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风雨情》第18章


华王听闻怒气稍稍平息,道:“叛军乃乌合之众,剿灭是必然的事。”
“这是当然,华国军队势不可挡,果然厉害。”凌云恭维几句,随后道,“在下觉得不仅是华国军队厉害,华国奴隶也很厉害。可见华国是全民皆兵,天下谁能与之争?”
华王叹道:“那些奴隶打仗是厉害,但都是乱臣贼子。如今内乱不止,白白耗费了战斗力。”
凌云也感叹道:“若是能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那华国一统天下之日,指日可待。”
☆、第四十五章
“哦?”华王一听凌云说什么一统天下,就十分感兴趣,忙问道,“公子此言当真?又有什么妙招?”
“在下倒是有一拙计,只是……”凌云颇为为难的说道,“估计您不会同意。”
华王奇怪,自己怎么可能会不同意统一妙计呢,他追问道:“此乃振兴我华国之计,孤怎会不同意呢?”
“可是……”凌云犹豫半天,仿佛下了很大决心后,才开口道,“在下怕说些胡言乱语,有扰圣听。万一在下惹的龙颜大怒……恕在下不敢说。”
华王微微有些不耐烦的说道:“公子多虑了,请但说无妨,无论说什么,孤都恕你无罪。”
凌云见好就收,不再推三阻四的了。他侃侃而谈:“从近代百年征战史开始,华国一直是强国。尤其是威王时代,发展经济,操练军队,使华国变为天下第一强国。若非南阳血战失败,必能一统天下。所以,在下认为,华国统一天下不是不可能的。”
华王回想起威王时代,激动之余又十分惭愧。华国今昔不同往日,只觉得愧对祖先。于是沉默不语,静听凌云下文。
果然,凌云以古讽今,继续说道:“而今天下七国称雄,各霸一方。华国再无昔日威王时代的雄风,渐渐衰退。与此同时,俞国迅速雄起,先后攻打倾国和华国。可见其野心勃勃。”
想到才结束不久的华俞之战,华王就怒气冲冲的说道:“公子说得对,俞国的确不安好心,恐怕是志在天下呢。”
“不知华王是否想过为何华国衰落至此?”
华王听凌云此话,心中隐隐有怒火,可想起自己答应过他不以言论降罪,也只得忍住怒气,答道:“大概是因为连年征战,国力大不如前了吧。”
凌云心底暗笑道:果然只会怪罪于外界原因,不从自身找原因。比如华王自己优柔寡断,绝非明主。再比如华国统治腐败,压迫奴隶,内乱不止。
而第一说客的厉害在于,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都能给你绕回正确方向去。于是凌云顺着华王的话,接着说:“华国近年来的确是战乱不断。不过大都是内战。可见内战才是根本原因。内战损耗大量国力,国力自然是大不如前。而问题是,如何解决内战?”
华王一听内战二字就头疼,扶额道:“孤也正日夜想此问题,奈何无解啊。”
凌云举例说明:“华国是以强硬的镇压手段来解决,可惜奴隶起义如野草一样永远也烧不尽。可见镇压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这一点华王认同,便追问道:“那用什么方法呢?”
凌云很想说废除奴隶制,但华王肯定是难以接受的。于是便退一步,说:“在下认为,想要解决内战,必先要安抚奴隶。”
华王问道:“如何安抚?”
“在下希望王释放被捕奴隶,以安民心。有道是,得民心者的天下。王宽恕奴隶,便能得民心,继而得天下。”
华王这才知道入了凌云的圈套,但并没有过激反应,反而说道:“好吧,孤收回成命。至于如何处置叛军,由丞相拟定。”
☆、第四十六章
从紫宸殿出来,公孙丞相的面色很淡,显得无悲无喜。仿佛刚刚什么都没有发生。走了几步才偏头对凌云说:“公子不愧为第一说客,三言两语便能使王改变主意。果真是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雄师。”
凌云跟在公孙嘉身后一步外,垂眸笑道:“丞相谬赞。”
公孙丞相继续称赞道:“公子对于政治也很有见地,老夫很欣赏公子才华与治国之道。”
凌云依旧谦逊道:“只是略懂皮毛,丞相谬赞。”
公孙嘉停下示意凌云跟上来,边走边说:“这次多谢公子出言相救。若非公子,老夫恐怖此次是凶多吉少了。”
凌云安慰几句:“上面原就没想要赐死丞相,在下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
公孙丞相听闻落寞一笑,并不言语。可见,华王的话伤了君臣之间的情谊,划出一道无法弥补的伤痕。
凌云见公孙嘉沉默不语,自然知道他是为华王的话伤感。正想再宽慰几句,不料丞相却转移话题:“最近老夫忙于内乱之事,也没空看望倾国太子。不知殿下可好?”
“殿下一切安好。打扰多日,近日便打算告辞回国了。”
公孙嘉和颜悦色的问道:“怎么这么快就要走?可是华国招待不周?”
凌云解释道:“丞相多虑了。只是殿下久居他国,思念家乡。故归心似箭。”
“本来别国内政不便置唆,可事关重大,得提醒公子几句。”公孙嘉目光炯炯地看着凌云,问道,“公子可知,如今倾王病重?”
凌云和弘毅这些日子只顾逃命,哪里顾得着关心时事,所以对此一无所知。凌云听了一愣,急忙问道:“在下不知,请丞相赐教。”
公孙嘉捋捋胡须,语重心长的说:“倾王昏迷不醒,现在是长平君监国。”
短短三两句话,却压的凌云喘不过气来。丞相的隐晦意思是:倾国变天,君权旁落。
公孙嘉见凌云脸色不好,也宽慰道:“目前倾王只是昏迷,或许过些日子就醒了。请公子转告殿下,不必过于担忧。”
凌云点头称是,可怎会不担忧呢。看来倾国朝堂动荡,回国之事并非那么容易。还得慎之又慎才行。
告别丞相,凌云匆匆去见弘毅。果然,弘毅听后先心急万分,后暴跳如雷。大骂长平君狼子野心,企图谋反。
等弘毅发泄完,平静下来后。才想起和凌云讨论应对办法。
显而易见,长平君如今控制了朝堂,弘毅只身回国,很有可能被杀。
于是,一个尴尬的局面产生了。回家会被杀,离家也会被杀。总之结局只有一个——死。
弘毅自嘲一笑,开玩笑的说:“倒不如找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自我了断算了。到时候你记得要给我收尸啊。”
凌云听后哭笑不得,骂道:“什么时候了还开玩笑。”
弘毅无所谓道:“那能怎么办。难道向他国求助?”
凌云心知弘毅对华国有偏见,但不得不说:“为今之计,只能向华国求助了。”
☆、第四十七章
战国历一百零五年,六月。华王下旨将叛军首领及随从者共十九人凌迟处死,念其家属无知,特赦死罪,改为流徙。此次事件前后共斩首三百零七人,流徙近两千人,情节较轻的两千余人特赦出狱。
华王旨意一出,天下大惊。华国百姓纷纷高呼华王英明,三呼万岁之声,响彻天际。至此之后,华国内乱渐息。
经此一事,华王对凌云十分看重,经常召他聊天,谈论国家大事。而凌云有求于华王,自然对华王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提出很多治国良策。华王佩服其治国之才,对凌云更为看重,甚至暗示凌云是否愿意来华国为官。可凌云并未受名利诱惑,婉言拒绝了。华王大叹可惜,虽没有再提及此事,但仍时常召见凌云,谈论治国之道。
与此同时,凌云也时常与丞相公孙嘉、大鸿胪欧阳纭交谈。希望二位能劝华王派兵护送弘毅平安归国。欧阳纭倒是十分爽快的答应了,上书劝谏华王,可惜被华王无情的拒绝,灰溜溜的回来了。凌云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公孙嘉了。
可公孙嘉却不是个善茬,虽然同意了,但是是有条件的。
“哦?他提出什么条件了?”弘毅一手托着下巴,一手拨弄琴弦,悠闲的问道。
“首先,倾华两国联合对抗俞国。其次,倾国百年之内不得侵犯华国。”
铮然一声裂响,琴弦崩断,弘毅抬头盯着凌云,道:“第一条可以,但这第二条有点强人所难吧。”
凌云自然明白弘毅想法,人家还雄心壮志等着一统天下呢。凌云无奈道:“即使我是第一说客,可丞相抓住我们的把柄,也不得不同意。”
弘毅冷笑一声,讽刺道:“怎么,他拿寄奴威胁我?怪不得以前帮寄奴隐瞒身份,原来在这等着我呢。果然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