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北上广》第57章


的恒湿。
日本卖房都是按照实用面积计算。王栋的房子刚好是100平方米,如果按照中国以建筑面积来计算卖房的话,应该是130平方米。也就是说,每平方米的售价约为35万日元(约2。6万元人民币)。
同时,日本出售的新房都是精装修房,并配置基本的设备,如橱柜、卫浴设备和壁橱,购房者“拎着包就可以入住”。王栋买的那套房子,如果按上海的装修标准计算的话,装修费至少花了30万元人民币(约400万日元)。也就是说,王栋花了4500万日元买下了130平方米的房子,事实上已经省去30万元的装修费,实际的购房款只用了4100万日元(约315万元人民币),每平方米的实际售价只有2。3万元人民币。
此外,日本购房者享受的房屋绝对质量保证期是20年。在20年中,房子出现裂缝、倾斜、渗漏等建筑质量问题,房产开发商必须无偿修理,并作出相应的赔偿。
王栋不久前到上海出差,到闸北区去转了一圈,发现那里130平方米的二手房,总价已经高达400万元人民币,比他东京的新居还要贵。而他半年前在东京买下的新居,估计已经跌到4000万日元。因为日本的二手房相比新房价格都会略低。
目前,王栋已经接受了公司人事部的调派,准备明年带绫子到上海工作。但在多方比较之后,他同时决定,不放弃东京的房子,也不买上海的房子。理由很简单:上海的房价让人看不懂。因为东京的收入比上海平均要高出8倍,即使上海的房价目前与东京一样,但如果结合收入水平,事实上上海的房价已经比东京贵了整整8倍。
经济适用房不“经济”
在上海,越来越司空见惯的高房价,其实正一步步进入一个背离百姓生活的怪圈。而有人被这个怪圈所困,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2009年11月底,上海海事大学贫困女研究生杨元元自杀的消息曾轰动一时。
杨元元是湖北宜昌人,6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当时弟弟尚不满四岁。多年来,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将姐弟俩拉扯长大。1998年,杨元元考取武汉大学经济学系,两年后其弟也考取了武汉大学环境科学专业。
在弟弟考上大学后不久,母亲所在的工厂面临搬迁,必须自己出钱在新厂所在地购买房屋。但当时杨元元学费尚未凑够,弟弟也是贷款读书,家里无力购房。失去了住所,母亲只得到武汉大学与杨元元住在一起。武大经管院领导体谅其家庭特殊情况,予以照顾,并让她缓缴学费。在随后的日子里,杨元元通过勤工俭学完成了学业,其弟弟也被保送进入北京大学读博。
大学毕业后,杨元元在武汉找了几份工作,慢慢还清了债务,并有了一点积蓄,这时,她萌生了继续读书的念头,并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海商法公费研究生。
此时,杨元元的母亲也年近花甲,需要照顾,她再次带着母亲踏上求学之路。海事大学临港校区地处偏僻,租房不易,杨元元也无多余的钱款可供租房,她再次萌生让母亲借宿学校多余宿舍床位的想法。她多次向学校申请,说明情况,请求学校能让母亲暂住,但始终未果。
在2个多月的时间里,杨元元与母亲共同挤在宿舍的小床上。但学校最终没有为其母亲安排住宿,要求她在校外租房,并“禁止其母亲再进宿舍楼”。“找房没有着落,杨元元5天5夜没有合眼,精神彻底崩溃,于是发生了11月26日早上的惨剧。”
杨元元家属表示,他们不会把亲人的死全部归咎于校方,但校方也有责任。他们认为,杨元元自杀首先是自己想不开,但学校宿管人员对杨元元及其母亲的恶劣态度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偌大的上海滩,居然无力在此为劳碌半生的老母亲找到挡风遮雨的栖身之所,这种绝望恐怕就是压垮杨元元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今生命已逝,我们无意再追究谁对谁错。一位网友针对此事件评论说:“如果上海市政府能早日落实保障性住房政策,那么杨元元的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果真如此吗?
事实上,被寄予厚望的上海经济适用房,并非高房价的解药,某种程度上,甚至是毒药。
2009年12月11日起,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申请试点工作在徐汇、闵行两区正式启动。但上海的经济适用房,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尴尬。
首先,有人质疑经济适用房到底能覆盖多少家庭?根据《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经济适用房申购家庭需要满足上海户籍5年以上,人均住房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在2300元以下,人均财产在7万元以下等条件。为了保证申购人经济状况的审核质量,上海还专门成立了居民经济状况核查中心,并将户籍、住房条件核查作为各街道年度重点工作来抓。
几乎苛刻的审核结果出来之后,根据上海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发布的最新数据,徐汇、闵行两区符合条件的家庭数为2146户。在市场人士看来,作为上海13个中心城区中人口规模较大的两个区,这个数字无疑有点少。
《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4月的报道指出:这还不是最终结果,随着这两个环节工作的相继结束,仍然有申请家庭将被陆续“筛下”。据悉,未通过户籍年限核查的有13户;未通过住房面积核查的,合计有134户。而下一步,便是进入经济状况核对工作。
“一共上交了近200户人家的资料。不过截至现在,第一批正式通过核查下发的名单只有6户家庭。”徐汇区某一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他口中所指的“通过核查”环节,即指由上海市经济状况核对中心进行的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接下来,这6户家庭会由相关部门继续进行复查筛选。”而在供给端,上海此前公布了3年内开工30万套经济适用房的计划。
不过,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杰认为问题的源头在于,这些被政府认定为经济适用房供应对象的群体,多数没有买房的承受能力。
陈杰认为,根据上海市统计年鉴,全市占比为40%的所谓中低收入家庭,平均年可支配收入也只有5。26万元。按一套经济适用房35万元计算,即使是拥有银行2成首付贷款资质的家庭,房价收入比仍然高达7倍,已经到了最高可承受能力范围。
以闵行区为例,按照定价方案,该区经适房价格将以小区周边普通商品房最近3个月销售价格的平均价为基础,并以6至6。5折的价格出售。目前周边公寓的房价都在1万左右,以一套面积为60平方米左右的经适房为例,如果按照6至6。5折计算的话,那么就是6500元/m2左右,总价40万左右,申购者只需支付10万元左右的首付款即可入住。
虽然10万元的门槛很低,但对于符合申请条件的“月均可支配收入2300元以下”的家庭来说,40万总价仍相当于家庭年收入的15倍左右。这不仅超过了国际上通常的3…6倍的“房价收入比”,也超过了此前重庆提出的“6。5年收入买1套房”的标准的一倍。
所以,目前的经济适用房申请方案无疑陷入“能买的买不起,买得起的不能买”的两难僵局。有银行业者分析说,以总价40万贷款30万计算,即使按照3。88%的最低公积金贷款利率,则每月按揭还款也有1411元,仍然超过了申请人2300元家庭月收入的一半以上,不符合贷款要求。此外,首付10万元也和此前规定的“可支配财产7万元以下”不符。
所以,拿到经济适用房后,老汤的心情很复杂。老汤两口子住在上海徐汇区某街道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经过近一年的审核、摇号,老两口如愿选到新凯家园一套40多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不过,他们随后便为买经济适用房的钱发愁。
老汤家没什么积蓄,街道的工作人员建议老两口把老房子卖掉凑首付,但两人退了休,年纪也大,公积金停了,银行也不肯贷款。怎么筹钱,不仅仅是老汤一个家庭面临的问题。分析人士曾担忧的“有资格的人买不起”正在变成现实。
“保障房首先要从保障最低收入、最困难群体做起,才是公义的、公平的。连最需要帮助的人都还没有帮助好,就夸夸其谈要帮助大多数人,可能么?合理吗?”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杰认为,上海首先最需要的,是建立起廉租房、公租房、租金补贴的结合机制。
陈杰,在2009年12月17日接受香港电台的连线专访时,则更明确地表示:上海搞经济适用房是开历史倒车。他的主要观点如下:
⑴。适用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