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第38章


的人相信,这一行程,对仓央嘉措将是不利的。
或明或暗的争夺,在这短短的路程中,反复地上演。去京城的道路,变得极其遥远。仓央嘉措在这些此起彼伏的争斗中,仿佛感觉到了这块土地的不舍。同样的,他何曾舍得离开这片生养他、供奉他的土地。他的生命之根在这里,无论去到何处,他的心都会在这里。
但他厌倦了人们的争斗。即便是为了对他的爱,那也是刀光血影的恐怖。他不希望他的土地上,流着他所爱之人的鲜血,他希望这片土地的世人,都能获得平安与幸福。可历来没有选择权利的他,又能做什么。
他此生所做的选择,都具有毁灭的力量。他真正能做决定的大事,只有两件:当他选择放弃活佛身份时,他带来的是友人的死亡,和政权的危机;当他选择用自己的性命,去换取哲蚌寺上下性命的时候,他为自己带来的可能是永久的囚禁。现在,他还能做什么选择,去结束这奋争的一切呢?
仓央嘉措想起了临行前写的一首诗:
求汝云间鹤,
借翼一高翔,
飞行不在远,
一度到理塘。(刘希武译)
飞行不在远,但即便能做短暂的飞翔,那也能享有自由。他不愿意离开生养他的土地,他还眷恋这片天地。
看着前路,仓央嘉措心中涌动的,是不舍,和迷茫。
当队伍行至青海湖时,已经到了秋天。高原的天,在此时格外的高远,但晚凉中,却多了凄凉的气息。
月色朦胧中,茫茫的青海湖看不到边际。清冷的晚风拂过,激起片片涟漪。仓央嘉措在小时候,就听说过湖水的传说:
在不知多少年前,青海湖底是一片“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牧场,青草茂盛。在这肥美的草场中,有一口神奇的井。井水源源不断地涌着甘泉,即使到了旱季都不会干涸。甘甜的井水淙淙流出,汇成了一条清碧的小溪流。依靠这口井,这里的牧民过着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生活。
后来,一位叫白马江乃的智者住在神井边上修行,同时给来往的人布施神井的水。一日,白马江乃要去印度进修。临走前,他嘱咐自己的徒弟要继续施水,还一定要记得盖井盖,但他却忘了告诉他不盖井盖的后果。
徒弟忘了盖井盖,不断涌出的井水从神井里喷涌而出,汹涌澎湃,冲走了牛羊,冲毁了房屋,也冲走了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最后,这里形成了汪洋大海,形成了如今的青海湖。
仓央嘉措想看的不是神迹,他想看的,是他从未见过的辽阔。站在湖边,这一望无际的清波,荡漾着潮汐的声响。清冷的风,吹拂着他的身体,仿若置身于宇宙的空旷。
他知道,这冷冽的湖水是无情的。可这世间,有多少事是有情的呢?命运是无情的,权力是无情的,人心的有情在这些之前,也苍白无力。他想到了佛祖所说的空,原本这世界就是无情的,它是空的,哪来的感情。可他却一直执著于有情,这难道错了么?
这湖水中的神井旁,那个无辜的小徒弟,他不过是执著地遵从师父的吩咐,为有情布施,他想学到一颗慈悲的善心,可只是一个疏忽,却带来了自己和整个村庄的毁灭。是他的有情错了么?如果他什么也不做,一切都不会发生。他如果无情,或许还能救更多的人。
在这有情和无情中,仓央嘉措迷惑了。他不知道,他一生的有情,究竟有何意义,难道就是为这一路的争斗与营救的纷争?虽然这些有情,有的令他感动,但他却不喜。他不喜任何的纷扰,他宁愿喜欢这湖水无情的清静。
突然,他想起了桑结嘉措的儿子。那个少年用无情的离去,去追求他向往的有情天地,这样的选择,成了一声惊叹,它或许将使这少年得一生的逍遥。与他这被有情牢牢束缚的人相比,用无情去换取有情,竟能获得更多。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这色界中,无的世界生出了有,有的世界呈现着无。正如佛所说的,无须执著,应物随形,便能得最好的因果。仓央嘉措又何须,在这有情无情中困扰?
看着寂静的青海湖,仓央嘉措双手合十,在这清凉的风中,念诵起了佛经。还有谁,比佛祖更了解这个世界!
很快,一个消息传到了康熙那里:仓央嘉措病死在西宁。对于这个消息,朝廷的回复是:由于假达赖喇嘛行事悖乱,既然已经在途中病故,就依照西藏的惯例,抛弃他的尸体。
就这样,历史的笔,让仓央嘉措在青海湖边,结束了他的一生。他诗意而激情的一生,在无情的青海湖湖水中,化为淡淡的轻波。他用有情,拥抱了无情,好让这世界重归于寂静。
万籁中,一切应该恢复平静了吧,一切的争斗都该完结了吧?生命结束了,就连尸骨也抛弃了,还有什么值得去争的呢?
至少,仓央嘉措的人生,该不再受纷争的骚扰了。他的性灵,将在万籁中,享受平静。
他留给世人的,将是生前最美的图景,而非继续的流血与牺牲。这样的结局,未尝不是美的。只是,此时,他才24岁。
在万物俱静的世界,能听到的,只有他的诗歌轻轻吟唱的声音……
第33章 归尘
仓央嘉措毕竟是政治的文盲,他并不了解政治的反应。他的消失,不可能使政治平静,那不过是又一起波澜的开始。
这样的结果,拉藏汗是非常愿意看到的。虽然他把仓央嘉措当做假达赖来呵斥,但这样的结论并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承认。他又不方便对这样一个还有着很高权威的人下手。他把仓央嘉措交给朝廷,也是希望由朝廷来帮他解决这个麻烦。虽然朝廷并没有承认仓央嘉措的假达赖身份,但随着仓央嘉措病死的消息传出,朝廷也顺水推舟地顺他的意,将其定义为假了。对此,拉藏汗很是得意。
虽然有人指出,这是拉藏汗的阴谋,是他暗杀了仓央嘉措。但这样的说法,只是猜测。拉藏汗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他高兴地去筹备新达赖的选定工作了。
对皇帝而言,仓央嘉措的死,让最后的制衡手段也消失了。没有了这个重要的政治筹码,拉藏汗很容易肆无忌惮,其他的政治力量,也容易失去牵制,西藏很可能面临新的政治风波。为了尽可能避免风波,他只能承认仓央嘉措是假的达赖,以消除藏民的抵触心理。
仓央嘉措的死,似乎就这么顺理成章地,成了成就拉藏汗的一步棋。在第二年,拉藏汗找来了一位年轻的喇嘛,将其立为六世达赖。据传,这位喇嘛,其实就是拉藏汗的儿子。这样的说法,很难确定其真实性,即便是真实的,也见怪不怪了。两年后,康熙给这位新的六世达赖颁发了金印,算是正式承认他了。
但无论藏蒙,人们从心里都不认可这位六世达赖。西藏的上层原本就不满意拉藏汗的统治,于是都想方设法地找新的达赖转世。他们认定,仓央嘉措是真的达赖,他们要找到他的转世灵童。
仓央嘉措临行前的那首诗,成了他转世的箴言。几年后,人们在理塘,找到了一个叫做格桑嘉措的孩子,他们认定,这就是仓央嘉措的转世灵童。这个孩子得到了整个西藏乃至蒙古的认同,他们相信,这个孩子将延续达赖对世人的关爱,将祝福重新带回这个世间。
为了防止拉藏汗对这孩子的加害,人们将这孩子送到了金沙江边的德格,后来又送到了青海,最后把他送到塔尔寺接受佛学的训练。人们蓄势待发,只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就让他们心目中的真达赖,到布达拉宫坐床。
在拉藏汗扶持的六世达赖坐床10年后,准噶尔部的大军,以为五世达赖、六世达赖、第巴桑结嘉措报仇的名义,攻入了拉萨。拉藏汗坚守在布达拉宫,最后被砍死在宫门前。
自固始汗帮助五世达赖统一了西藏,和硕特部就在西藏建立了“和硕特汗廷”。从固始汗到拉藏汗,他们用祖孙四代来延续了他们的统治,这70余年的统治,在拉藏汗武力罢黜达赖后,很快就结束了。当年他们用武力为达赖打下的江山,现今却因为他们武力侵犯达赖而遭到了毁灭的命运。命运就是这般无情,越想得到的东西,离开的速度却越快。
拉藏汗所扶持的那位六世达赖,自然遭到了罢黜。信佛之人,尚有仁善之心,他没有被杀害,只是被关押在了布达拉宫对面的药王山。两年之后,他也被奉旨召到了京城。只是,这沿途没有壮观的送行队伍,没有依依的惜别,没有诸多的阻扰。他顺利地抵达京城,至死也没有回过藏区。
被世人保护在塔尔寺的格桑嘉措,在这一年被康熙认可为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