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赚钱小窍门》第13章


苣汛锏降木辰纭6喽怨T蚴鞘背3鱿值氖虑椤N蘼凼枪獾男矶喾⒋锕遥故窃诠诘囊恍┑厍即嬖谙喽怨5南窒蟆2⑶蚁喽怨5姆⑸谝桓鲂幸的诨咕哂幸欢ǖ闹芷谛浴?br />
专家指点:牛奶的过剩,就属于相对过剩。正如前边所说,相对过剩的商品,从厂商的长远经济利益来说,是不适合免费发送给那些没有购买力的人群的。毕竟,经济规律是〃无情〃的。
第30节:口红里的学问……昂贵有理
6.口红里的学问……昂贵有理
说起化妆品,女孩子们最有心得。但说到如今化妆品的价格,很多女人都会皱起眉头,男人们则会咋舌不已。不信您去商场里看看,商场里各高档化妆品柜台原来很少见的〃四位数〃的价签突然多了起来:一件皮肤保养品单价就在千元以上,甚至有三四千元的〃天价〃。在北京某商场中的高档化妆品柜台,前两年这样的高价格很少见,但今年几乎这里的每个国际品牌都有一个新推出的〃昂贵系列〃。
2007年以来,一大批千元以上的保养品像约好了似的陆续亮相京城。据观察,〃昂贵系列〃会被冠以La的封号,用来表示顶级的意义。此外就是每项保养品都有着它独一无二的特殊成分与生化研究科技,这也是它们售价不菲的真正原因。
它们的销量如何?这种昂贵的化妆品能卖得出去吗?结果可能让你意外,它们不仅能卖出去,而且销量出奇的好。
某一进口品牌中国公司集团旗下的高档化妆最近推出的精纯紧致焕颜系列,单价1450元,上柜后很快便销售一空,甚至导致出现了短暂的缺货,订货的人很踊跃,销售情况特别好。因为〃昂贵系列〃一般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顾客群,每个品牌一个星期一般都能卖出几瓶,有些品牌还遇到过缺货、接受预订的情况。
据了解,有些国际品牌的〃昂贵系列〃以前一直没有进入中国。为什么2007年他们齐刷刷地瞄准了中国昂贵保养品的市场?经济学家认为,这反映了中国经济上升的大背景。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提高,中国女性在皮肤保养上产生了新需求,昂贵系列也终于等到了合适的推出时机。
〃昂贵系列〃的扎堆亮相反映了一个有趣的经济学规律:女人使用的化妆品也能反映经济发展的好坏。
1995年年底,美国出现了独特的〃口红经济〃现象。当时,美国失业率涨至5。7%,达到6年来的最高点,正在从新经济的顶峰急剧跌落。根据市场调查,此时美国的口红销售却同比上升了11%,而作为化妆品公司主要收入来源的高价化妆品、保养品等销售却未见上扬。
对女性而言,经济不景气,手中钱少了,保养品可以少买,粉饼也要省着点用。不过,许多女性相信,只要用一支几百块钱的口红就可以容光焕发,呈现迷人的风采,高价保养品自然少有人问津。但在口红销售量节节高升的背后,隐藏的却是经济恶化的警讯。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口红经济理论〃。
这告诉我们,经济不景气时,女性没钱买新衣服,便常用唇彩的变化来替代新衣物。按照口红经济原则,如经济状况继续恶化,口红的销售还会持续上扬。甚至有人认为,如果不是因现在有〃持久型〃的唇膏,口红销售应该会更好。
专家指点:与〃口红经济〃刚好相反,眼下〃昂贵系列〃的大行其道正是中国经济蓬勃向前的另类时尚表达。
第31节:赌徒口袋没有钱……储蓄的作用
7.赌徒口袋没有钱……储蓄的作用
人的决策选择并不总是英明的。传统经济学包括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传统经济学一直以〃理性人〃为前提假设,构建出很多精美的数学模型,搭建出公理化的理论体系。然而,这恰恰也是传统经济学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结果偏差很大、经常失真的原因。
2002年诺贝尔心理学奖获得者卡尼曼独辟蹊径地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经济现象。
卡尼曼发现:人们在作决策时,往往并不是去严格计算所获得的真正收益,而是用比较容易与快速的评价方法去判断优劣。
让我们来看这么一个例子。假设美国正在为预防一种流行病的爆发作准备,预计这种病会使600人死亡。
现在有一个相同的方案采用不同的两种描述方法居然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第一种描述方法:有两种方案,采用A方案,可以救200人;采用B方案,有1/3的可能救600人,2/3的可能一个也救不活。实证结果是:人们不愿冒风险,更愿意选择A方案;
第二种描述方法:有两种方案,C方案会使400人死亡,而D方案有1/3的可能性无人死亡,有2/3的可能性600人全部死亡。死亡是一种失去,因此人们更倾向于冒风险,选择方案D;
事实上,两种情况的结果是完全一样的。救活200人等于死亡400人;1/3可能救活600人等于1/3可能一个也没有死亡。不同的表述方式改变的仅仅是参照点发生改变,一个是以死亡为方案评价标准,另一个是以存活作为参照点。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塞勒曾提出的问题:假设你得了一种病,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会猝死,现在有一种药吃了以后可以把死亡的可能性降到0,那么你愿意花多少钱来买这种药呢?如果你身体很健康,突然有家医药公司想找一些人测试他们新研制的一种药品,这种药服用后会使你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突然死亡,那么你要求医药公司花多少钱来补偿你呢?
在经济学实验中,很多人会说愿意出几百块钱来买药,但是即使医药公司花几万块钱,他们也不愿参加试药实验。这其实就是损失规避心理在起作用。得病后治好病是一种相对不敏感的获得,而本身健康的情况下增加死亡的概率对人们来说却是难以接受的损失,显然,人们对损失要求的补偿,要远远高于他们愿意为治病所支付的钱。
通过上面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得到三个基本原则:其一,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也就是说是小心谨慎、不愿冒风险的;其二,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也就说在面对失去时会很不甘心,容易冒险;其三,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时的痛苦感要远远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觉。
同样的道理,相同数额的钱在同一个消费者的心理上却是不同的。同样是100元,是工资挣来的,还是彩票赢来的,或者路上捡来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应该是一样的。可是事实却不然。一般来说,你会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存起来舍不得花,如果是一笔意外之财,可能很快就会花掉。
为什么会这样呢?
钱和钱是不一样的。虽说同样是100元,但在消费者的脑袋里,分别为不同来路的钱建立了两个不同的账户。这就是芝加哥大学萨勒教授所提出的〃心理账户〃的概念。
这种经济上的心理现象也给精明的商家带来了商机。有些银行推出了帮助顾客制订理财计划的服务。比如一家单位的员工,主要收入由工资……用银行卡发放、奖金……现金发放构成,节假日和每季度还有奖金,偶尔炒个股票、邮币卡赚点外快,那么银行的理财服务就会为他作如下划分:把银行卡中的工资转入零存整取账户作为固定储蓄,奖金用于日常开销,季度奖购买保险,剩余部分用于支付人情往来,外快则用来旅游休闲。由于事先把这些钱一一归入了不同的账户,一般就不会产生挪用的念头。
专家指点:把不同的钱归入不同的账户,这就是为什么赌徒的口袋里永远没钱的道理,输了当然没什么好说的,赢了,反正是不劳而获来得容易,谁愿意存银行啊?
第32节:哪家电视机好……价格歧视
8.哪家电视机好……价格歧视
一对夫妇要搬新家了,他们决定换台新的电视机。于是到了家电商场,结果一看,同样29英寸彩电,价格相差很大,有的4000多元,有的2000多元,但很多人买的并不是价格便宜的,而是选择价格高的名牌产品。这个现象让这对夫妇很困惑,于是请教朋友。在他们的朋友中,有几位是家电的内行。据他们讲,国内家电特别是电视产品质量相差不大,用的都是进口显像管。
那为什么人们选择价格高的呢?名牌产品给人信赖感。如果其他产品的质量不如名牌的,这种选择无可厚非,而在产品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这种选择显然是不公平的。
仔细想一下,这一状况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领域都可以见到。清华大学的一般毕业生和其他一般高校的拔尖学生比,其水平不一定高,但在人才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