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新疆》第24章


不久,英国公使威妥玛按着李鸿章的请求出面调停中日间的冲突,并答应说,只要日本肯从台湾退兵,大清国愿意给日本“抚恤银”十万两。
但日本却不答应,他们要求总理衙门给的抚恤银不得低于一百万两。
李鸿章被逼无奈,只好二次央求威妥玛,由威妥玛出面跟大久保谈,最后谈到五十万两,日本才算答应下来。
李鸿章和恭王都很感激威妥玛的斡旋。
其实,李鸿章和恭王到死都不知道,这是柳原前光与威妥玛早就设计好的一个圈套。
同年(公元1874年)九月二十二日,中日签订《中日北京专条》。大清国以五十万两的白银买得日本从台湾撤军。
台湾事件的发生,使大清国对海防重视起来,并开始觉察到日本实为中国永久之大患,而防日本的首要条件是加强海防。
总理衙门不得不把收复新疆一事暂且放下,并由文祥郑重提出“切筹海防”之议。
大清国经过连年的内战,国库已空虚到极点。此时若想收复新疆,加强海防势必成为一句空话。而要加强海防,新疆怎么办呢?
东南海防,西北塞防,孰轻孰重?日本和俄国英国相比,谁的危胁最大?
慈禧太后拿不定主意,召恭王问主意。恭王也不敢贸然下结论。
慈禧太后于是让军机处拟旨并将文祥的折子随旨下发,遍询督抚及在京的文武百官,让大家共同拿主意。
圣旨下达,竟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只几天的光景,慈禧太后案头的奏折盈尺。
慈禧太后先捡自己喜欢的人的折子看。
她最先翻开的是湖北学政张之洞的折子。
张之洞是直隶南皮人,字香涛,出身探花。张之洞不独笔下功夫好,字写得也周正,只因人长得有些丑陋,没被点成状元。
张之洞的折子分析了大清国的实际情况,不同意文祥的看法,认为西北塞防大于东南海防。
张之洞论证说,日俄相比较,俄国的野心和实力均大于日本;新疆一旦弃守,肯定被俄国据有,西北门户势必洞开,大清国将永无宁日。
张之洞认为,一个新疆根本满足不了俄国人的胃口,俄国占据伊犁为的是占据全疆,占据全疆就是为了整个大清国。而日本则不然,日本要的是台湾。设若日本当真占据了台湾,他的胃口也吞不下整个大清国,因为实力所限也。
慈禧太后合上张之洞的折子,又顺手翻开李鸿章的折子。
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字少荃。李鸿章目前是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是北洋水师的主要创办人。他同时又是总理衙门恭王之后的外交大臣,配合恭王负责大清国的外交事务,是目下当之无愧的重臣。
李鸿章折子的论调与张之洞正好相反,完全站在文祥一面,认为海防为重,塞防为轻。
第二章 海防塞防大讨论(二)
李鸿章的折子这样写道:“文祥虑及日本距闽浙太近,难保必无后患,目前惟防日本为尤急,洵属老成远见。该国近年改变旧制,藩民不服,访闻初颇小哄,久亦相安。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议。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煤铁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以外,日本则近在户闼,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大患,今虽勉强就范,而其深心积虑,觊觎我物产,人民之丰盛,冀幸我兵船利器之未齐,将来稍予间隙,恐仍狡焉思逞。是铁甲船水炮台等项,诚不可不赶紧筹备。”
李鸿章开篇先称赞文祥所议是“洵属老成远见”,然后便开始讲述日本由弱变强的经过,以及加强海防的必要性,称“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以外,日本则近在户闼,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大患”。
论及西北塞防,李鸿章这样说道:“新疆各城,自乾隆年间始归版图,无论开辟之难,即无事时,岁需兵费尚三百余万,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厄,己以不值。且其地北邻俄罗斯,西界土耳其天方波斯各回国,南近英属之印度,外日强大,内日侵削,今昔异势,即勉图恢复,将来断不能外守。酌度情形,俄先蚕食,英必分其利,皆不愿中国得志于西方,而论中国目前力量,实不及专顾西域,师老财痡,尤虑别生他变。曾国藩前有暂弃关外专清关内之议,殆老成谋国之见。今虽命将出师,兵力饷力万不能逮,可否密谕西路各统帅,但严守现有边界,且屯且耕,不必急图进取。两存之则两利,俄英既免各怀兼并中国,亦不至屡烦兵力,似为经久之道,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孰重孰轻,必有能辨之者。此议果定,则已经出塞及尚未出塞各军,似须略加覆减,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其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否则,只此财力,既备东南万里之海疆,又备西北万里之饷运,有不困穷颠蹶者哉!”
一句“即无事时,岁需兵费尚三百余万,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厄”,一句“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便表明了新疆与台湾在李鸿章心目中所占的地位,李鸿章于是顺势提出“只此财力,既备东南万里之海疆,又备西北万里之饷运,有不困穷颠蹶者哉!”
慈禧太后把李鸿章的折子放到一边,顺手翻开湖南巡抚王文韶的折子。
王文韶和张之洞的观点一致,认为塞防为重,海防为轻,俄国的威胁大于日本的威胁。
王文韶说:“目前之计,尚宜以全力注重西北”,“但使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则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
慈禧太后把王文韶的折子推到一边,反手又拿过李鸿章的折子看起来。
李鸿章是已故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得意门生。李鸿章人长得漂亮,会办事,知道孰轻孰重,是大清国无可替代的外交奇才,许多外国人不买恭王的账,但却买李鸿章的账。李鸿章在慈禧太后的心目中份量重,李鸿章说的话不管对错她都爱听。别人上的折子她喜欢时能看一遍,不喜欢时她只扫一眼便推给恭王,但李鸿章上的折子她必要看两遍乃至两遍以上,方才罢手。
慈禧太后把恭王传来,让恭王把李鸿章王文韶张之洞等人的折子誊抄给各地督抚讨论。
一月后,各地督抚的奏折二次飞向京师,仍各持己见。
慈禧太后一篇接一篇地看折子,越看越不得主意。
这时,大内总管慈禧太后身边最当红的太监李莲英悄悄地走进来,笑着说道:“老佛爷,兰州的八百里快骑到了,是陕甘总督左宗棠的。”
慈禧太后把手头的折子放下,叹口气道:“让他们递进来吧。”
李莲英忙答应一声,快步走出去。
左宗棠的折子飞快地递了进来。
慈禧太后把左宗棠的折子翻开,慢慢地看起来。
李莲英绕到慈禧太后的身后,轻轻地为太后捶背。
慈禧太后抬起头,自言自语道:“左宗棠倒是比以前老成多了——他这个折子呀,还真得让王大臣们好好议议。李莲英啊,传恭王。”
李莲英急忙答应一声,随后高喊:“太后懿旨,传恭王!”
外面一片声地呼应。
左宗棠在折子里究竟说了些什么,竟然让慈禧太后如此兴师动众?
左宗棠的折子题目是: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粮运情形折。
左宗棠的折子开篇便这样写道:“窃维时事之宜筹谟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左宗棠随后又道:“今之论海防者,以目前不遑专顾西域,且宜严守边界,不必急图进取,请以停撤之饷匀济海防;论塞防者,以俄人狡焉思逞,宜以全力注重西征,西北无虞,东南自固。此皆人臣谋国之忠,不以一己之私见自封也。窃维泰西诸国之协以谋我者,其志专在通商取利,非必别有奸谋。论者乃欲撤出塞之兵,以益海防之饷。臣且就海防应筹之饷言之。始事所需,如购造轮船购造枪炮购造守具修建炮台是也;经常之费,如水陆标营练兵增饷及养船之费是也。闽局造船渐有头绪,由此推广精进,成船渐多,购船之费可省,雇船之费可改为养船之费。论者乃议停撤出关之饷匀作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