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途借势》第335章


总合起来,也无法跟一些大厂家的分厂相比较。
“平秋市发展并不慢,未来可预见,市区的扩建会更快。这些小厂子也该搬迁、统一规划才符合城市建设和城市民居。总不能将厂子和商业街、居民区混杂在一起,是不是?即使不能成立开发区,城南区也该专一划出一块区域安置这些小厂。我觉得,在规划上要做大气些,不能只顾眼前,十年、五十年后,这些厂区够不够用?城市发展会不会将厂区再次合围?”姚动成有些动情地说,“我觉得,在城市规划上要向教育发展规划建设看齐,杨区长在这方面很有经验,做得很好。”
被点到名字,杨东轩不好沉默,“姚区长,我可是一直听领导的话、执行领导的工作意图啊。姚区长提出城南区小厂要集中规划,择地部署这一条我觉得放在哪都该这样做,运输上还讲究人货分离,人居问题更应该将生产厂子迁走。很好的一个例子就是成鑫铝材被逼迫迁离临海省。我们城南区这些小厂污染不严重但也不是毫无污染,今后肯定会有更多厂家做起来,划一块地方给他们是必然的举措。”
“我个人认为,即使城南区不能申请成立开发区,至少要对工业区进行规划,这也是我们市政工作重点。几位领导,申请开发区目前条件显然不足,能不能先规划工业区?将城南区的商用地、民居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统一进行规划,等所有小厂搬迁后,或许条件就成熟了,到时候申报成立开发区也算水到渠成。”李佳乐说。
“这样讨论思路清晰了,城南区目前要做什么样的工作,哪一些工作最急迫也明朗了,好好好。”杨卓林很满意,连说三个好,“也给大家透露一点消息吧。因为城南区在引进远扬金属项目上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暴露了整个平秋市地区在招商引资工作上的严重不足,市里有推动成立开发区、经开区的想法。具体怎么运作还没定下来,城南区多少有些优势,我们积极进行准备,力争将开发区落在城南区。”
听杨卓林如此说,到来的人心里有数,情况肯定比杨卓林说的要更好,或许市里已经有意向在城南区弄一个开发区,至于具体操作,也要城南区这边积极争取,更主动、勇于创造条件。各人注意力都放在唐建身上,作为城建局对规划城南区一个有一个更具体的设想。
唐建这时候也不肯做声,领导才透露出这个意思,城建局要将这意图执行下去,变成具体的工作方案,可这时候也不能随口表态,他要是仅在口头上说些表态的套话,说不定会在领导心目中失分。
“唐局长有什么好想法?”杨卓林说。
“书记、几位领导,城南区的建设一直以来都处于有规划没确切落实、显得混乱、无序,是规划局、城建部门工作不到位,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唐建说,“对区域内用地进行有序规划、做前瞻性的规划是国内很多城市都在推行的工作,这是一个健康的、阳光的城市必须的工作。对城南区进行十年甚至五十年未来规划,涉及到的市政区域肯定比目前要大得多,我想,城南区要做到真正的科学规划,是不是请省里专家过来看看?听听专家的意见?”
规划() 
当初城南区对教育发展进行规划,就是请省里专家来做的,很显然,专家出手自然不同。 唐建提出对城南区未来市政建设的规划也请专家来做,是很有必要的。杨卓林立即表了态,城建局对这工作先做出初步方案、报区里后会批准于省里专家进行接洽。
这次讨论开发区的问题虽没有明确结论,但对如何运作有了大体安排。一是城建部门对城南区进行整体规划,划分出几大区域,给开发区流出足够的占地,同时又不影响城南区未来城市扩展;二是对目前城南区小厂的搬迁计划,这是第二步骤,先期的舆论导向却要推进起来;三是积极筹备申报成立开发区的条件,除了硬条件之外,对软实力也进行积累。
酒没醉,杨东轩上车后回想整个吃饭大家说的事,似乎跟他没什么直接关联。硬要拉扯上,也就在请省专家这个问题有些借鉴之功。请省专家杨东轩请周瑾瑜出面帮自己落实,如今与省里的人熟悉了,可这帮人不是做城建规划方面的,也帮不了多少。就一个思路而已,杨卓林将自己叫过来参与这次讨论是不是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跟宋玥秋之间的感情进展,杨卓林是了解的,宋玥秋背景来历虽没有对外说,可要说将所有人都瞒住也不可能。或许是杨卓林想借自己这层身份做省里的工作?申请开发区立项,主要一环便是审批,硬件、软件都重要,有些时候软件份量更重些。对这些事情能够理解,杨卓林今天虽没点明显做预热也是必然。
开发区要怎么弄回到房间到网上搜索,多少了解一下才有个大概的印象与思路。宋玥秋见杨东轩回来便上网查找,过来看他,杨东轩说,“吃饭时书记提到开发区的事,我先找找。”搜索后跳出几千条,心里深有触动。开发区这东西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开始出现、运转,到如今探索出比较成熟的模式。可平秋市对开发区等还不能碰,没条件上这样的项目,说起来也是可悲。如此下去,再过几十年与外面的差距不是更大?仅仅在江南省,不同地区市之间的差距都将拉大,如此,对整个江南省的发展并不是健康模式。
平秋市落后如斯,那么发展的瓶颈卡在哪里?一是地域偏远又处在山区之中,跟外面流通不便,流通成本大;二是平秋市地区物产没有独特性,大众化而且产量不丰,更没富藏矿产;三是贫穷,地域因素和历史因素合力下,平秋市即使有心要开发什么都拿不出资源进行投入,处于时时为生存而奋斗的窘困中。基于此,历任领导上任之初都有雄心,之后,渐渐进入角色后,也明白如何努力都是白费劲,目前的境况下,城南区即使有心要将开发区运作立项,又有多少实质性作用?
不是一个开发区能够改变一地经济境况的,根本所在还是要有实业、有好多经济环境。开发区划分出来,单单征地、基础建设、七通一平,要城南区投入多少资源?
不过,市领导有意要成立开发区即使条件不足,因简就陋,也能将开发区推上马。有一个二不挂五的开发区在,总是一个新开局。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步子,平秋市的经济形势也会有所改观,开发区引进几个项目说不定便做活了。
其实,有些事情不必想得复杂,宋玥秋听杨东轩提到城南区要推动开发区的事,笑着说,“开发区会有不少工程,会不会让你去那里忙?”
“我在教育这边多少说得上沾边,经济那方面我哪懂。”杨东轩琢磨出杨卓林的意思,是想通在跟省里沟通中有所帮助,不会将这工作丢给自己。“你之前在一中,想过要管建设教学楼的事?”宋玥秋笑着说,事实上不少观众并不一定要专业,或者说专业并不用再自己工作上。两人讨论一阵,也说不深入,杨东轩不想跟宋玥秋多聊工作上的事,在一起,多亲热亲热好多了。
九月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扶贫小学个方面的工作都做到位,临近开学前的校长会,年连伟专程过来见杨东轩,请他出席这个校长大会。开学前的校长会将全区各校的正副校长、教务主任都集中到教育局开会,部署一学期的总体工作,提出总体要求。而这一次会又格外特殊些,有新组建的扶贫小学之外,还有在建的不少学校。这些学校这个星期虽还不能使用最新建设的楼群,可大家都看得到,最迟在春季开学能够搬进新楼,教学设备齐全、手段更新,对学校管理者、教师都会有心得要求,这时候,先给全区管理层提出种种要求都是必要的。
杨东轩对这次会也早有准备,虽说不是第一次参加开学初的校长会,但这次他也是作为与会领导最高层次者的角色参会,要做的发言也不相同。听年连伟说明来意,说,“年局,这次校长会非同以往,是不是请示一下书记、区长,他们有没有时间临会发言?”
“好,我亲自去请示。”年连伟说,区里书记、区长一般不参与这种会,除非在某种氛围或其他特殊原因时,才会参会并发言。这一次校长会确实有足够的特殊性,省里将城南区列为全省建设试点,对学校管理层和教师也会有新的要求。
年连伟之后得到确切答复,杨卓林、叶幸都会参加这个会,使得这一次会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