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皇之煌--百妖御》-百妖御-第168章


,驱鬼神、保吉祥的奇效。白居易十分欣喜,在屏上赋诗《貔屏赞》,以对大熊猫的赞美来表达一个和平安静的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战争和动乱只能给人民带来不幸和饥荒。
明人李时珍写《本草纲目》,对貘的药用价值专门作了研究,认为“今黔蜀及峨眉山中时有貘,颇为山居之患,亦捕以为药”,貘皮“寝之可驱瘟疬,辟湿气邪气”,膏可“治痈肿,能透肌骨”,尿主治“吞铜铁入腹者,水和服之即化为水”。
从各种记载看来,大熊猫在古代曾经分布在中原的河南,西北的甘肃南部、陕西中部,长江中游的湖南、湖北,西南的云南、贵州,以及四川盆地东南缘和东北缘等广袤地区。16世纪以后,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熊猫的数量和活动范围逐渐缩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自古友好使者
学者菲尔?迪安认为,熊猫是中国的主要文化象征,“它可爱的令人想抚摸,能传达出友好的信息。”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熊猫的形象则是能聚财囊、催官运的祥兽,或如虎豹般威猛的动物。国宝熊猫曾有着众多截然不同的称谓,如貔貅、貘、貊、驺虞、食铁兽等。
《史记?五帝记》中曾录,4000年前,黄帝在阪泉大战中,曾用驯养的虎、豹、熊、貔貅(雄为貔、雌为貅)等猛兽助战,打败了炎帝部落。所谓“如虎如貔”,正是对勇士最盛行的赞美。西晋时,因大熊猫食竹而不害性命,被视做象征和平友谊的“义兽”,至唐代,“驺虞”仍然作为瑞物而受人重视。
根据日本皇家年鉴,早在公元685年10月22日,唐朝皇帝送给日本天武天皇两只白熊和70张毛皮。这一年是唐玄宗李隆基诞生之年,也是女皇武则天登基之年,因此天朝以厚礼赐赠邻邦。据大熊猫专家胡锦矗考证,白熊极可能是大熊猫。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