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电影人》第75章


“郝哥,你是一号陪审员,也是陪审团的团长,负责主持这次讨论。”张耀将所有演员召集起来开始分发剧本。
二号陪审员属于是老好人的类型,遇到事情都是做和事老,和稀泥的本事最强,谁也不得罪,但同时对数学很擅长,本身也很喜欢研究数学,只是为了以后的前途、工作考虑,所以才接受了父母的意见高考的时候选择了法律专业。
这个角色给了周宏伟,他得外表看起来更年长一些,年龄本身也大了不小,气质形象都感觉最合适。
三号陪审员是许灿,脾气比较大,也是最固执的,电影里面他是最坚定的认为少年有罪的一个,同时也是戏份最多的角色之一。张耀对他也是知根知底,很清楚他的演技在所有人里都是拔尖的,所以这角色给了他。
“四好号审员是个富二代,家里是做房地产,郑小海你来演,因为人们对富二代的印象不好,所以会有偏见,故事里面会有这方面的冲突,剧本上都写清楚了,你好好看看。”
五号陪审团是个吊儿郎当,在学校里面也属于是刺头,混子一类。六号陪审员则刚好相反,成绩拔尖,家里虽然算不上多富有却也殷实,是儒雅和理性的代表,有一定的自我思考能力。
七号陪审员家庭困难,每天除了上课都需要去打工赚钱,因为这次的模拟课题占用了打工时间,表现得相当不满。
八号算是绝对主角,也是最初唯一一个进行思考的,这个角色自然就是张耀亲自扮演。九号则是沉默少言,因为家庭的关系显得有些孤僻,十号是本地人,地域歧视,对外地人抱有偏见。
十一号耿直老实,有点一根筋,同样来自普通家庭,课余时间也会出去打工。十二号则比较圆滑,有点风吹两边倒,看起来没有主见,哪边人多就站在哪一边,存在感薄弱。
“现在每个人都拿到自己的剧本了,有什么问题就问我,没有问题的话好好准备一下,用不了几天我们就要正式开拍了。”
夏瑶晗没有参演,不过她可是制片人,整个剧组依旧是有她来统领,每一分钱的开支也都是从她来掌控,看了剧本之后就说道:“虽然有十二个主演,不过角色设定都很用心啊,表面上都是学生,却也代表着不同的阶层。”
“不是说大学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吗?本来就是如此。”宁雪点点头如此表示。
都是上过大学的人,对大学自然也是非常了解的,在都是学生这个统一的身份之下,其实也是形形色色什么人都有,包括皇家影视学院也是如此。
现在这些角色都是张耀经过了修改的,原本的电影里是利用不同的职业来表达不同的阶层和行事性格,而张耀则改为是家庭环境,也差不多是一样的效果。
十二个人数字上来看不算多,但作为电影主角可就非常多了,绝大多数电影就是一个男主角而已,因为人数越多设定起来就越是麻烦,想要每个人都出彩更不容易。
张耀也希望原作里面那些原本存在感不强的角色会得到更好的体现,修改的时候也朝着这方面努力过,甚至加了一些戏,但最后会如何还是得看具体表现,存在感这种事情,很多时候不说戏份够就能有的,有些作品里明明是主角的,存在感还没有配角强。
韩蓉蓉、秦秀萍她们这些关系好的同学也一样跑来凑热闹,知道整个故事后忍不住就道:“果然是张耀,同样单一场景的类型每每都能玩出新花样,这电影要是上映了,引起的反响应该不会比现在弱吧?”
“其实我觉得这样的作品应该更多一些,思考总是没有错的。”就连一向腼腆的秦秀萍也如此表示。
前世的张耀就觉得,其实每个人都应该看看各个版本的十二怒汉,从意义来说,一百倍商业爆米花大片也比不上这样的一部,更别说是哪些无病呻吟的青春片。
第八十二章 故事中的几次投票() 
导师要求每个人都参与讨论,毕竟会计入学分,这让很多不愿意的人也只能硬着头皮来,除了八号陪审员之外,其他人都要么直接表示不满,要么心不在焉,都不当一回事儿。om
导师的要求,也是陪审团的规准,必须是全票通过才算数,不管是有罪无罪,结果都要是十二比零才行,身为团长和主持人的一号陪审员第一次发起投票,认为有罪的举手。
其他人想也没想,直接举手,他们只想敷衍了事,随便给出一个结果糊弄过去也就行了,但是八号没有举手,他投了无罪票,结果是十一比一。
其他都不乐意了,特别是三号、七号和十号反应最为激烈,质疑他是在捣乱,明显是在耽搁大家的时间,为什么如此多的证据表明少年就是凶手,他还觉得无罪。
“我也不知道,我只是觉得既然我们坐在了这里,现在扮演的就是陪审员这样一个身份,所以不能毫不思考的就下定论。”八号虽然反对,但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激励的争论由此爆发,但跟案件本身却没有多大的关系,主要还是因为“浪费时间的不满”,而八号则还是坚持己见,认为谁也没有权利轻易的判定一个人有罪,除非是证据确凿。
然而任由八号怎么说,其他人根本就没想过要好好的讨论,八号也深感无奈,最终只能表示道:“我要求再投一次票,这次我弃权不参与,如果你们十一个人的结果都还是认定有罪,那我也不扛着,将认为有罪的结果交给导师。om”
开场没几分钟,一号陪审员再次主持投票,按照八号的要求这次是不具名投票,每个人都将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交给一号唱票。
最终的结果是十票认为有罪,最后一票认为无罪,投票的是沉默少言的九号,他以自己的经历来告诉人们,八号说得没错,应该给少年一个机会,这样或许就可以挽救一个人。
九号的父母是农民工,小时候是留守儿童,从小跟着爷爷长大,有着比别人更悲苦的经历,而他的父母因为工伤意外去世了,到现在也没有得到一个说法,如果他的父母能有一个机会,他们家或许不会如此。
他的故事让所有人都愣了一下,随即表示两者不能混为一谈,虽然他的遭遇值得同情,其中也涉及到了法律之类的事情,但跟现在的谋杀案完全是两码事。
争吵依旧存在,甚至是很激励,不过更多的人也愿意坐下来进行探讨,将法庭上的那些证据提出来质问八号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他们虽然是为了让八号接受这个结果,但随着抽丝剥茧的讨论,发现的疑点也越来越多。
首先八号认为,老人在楼下不可能听得清楼上争吵,甚至是争吵的内容,而且当时还有火车经过,这更加不可能。
不过三号不认为如此,难道这么说是要证明老人说谎了吗?老人跟少年不认识也没有仇怨,为什么要害一个少年?
九号再次给出合理的解释,因为是留守儿童从小跟着爷爷长大,所以对老人的想法多少了解一些,他觉得老人不是想要骗人,也不是说谎,而是因为希望自己能够得到重视,所以相信自己说得就是自己听到的看到的。
所有留守儿童、老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重视,所以当有机会成为证人在电视上出现,自己的话会被印在报纸上的时候,他才会如此,毕竟用了很多细节去证明。
只是他的推测依旧不受其他人认可,反而认为这很可笑,都表示不接受,同时又质问那很特别的凶器怎么说,还有另外一个女证人,可是亲眼看见了是少年杀死了他的父亲。
证词上说,女证人是通过或者的最后两节车厢看到的,八号随着质疑,在火车前进的时候视觉会有盲点,热爱数学的的二号算出了每节车厢经过一个固定的点需要多长时间,但因为这个时间本来不长,其他人认为女证人并没有看错。
至于凶器,八号拿出了一把一模一样的,表示这样的刀具虽然罕见,但也不是独一无二的,网上随随便便就能够买到,即使这是违法行为,一样轻易就能得到。
一番辩论之后,八号又发现了新的疑点,根据证词的时间推算出腿脚不好的老人无法在听到事发后爬起来走到门口,正好看到少年匆匆忙忙的下楼。
证词上说是十多秒钟的时间,结果模拟一番下来,八号的走动明显比老人要快不少,但是相同的距离却足足花了四十多秒,所以这是不可能的。
这个结果打动了六号,又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