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二十八总督》第58章


用瘢彩蔷帕状斡辛⒎ň忠樵薄?br /> 1927年,金文泰正式命令香港大学设立中文系。聘请赖际熙、区典二人为讲师。对于港大中文系开设的经费,金文泰还拨款予以资助。
因此,香港人民逐渐恢复了信心,使这个已经瘫痪了的转口港,逐渐恢复了正常运作。为了尽快收拾史塔士留下的烂摊子,金文泰请求英国政府拨款支持香港。1927年5月,伦敦政府决定贷款300万英镑,协助香港重新发展贸易。到了1927年底,香港进出口船只近三万艘,总吨位达到约三千五百万吨,已经接近省港大罢工前1924年的水平。
随着转口贸易的恢复,香港的经济又重新开始发展,香港政府的收入也逐渐增加,1930年,港府收入3000万元,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当年港岛最高建筑物,高达九层的罗士打大厦建成。同时开始建筑城门水塘、启德机场、广播电台以及耗资300万港元的九龙半岛酒店。香港又恢复了转口港地位的活力。
金文泰尽量为在港华人做些实事,缓和与华人以及内地的关系。
1928年3月10日,金文泰访问广东。3月11日,广东省政府招待到广州访问的金文泰,金文泰在演说中表示,对于粤港重新合作感到欢欣,希望粤汉铁路同广九铁路早日接轨。
同年,前皇家空军飞行员成立飞行俱乐部。港督金文泰给予大力支持,提请立法局会议通过拨款6万元,并决定以后每年拨款作为俱乐部经费。同时,决定由政府接办飞机场,因为地皮是何启、区德投资开发,政府接收使用,机场完成之日,就以他两人的名字命名为启德机场。
同年,教育当局的中国课程委员会订定《中小学中文课程标准》,其内容与我国内地相同。当时,全港中文学校的学生约4。5万人,英文学校的学生有1。7万人左右。
同年,港英政府开展房屋计划,将市区内贫民窟拆毁后重建,积极改进公共卫生设施。
1930年1月4日,中国确定将海关税改为金本位,中英开展海关协定的谈判,又有人向英国驻华公使蓝浦生建议,以海关协定为杠杆,要中国同意英国保有新界延至1997年之后。当时正是中国人民反帝爱国革命运动发展时期,所以蓝浦生认为时机不成熟,“毫无讨价还价机会”。
省港大罢工结束以后,由于港督金文泰看到了香港社会华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促使香港英国人士与华人之间的交往和友谊的进一步发展。金文泰的策略是英国全局政策的一部分,他只能首先稳住香港内部,才能保住香港。这对后来几任港督也有一定影响。
水荒和制水
香港最大的水荒有两次,一次是1895年,一次是1929年。香港天文台由1884年开始记录香港雨量,根据记录,1895年降水量为45。83寸。当年全港人口约为24。8万,因为当年大旱,雨量突少,香港开始实行首次制水,不过只在晚间举行,未致成为严重水荒。
为了解决香港居民饮水困难,港府加紧城门水塘的工程建设。
1929年,香港全年雨量只有69。82寸,而人口接近八十万,造成历史上的严重水荒。
据记载,同年4月,香港大旱,开始实行七级制水,6月,大旱持续,6个水塘,有5个干涸见底。当局组成食水供应委员会应付水荒,宣布紧急措施:楼宇水喉全部停止供水,居民须在食水供应站领水使用。全港80万居民只靠街上306个水龙头,每天供水两小时。7月初到8月底,港九处在极度水荒中,全港各团体纷纷集会,请求当局改善水塘设备及供应。当局采取应急措施,将广九火车的车厢全都改成水箱,到深圳河吸水运来供应,同时派船队到珠江吸取淡水,运来供应居民。
当年有些投机分子,用水艇到宝安县运水来港发售,每桶两毫,发民难财。居民为了逃避水荒,纷纷离开香港,据统计约有二十万人。
直到9月5日,水荒威胁才渐告解除。港督金文泰力促赶快兴建海底输水管。1930年2月30日,海底输水管建成,举行引水礼。
居民为总督祝寿
新界人一直对港英政府没有好感,这是因为,英国是通过不平等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取得新界的租借权;在占领新界的过程中,又曾对新界乡民动用过武力镇压;在接管新界后,又以快刀斩乱麻手段,推出了集体土地契约,将全新界的私人土地收归为“皇土”,按年纳粮。直到金文泰接任第十七任香港总督,在这位“中国通”的努力下,香港政府与新界人的关系才获得改善。金文泰是在省港大罢工的大气候下接任港督之职,当时香港经济已成一潭死水,恢复香港经济是他首要任务。而这位港督以明智之举,采取怀柔手段,不独对新界乡民,甚至对港九的华人,都一反其以前历届或多或少所采取的对抗态度,尽可能笼络人心。
当时全新界的乡绅反对港府民田建屋补价政策,正如火如荼,新界各区乡绅组成了“租界农工商业研究总会”,与港府长期周旋,但屡次上呈意见,都不为第十六任港督接纳。
金文泰一上任就赢得新界人的好感,一方面是由于他就任总督前,已经在香港工作生活过14年,熟悉中国文化,懂得中国风土人情。另一方面与他做为一般工作人员曾在新界区工作过不无关系。
1927年香港风貌
金文泰在1899年考选为香港官学生,曾随宋学鹏研习中文,将招子庸的粤讴译为英文,是1843年璞鼎查就任香港总督以来首位通晓中文及能译粤语的总督。1927年,香港大学设立中文系,是他大力赞助的结果。后来港府将官立中文中学,改名为金文泰中学,就是用来纪念这位重视中国文化的港督。
1903年,金文泰在新界田土法庭工作,使他有机会深入民间,熟识新界情况,在新界民众中有许多老关系。因而他日后能体恤民情。
1925年12月,金文泰接任港督的一个月,便访问新界,当时新界乡民所非议的民田建屋补价问题仍未获解决,但当时一班乡绅对于这位新任港督寄予厚望,以“租界农工商业研究总会”名义,在大埔墟盖搭葵棚为欢迎礼堂。在礼堂前的横额,用花朵砌成“还我使君”四个大字,欢迎金文泰。所谓“使君”,是中国古代对奉使之官的尊称,金文泰之职相当于中国古时州郡的长官,并且曾在新界田土法庭工作过,所以称为“使君”。
金文泰抱着与华人改善关系的态度访问新界,新界乡绅亦抱着新任港督收回民田建屋补价增税政策的期望作盛大欢迎。
1926年,“租界农工商业研究总会”呈函金文泰,就民田建屋补价增税政策重申反对意见,金文泰总督终于命令理民府取消此项政策。
新界乡绅自然视此为德政,就在当年9月1日金文泰51岁诞辰时,为金文泰祝寿。
祝寿会在大埔墟举行,由新界乡议局盖搭一座葵棚为礼堂,除举行寿宴外,并呈送《金文泰制军五一贺寿序文》。序文曾在《中立报》连载。
香港历任总督,能够获得民间团体为他祝寿,而且对其家庭成员也相当友善,相信金文泰敢称空前绝后,也反映他成功收买了新界的人心。金文泰本身亦喜爱新界,在政务之余,经常登山涉水。屯门青山峰上韩陵片石亭之北竖有一石碑,纪述了金文泰二游青山的史迹。
在港岛,还有一条用金文泰夫人命名的山径,即“金夫人径”。这条小道位于金马伦山道与香港仔水塘道之间,是港岛山径中比较有名的一段。沿途有幽静的山林小径,古老的石桥,高崖相接的石涧流泉,还有平静清沏的水塘和近百年历史的高坝。从皇后大道东上湾仔峡道,约40分钟的路程来到湾仔峡公园,在公园南面金马伦山道往前行不久,向右拐入香港仔水塘道,走数分钟后迎面便可看见写着“金夫人径”的路牌。这条为纪念金文泰夫人而命名的山间小路,宽只有一米多,前段狭窄幽深,过石桥后变得宽阔。走完此径需40分钟,接着走湾仔峡道一段,全程需1个小时。
香港岛的金文泰道,金督驰马径,金文泰中学,都为纪念他而命名的。
第十八任 贝璐WilliaM PEEl
1930年5月9日,贝璐接任第十八任香港总督。至1935年5月卸任,在职五年。
贝璐(1875~1947),也译作皮尔,英国人,剑桥大学毕业。长期在马来亚工作,任殖民地行政官员,有丰富的统治殖民地的经验。
贝璐接任前,发生了1929年的华尔街危机和中国的长期内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