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北上广》第125章


相关的航空电池、电子等产业发展迅速,在珠海与香港机场合作管理珠海机场之后,珠海发展“临空经济”具有了良好的基础,使珠海具有发展航空产业必备了得天独厚的资源。
产业园计划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使航空产业成为珠海经济的重要支柱,形成一个体系完整的产业集群。(《中国证券网》)
“入海”即打造珠江口西岸未来的新引擎:高栏港区。高栏港经济区包括中海油、中船在内的港区在建、筹建的重大产业项目现已有15个。其中,在建的中海油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LNG接收站、宝塔石化、成城沥青、宏昌电子项目等,总投资为245亿元,预计建成后年产值可达683亿元。另外,10个正在筹建的项目,包括中船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中海油南海天然气陆上终端、中海油天然气发电、珠海电厂5号6号机组等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1050亿元,预计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324亿元。这意味着,一个在广东乃至在全国都排得上号的新兴装备制造基地正在加速崛起。
珠海高栏港经济区管委会主任卢晓凤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珠海要加快建设“三区一基地”,这一区一基地就是高栏港工业区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这就意味着高栏港在2020年前的10年,将面临高发展要求。围绕高栏港区的建设,珠海临港产业带也会相应延伸到斗门等地,这将有助珠海形成重要的现金制造业基地。
珠海的错位发展理念,不仅体现产业选择上,还体现在产业区域布局等诸多方面。除了“上天入海”,珠海还有一句口号就是“东软西硬”,其具体内容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服务业和高品质生活服务产业;经济基础较弱但发展空间大的西部地区,则侧重发展加工和制造业,“上天入海”等大项目,大都集中在这一地区。这样布局,既有利于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又可以使不同区域集中培育几个特色产业,增强竞争优势。(《经济日报》)
在深圳的发展进入稳定期,并且面临着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的困境可能带来的产业空心时,珠海正在迎头赶上。
作为珠海第一大岛、与澳门三岛隔河相望的横琴岛在2009年6月正式被纳入珠海经济特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横琴岛将逐步建设成“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产业升级的新平台。
据《南方日报》2010年5月报道,珠海横琴新区管委会主任牛敬介绍,横琴开发建设总投资达700多亿元,现5大重点项目已陆续启动: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总投资超过60亿元,于200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10周年之际正式奠基;作为珠海经济特区的新亮点和新地标,十字门商务区在未来5到10年里总投资将达380多亿元;投资达100亿元的长隆海洋公园已经启动;横琴岛基础设施配套的BT项目由中冶集团承建,项目涉及金额超过100亿元;中电投的多联共燃气发电项目,投资120亿元。
在5大重点项目中,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项目颇为引人注目。该项目一旦建成将成为亚洲最大的集会展、游乐、酒店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海洋乐园,年接待游客能力将达1000万至1500万人次。
随着横琴新区的开发,港珠澳大桥的动工建设,珠海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珠海试图在未来的30年里实现“弯道超车”。
自经济特区成立以来,珠海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直坚守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这条底线。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钟世坚在接受《中国城市面面观·书记市长系列访谈》之邀做客人民网介绍说:“从建特区的初期,我们市委市政府就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保护对珠海这个城市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那个时候,对粗放型的项目,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高耗能的、效益低的一些项目,我们不让它进入珠海,因为到了珠海,确实带来社会的管理问题,带来我们的环境破坏问题等等一些问题,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在这些方面还是严格把关。”因此,珠海才能在这些年里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这让珠海在如今的新一轮发展中拥有了重要“底牌”,吸引着众多高端产业项目来此落户。
众所周知,经济的发展将促进就业。珠海对于人才引进也有它的见解。2010年7月7日,珠海市市长钟世坚在接受中国经济网“百城调研”栏目的访谈时表示,“人才是珠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关键因素,如何吸引人才来珠海、留在珠海,珠海有自己的做法,在过去的发展当中,珠海市采取了一系列很有影响的措施。珠海通过采取灵活的措施,引进一些尖端性的人才,并为其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同时根据珠海的发展需要,引进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对来珠海就业的大学生提供百分之百就业机会。这些都为珠海未来的发展来提供人才的支撑。光引进人才是不够的,珠海市通过创造良好的就业、居住环境来留住人才。把珠海打造成为生态水平更高、更富有特色、幸福感最高的城市就成了‘留人良方’,要让人才觉得在这个城市确实是能给他实实在在得到,比别的地方更多的优惠。”
而一位名为“绿色思想者”的网民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打拼10多年,最终还是选择了珠海作为“落脚点”。他说,自己沿着中国东部的海岸线一路南下“考察”,从大连、青岛,到三亚、海口、湛江,并最终选择珠海,因为“珠海是中国最适合我的城市”。他认为珠海好在“出世入世,进退从容”。
珠海自经济特区建设城里以来,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直坚守“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这条底线。《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社会环境竞争力因此,如“绿色思想者”所言“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摸爬滚打过的中产阶层人士,在渐渐对大城市的喧嚣产生厌恶后,会开始钟情于像珠海这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乐活’之地。”
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实力并不是十分均衡。但是,目前珠三角除了广州与深圳还有很多正在“崛起”的二线城市,这些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进一步增大对人才的需求,并且,对于人才而言,这些城市的竞争自然也小于广州与深圳。
就像一位业内人士所分析的,随着一线城市的职场竞争愈发激烈,以及生活成本的不断上涨,二线城市的引才魅力正在日趋增强,“不可否认,对于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一线城市薪资水平仍具有绝对优势。但这种优势会随着职位层级降低而逐渐减弱”,像技工和文员类岗位,二线城市的薪资水平已与一线城市差距在逐步缩小。随着部分二级城市的产业结构由制造导向转型为科研与研发导向,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必然增加,这有可能会引发人才在一、二级城市间的流动。
数据也证明了这个趋势,据广州锐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希宏所言,2010年初,原本南下广州求职的内地大学生群体,正在日益向东莞、佛山、中山等周边中小城市分流。东莞智通人才大市场副总经理李纲领认为,“东莞之所以势头直逼广州、深圳,迅速成为最受全国各地大学生青睐的珠三角城市,主要是由于广州、深圳的就业竞争已经十分激烈,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的门槛月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并且东莞中心人才市场副总经理钟核心表示,东莞在2010年“至少将接纳3万…5万名大学生就业”。这个数字,已经远远地超过广州、深圳这两座华南地区中心城市对应届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东莞当地有1.6万家外资企业、16万家民营企业。因此,在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以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二线城市,已逐渐成为一座就业容量巨大的“大学生就业基地”。
城门开,居有所
除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未来发展前景外,住房也是影响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其中,住房也涉及到房价与户口。
珠三角城市中,曾有一些城市实行过购房入户政策,比如:广州曾实行购房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