一眼,方才躬身答道:“卑职多谢督公栽培,不过两位后宫娘娘悲天悯人、倡导这等救世济民的大善事,卑职有幸能参与其中,乃是打算切切实实为百姓灾民做些实事的,却不是为了封赏好处!”
魏学增这话说得仍旧有些生硬,但杨宁却知道他是真心所言,并非刻意与自己顶杠,而且杨宁也感觉这魏学增此刻对他的倨傲与不屑态度明显比刚开始缓和了不少。
“好,难得你有这份心意,那本督公就看你表现了,你且退下吧!”
魏学增答应一声,退到了一旁。
接下来,又有几名官员上前晋见,都没有引起杨宁的主意,而最后一位走上前的,却是堂中唯一的武将,那名锦衣卫千户。
第二百一十三章 贪天之功() 
重文轻武,乃是整个大明朝一贯的风气,纵观整个明史,武将的地位一直处于低下的地位,而文官、尤其是阉宦的地位则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最后一名上前晋见的是那位锦衣卫千户却也不稀奇了!
“卑职锦衣卫指挥使司千户花万春,率同标下缇骑八百余,谨遵督公吩咐!”
这花万春长得矮壮精悍,说话声如洪钟,典型的粗鲁军汉。
明朝的锦衣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既为负责皇宫侍卫、仪仗的大内侍卫,也常被称作“大汉将军”,如今由牟泰任统领;另一部分则是负责巡查、侦缉等任务,成立了专门的衙门——南北镇抚司,又下设五个卫所,军官有千户、百户、总旗、小旗等,普通军士则有校尉和力士,又称“缇骑”。
在历史上,明朝的锦衣卫与东厂、西厂等一样,都是皇帝直属的特务机构,其作为**统治工具的性质,注定了其在历史上落下个臭名昭著的形象。
不过,那毕竟都是历史上的描述,杨宁对于锦衣卫的印象却并没有明显的好恶偏向,而就他所接触的张为年、马武、丁胜等人来说,他对锦衣卫的印象反而是不错的,而当张为年趁着花万春行礼的空当,自身后俯身在他耳旁说了几句,杨宁更是已经视这花万春为自己人了。
张为年告诉杨宁,这花万春与他是过命的交情,而且如今与锦衣卫北镇抚司的镇抚黄锦关系势同水火,而黄锦则是高拱、孟通方面的人。
“花千户,此次募捐救灾之事的财务保护、治安维护,可就全靠你和你的手下了,近些时日你就多费心吧!”杨宁语气缓和地道。
“督公放心,万春必定全力以赴,保证不出差错!”花万春铿锵有声的道。
至此,所有参与此次募捐救灾的六部九卿官员杨宁全都认识了个遍,总得来说,各衙门派来的官员都属于各自衙门的“边缘人物”,明显是对杨宁应付了事,不过杨宁也不打算再去找李贵妃帮忙,总不能什么事都依靠李贵妃,自己连这点小事都干不了,还在这庙堂上混个什么劲!
更何况,虽说眼前堂中的官员多半都是些“歪瓜裂枣”,但真正的草包却并没有几个,反之,这些人只要自己激励、利用得好,还是能做一番实事的。
“各位,如今咱们也算是混了个脸熟,本督公还是那句话,不论你先前来自哪个衙门、身居何职,既然加入到了此募捐之事中来,那就跟着本督公踏踏实实、努力做事,对于那些立了功的、有贡献的,本督公必定不会亏待于他,而对于那些想偷奸耍滑、甚至恶意捣乱之人,不管他有谁撑腰,本督公也定叫他剥官去职、甚至抄家丧命!都听清楚了么?”说到后来,杨宁眸子里涌出的杀意让人不寒而栗。
“谨遵公公教诲!”众官员齐声应道,虽说有一部分官员面露不以为然,但大部分官员却是神色凛然,看来却是是将杨宁的话听进了心里。
杨宁注意了一下堂下众官员的表情,心里一阵冷笑:想要人家跟着你办事,那就是要采取恩威并用的方针,自己“恩”也表达清楚了,“威”也施了,接下来,若真蹦出来那些个不开眼的,那就别怪自己辣手无情了。
“下面,咱家来分派一下各位负责的具体事宜!”杨宁自怀里掏出来早已经拟定的一个实施计划。
按照杨宁早就筹划好的计划细则,接下来他将各个衙门的人员分为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负责所募捐财物的收取和统计,杨宁计划将此部分分为四组,在京城南、北、东、西四城分设一处募捐点,以加快募捐效率。他将司礼监、大理寺、都察院、鸿胪寺等一干官员全都分在了这一部分,又每组分派了两名户部记账笔吏及一队锦衣校尉。
第二部分杨宁则指派了由魏学增主持,负责京城之内无家可归的灾民、流浪百姓等人的清查统计,并从这些人的衣、食、住等方面着手,考察并拟定救灾财物的具体用途和放细则等。
相比第一部分人而言,这第二部分之人所负责的事情难度要大得多,不但需要大量的人力,还需要主事者明察秋毫、灵活应对,并积极挥主观能动性、给出好的救济实施方针与具体办法。
对于杨宁将如此重任交给自己,魏学增不免有些意外,但神情里却并没有多少惶惑与不安,当即欣然领命,神色间一片信心满满与斗志昂扬。
杨宁又对于一些募捐救济之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详细地说给了所有官员听,比如说募捐要做到账目清楚、严防私吞、并做好监督、保护运输工作,统计灾民数量时要以防地痞无赖等以身假冒、骗取救济,并注意纪录不同灾民的不同情况。
杨宁所提出的每一条建议都是高瞻远瞩、切中要害,让各衙门官员不由刮目相看,尽皆虚心接受。
安排完了事情,天色已近黄昏,太阳日薄西山,空气中好不容易积攒的一丝暖气立刻荡然无存、变得冰冷透骨起来。杨宁自宫里出来,会合了一直等在宫门外的三虎子、张彪等人,坐进了轿子里,吩咐一声,回了井帽儿胡同。
回到宅子之后,杨宁换过装束,又带着三虎子和张彪悄悄自后门溜了出来,去了纱帽儿胡同张居正的大学士府。
在明朝,内监宦官与朝堂大臣来往是很敏感、也很忌讳的一件事情,因此杨宁来张居正府上都是偷偷摸摸的,当然,他也知道这只怕瞒不过有心人的耳目,不过样子还是要做一做的。
到了张居正府上的时候,通报进去,出来迎接的还是管家游七,将杨宁领进了张居正的书房,由游七口中得知,张居正也是刚回来,听说他来了,衣服都没来得及换便着急来见他了,杨宁心里清楚,怕是张居正知道了自己搞了个募捐救灾的事情,急着想要找自己了解个究竟。
“杨小友,快快请坐,游七,奉茶!”见到杨宁进来,张居正急忙自书案后起身招呼道,他此刻仍穿着一身朝服,虽然精神不错,但神色间还是难掩一丝倦容。
“阁老,朝廷之事固然要紧,但还是千万要注意自个儿的身体啊!”杨宁坐了下来,又忍不住劝张居正道。
张居正苦笑一声道:“身不由己,不提也罢!对了,小友不是今日刚接了个造福百姓、功在社稷的大差事么,这其中到底怎么回事,两位娘娘怎么会突然起了这么个念头,这么大的事,怎么事先一点风声都没有呢,小友是不是早就知道了,怎么昨日来时却是未曾听小友提起呢?”
一连串的问题,显示出张居正的对此事的热切关注,杨宁也不隐瞒,便将自己如何产生的募捐救济灾民的想法、如何向李贵妃求的情,又如何具体实施的细节详细告诉了张居正。
随着杨宁的讲述,张居正脸神情由惊讶、到恍然、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