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往事》第134章


在这个理论基础之上,邢正是主张,一定要先弄清楚,再行动。他甚至滔滔不绝地论述起来。比如,面对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我们知道环保还会出现环境问题,就是因为我们大多数的人,仅仅是知道而已,而不是真正地知道。所以生活中,却很少有人能够去行动起来。
上古三代时期有一高士名叫许由,当时实行禅让制,尧帝首选禅让对象不是女婿舜帝,而是许由。但是许由坚决不干,跑到颍水河畔种地。尧帝又想给他一个九州长的官职,许由更不干了,直接用颍水洗了耳朵。意思这些话我不想听,不要再用这些噪音污染我的耳朵了。武王伐纣,伯夷叔齐扣马犯谏,差点被武士们一刀砍了。武王成功之后,兄弟俩饿死不吃周朝的粮食,跑到首阳山采薇吃,最后活生生饿死了。李白意思,不想当官就不要当,何必用洗耳朵和采薇这样的极端行为博出位呢。这是赤裸裸的炒作好吧。看不起你们。
伍子胥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立马以老臣自居,每天在夫差身边叨逼叨,倚老卖老,夫差开始还行,后来不能忍,直接给他一把剑让他自杀了。伍子胥临死说,把我两眼珠摘下来挂在城楼上我要眼睁睁看到吴国被灭的那一天。于是夫差把他的尸体扔到了河里。屈原开始被楚怀王重用,后来由于太过骄狂被放逐,每天发牢骚,最后跳了湘江。陆机出生江南四大家族,名头很响,后来兵败被杀,灭了三族。陆机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李斯帮助秦王一统天下,秦始皇死后在与赵高的斗争中失利,也被夷灭三族。李斯临死跟儿子说,我还想再带着你牵着咱家小黄狗驾着小苍鹰去上蔡打猎,只能等来生了吧。
西晋有一文学家名叫张翰,齐王司马囧执政,辟为大司马东曹掾。一天在洛阳见秋风乍起,忽然想起家乡菰菜莼羹鲈鱼脍,感慨道,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邀名爵乎?于是官也不当了,驾车回家了。果然没几天司马冏兵败被杀,张翰捡了一条命回来。写下著名的思吴江歌: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李白说,张翰这小子,可以说是个达生知命的人吧。
比如李白,虽然懂得了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他一辈子孜孜以求于富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也曾像屈原一样得到过唐玄宗宠幸,可惜也被放逐,也是得罪了权贵和女人。也曾像许由一样隐居深山,不食人间烟火,炼丹修道,辟谷为生,连薇都不用采。只可惜最后晚节不保,跟着永王李麟起兵反叛,被唐肃宗镇压,自己差点被抓住灭了三族,步了陆机的后尘,幸好有郭子仪等人给他说话。他在下山的时候为啥就没想到张翰呢。张翰想起了鲈鱼好吃,难道他没想到美酒好喝吗。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废话一句而已,你李太白能做到吗。
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看李白的这首行路难就明白了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看李白的这首行路难就明白了。
王然没有那么多的理论研究,他只是给邢正讲了一个他听来的故事。
一队匈牙利士兵在阿尔卑斯山进行军事演习,很不幸他们遇到了暴风雪,迷路了。他们走了两天都没有找到正确的路,他们认为只能等死了。第三天,突然他们中的一个人在口袋中找到了一张地图,于是通过地图重新确定了方位,然后安全地回去。
但是人们发现,地图并不是阿尔卑斯山的地图,而是另一座山的地图。
这个故事说明,当我们迷路时,任何地图都是希望。
邢正听了故事之后,便不再多说,跟随王然向着那个方向走下去了。
大约是走了三个小时之后,邢正皱了皱眉头,这到底是什么地方呢,王然的观点到底对还是不对呢,不过他毕竟不敢说什么,王然对他的威胁,他仍然是非常恐惧。
十个小时之后,邢正忍不住地说:“王然师弟,我们是不是再仔细考虑一下,这地方我虽然知道叫湖西大陆,但是这是什么呀,好像没有什么尽头啊。”王然没理他,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邢正再不言语。
十几个小时之后,王然也有些不耐烦了。此时邢正恐惧之余也有点纳闷,怎么有些人,天生就有许多了不起的地方,比如这位师弟,天生的镇定能力,就远远超过自己了。
不过,邢正平时虽然各种理论说得头头是道,但真正的探索和生存手段实在是太少了点,很多时候他可能只能束手无策了。
虽然他很有自知之明的,不愿在不利自己的方面与王然争辩什么,而干脆看王然如何决定。既然自己一时插不上手,不如老实地追随在王然身后,腹诽不已。
不知过了多久,王然终于大吼一声:“这到底是什么鬼地方啊?”
第183章 重新认识() 
“看来没有什么希望了,我们还是坐下来休息一下吧。”邢正提议道,也不等王然说什么,自己先盘腿坐下了。
“师兄,这到底是哪儿啊,怎么这样呢?一点儿希望都没有。”王然烦躁地问道。
“我说过了,这是湖西大陆啊。”邢正语气幽幽地说。
“我知道你说的这是湖西大陆,可是你见过这样的情况吗?”王然的负面情绪也有爆发的迹象。虽然一直在现在,他都是积极乐观的,一直都是充满希望的。
但是毕竟孩子嘛,还能怎么样逆天呢,还能怎么超越人类呢。实际上,这已经是万里挑一的难得人物了。
“我见过。”邢正的语气显得非常平静而怪异。
“你怎么会见过这么怪异的地方?”王然心中一凛,突然觉得自己之前对于邢正的了解实在不太多,控制得也太过容易。当下收起狂妄之心,心存警惕地问道。
“对呀。我至少在这里已经修炼了半个月了,是不是,知道的总该会比你多一些。”邢正的表情仍然与之前有很大的不同,声音冷静而且逻辑清晰。
“你真的是邢正师兄吗?”王然诧异地问道,这人从见面到现在的表现判若两人,确切说是,表现太过矛盾了,以至于实在没法相信这是同一个人的语气。
“王然师弟,怎么会不是我呢?难道我只能像你想象中的那个样子吗?你哪儿来的自信啊,凭什么就觉得我就得是什么样什么样呢?”邢正的语气充满了揶揄之意,但语调并不激愤,几乎没有什么情绪波动。
“不是不是,我是说,邢正师兄看来是胸有成竹啊,能不能给小弟指点一下迷津呢?”王然虽然满腹狐疑,但是嘴上脸上还是尽量在配合着。邢正在自己印象之中,一直是一个多疑没有主见的人呢,之前的表现也可以印证这一点。
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难道这邢正师兄,居然能改变?
王然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先天五德都会不足,这是一个自然的现象,当然了,其成因由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的,非人力所为。这种不足如果不在它们没有后天转化以前,及时加以改变,必然转化成后天的认知,构成每个人的禀性特异气质。
在先天禀性没有释放之前,或者释放之时,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机,及时加以修补、调节、矫正最为轻松,而且容易。
所以,修行者主张,在胎婴养虚和幼儿养性生命期,这是一个最为容易完全的过程,正所谓“辛苦两三年,免却百年忧”。
因为先天中补先天最易,先天中调后天不难。错过这一珍贵时期,等到先天转化成后天之后,就是一个“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的问题。而且,随着外因的强力影响,不良习性的沾染,也会迅速加重、加速这类禀性修改的难度。
对于修行真理的认知,古人也有“道不足与常人言”的说法,其意蕴正在于此。常人是后天意识在主持自己的言行,怎么能够感悟到一定要进入先天无为状态下才能体会的东西呢?
所以,一个人如果要修行有成,不打开、不迈过,很难去体悟真正的大道、真正的德。
“不用怀疑了,我就是你曾经熟悉的邢正师兄。不过,士隔三日仍当刮目相看,现在我们也还是重新认识一下吧。”说着,邢正居然抬手当了一个道家问候的手势:“无量天尊,在下是天师道的邢正。”
邢正心说:“如果我被你这个毛孩子耍了,这些年岂不是修炼到狗身上了吗?不过是顺势而为,看看你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