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读本-是以见放》是以见放-第11章


峁殴疑厦灰换岫Ψ蛴窒炝恕N野咽只釉谝槐吣米α怂羌业牡缁埃谷皇呛谌航拥摹!斑祝磕阍诩野。俊?br /> “刚回来,干嘛~~查我岗,我在导师那整理资料,没去跟女孩儿约会。”
“算了吧,”可怜这惨死一地的鸡皮疙瘩,“你告诉季风给键盘锁上行不?”
他挺纳闷。“他没在家啊。”
我更纳闷了,目光落在墙角花瓶里怒放的深黄色向日葵上,人跑哪去了?“待会儿这花拿你们屋去,我这屋小,它吸光了氧会憋死我。”
“你真冷酷。”小藻儿看看我又看看花,“这要是专程买给我的就好了。”
“反正现在是你的了。”这是她的一贯理论么。
“是啊,所以你不要我可真拿走了。”她瞥着我,话里有话。
“不是我不要,它真不是我的。”
我的完美主义让我怯近,远远的观望和等待。而小藻儿却敢走近了走进来观看一切不如意事实,然后接受。我曾经低估了她,以为她是活在意象里的人物,原来竟是个真正的现实主义者,肉体至上论。
和小藻认识是在本该放暑假的7月份,我留在学校补非典落下的课。某天在小南门不远处看到来找我的季风,绑着阿根廷国旗的头巾,正蹲在路口给一辆红色小坤车上链条,他那没梯子的破车子被一个小个儿女孩扶着。
“好了。”他满手油污地站起来要推下滑的头巾。
那女孩拉住他的胳膊,掏出一包湿巾来。
他擦了手,接回自己的瘫巴车,回头看见我,龇牙一乐。周围物体都虚了。
后来我知道这种视觉表现,摄影上叫景深。钱程说在任何照片上只有聚焦了的平面才是真正清晰的。
而有季风的时候,我的视线只会下意识地捕捉他为焦点。
女孩儿道谢着骑车走了。他坐在自己车后座上,细细地擦着指甲缝里的黑油,若有所思地看着她背影。
我打趣道:“这个妹妹,你是见过的?”
不想他当真点头。我悔刚才光圈调得过小,景深太短,没看清该女形容。
悔了两天,第三天中午,我们俩吃完麻辣烫出来,身边过去一道红影,转弯,哗啦,车链子掉了,还挺戏剧化的,又是这个妹妹。我要不在场就可称之为一场暧昧的邂逅了。
季风挽了袖子给车上链子,开玩笑地说:“你怎么一到我跟前儿就掉链子,成心的吧?你是不是看上我了?”
她说:“我不是故意的,撒谎不好,我车链子松,在谁面前都这样,不过我确实喜欢你。”
我咳了一声,眼神不悦地看他们俩。看来我在场也没影响这不期而遇的浪漫。
“我叫赵海找。”一口卷舌音把我和季风全弄懵了。“海找,就是海里那种。”她竟然高举双臂在头顶掌心合拢全身做深海植物摇摆状。
我看明白了,告诉季风:“海带。”
“其实我户口本儿上叫赵海燕,”她扮了鬼脸又说,“太土了,我妈不咋寻思给我起的。正好赶上千禧年,我就顺便改个名儿纪念一下。”
好么,这一改倒是不土,可也忒贼了点不是?我估摸着这种名字在全中国也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儿。我是在心里想的,季风那没深沉的就说了出来。“那你怎么不叫赵紫菜。”
小藻哈哈大笑:“紫菜,赵紫菜,还赵紫龙呢,乐死我了……”
她可真捧场,季风的冷笑话除了能逗笑时蕾外目前还没发现有别的知音。
藻儿来北京念自考,外语专业,我们就放纵了她国语表达能力,但是她自己不给自己留活路。学校那么多社团,什么女生部英语角电影协会的就去报名呗,偏看中了辩论社,强迫我纠正她普通话发音,二十来年的语言习惯要纠正是一朝一夕的事吗?而且小藻的普通话……她可以开一个东北话速成班。
七七八八的方言土话倒不成大碍,我自己也满嘴乱跑。说到这里抒发些恋乡情感,其实好些东北话有难以替代之妙,特别是那些损人的嗑儿。好比说季风经常骂人“二”,这个字就有很多含义,从词性上来讲它比“笨蛋”狠毒,又比“傻逼”文雅,不分阴阳,偏贬意,可以用在各种不正式场合。又好比说“得瑟”,就是一种很意会而不能言传的动作名词,趋向于形容一种不太正常的举动,汗~~解释不出来,近义词是“作(一声)”,但这还是个方言,它们都很难在普通话中找到同样到位的词语可互换。
不过小藻同学的问题并不仅限于此,念课文都能让人听出来东北腔,这就有些难处理了。
她不是像大部分东北老乡那样一水儿平舌音,她是有平卷舌意识的,只是基本上都会念反,一般人刻意学都挺费劲。例:我问她来不来我们食常吃盖浇饭,她回答我:“不去,我窄许色祖好之味儿。”你这么看字儿更晕,听的话能听出来她是要在寝室煮方便面。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比方说算算术,她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把两个算念成一平一卷。
我是那种带高起生的教学姿态,上来让人念“四是四,十是十……”,没一会儿小藻就把舌头咬出血了,一天没敢吃咸的东西。
季风是比较温和的循序渐进型,但是相信我,他真的很不适合当老师。
“燕儿跟我念:厕所——”
赵小燕很顺利地毕业。
“再来个卷舌的,”想了半天,季风掀起嘴唇:“吃——屎——”
那种发音巨夸张,我和黑群同时把水喷到了对方脸上,那时我跟黑群还不是很熟,他一直以为我有洁癖,顾不得再笑,拿了纸巾给我擦脸。
真是受不了,不是因为被喷一脸水,而是那对师徒一本正经的表情。
小藻儿还真的重复,特认真。“吃屎——”
我起身说:“你们慢慢吃吧,我走了。”
是以放弃
我们在这种教与学的关系中首先建立了牢固的师生感情的。
说师生也有点托大,可以说是互惠互利吧,我们M城算是东北话比较没落城市之一,小学时候老师说话就挺标准,平时真没注意过平卷舌发音,一旦被特意问起了,很多字就叫不准。像“柴”字,她一问我一愣,回头得不能太经意地问季风。
不能太经意,要不他也得猛住,要问得有技巧。“樵夫是干什么的?”
“砍柴的。”
我一听,卷舌音,记住了。
但很多时候这招行不通,有一次我们就因为“吱”的发音争得面红耳赤,我说是卷舌的,他偏说用智能ABC打是平舌的。弄了本儿字典查,多音字!看来很多知识都是在较真儿中掌握的。
多音之后的问题又来了,“似”字也是平卷双音都占,但它只有在做助词时是卷舌发音,其它都是平舌音,很好区分。这可恶的“吱”……对着字典研究了半天也不知道这字儿什么时候念平舌什么时候念卷舌的。最后我们一致决定:看着念吧。到现在我都尽量回避这个字儿,压根儿念不准。由此又学得真理:很多知识是在你较真儿了之后也掌握不了的。
小藻儿在入学年龄时赶上一场大病,等岁数过了直接上的二年级,从来没学过拼音。我纳闷她上网聊天打字时候怎么没这麻烦,后来才发现她根本就是用五笔。她说在家的时候不觉得有口音,来到北京都有点儿不敢张嘴了。没看出来,我瞅她唠得比谁都欢。结果就是我大学毕业时候普通话轻松过了二级甲等——切实懂得了帮人帮己这话不只是五讲四美的口号,但也使我留下了不分场合挑人口误的后遗症。
现在有文学硕士在读的欧娜跟我们住在一起,小藻那些搞怪的变音基本消失了,不说nan瓶说nuan瓶,不说lui典说rui典,不说be璃说bo璃……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字她念得对,用拼音还是要过半天脑子,早期教育真的很重要。
这孩子也不是不认学的,智力也是正常的,可眼瞅三年了才连滚带爬地混过五科,我真不知道她奥运会之前能不能把学位证拿到手。她自己一点也不愁,毕生信仰奇迹,上初中的时候问她哥:“哥,你说我要晚上学两年,等我上高中的时候能不能普及高中?那我就不用考了。”
他哥气得要死:“你再蹲两年还能普及大学呢。”
她听完乐够呛,要不是别人说你这么等下去高中毕业四十了个屁的,她还真打算一年年重读。
就这样,人说啥她都敢信。因此常受欧娜欺负,表示气愤就大叫:“金银花!”
欧娜也不示弱:“赵海燕!”
我就不明白这两个名字有多难听,那我这家家也挺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