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第156章


万人。
可黄龙和吴三桂一样,压根不信!虽说黄龙见识过这只海寇的战斗力,可那打的是海战,还是步卒对步卒,自己这边虽然败得惨了点,但那至少没一败涂地,折损兵力不过千余人,其余的都是被打散的,三两日就能召集回来,至于上次旅顺,那也是女真汉军吃了被偷袭的亏,又不是实打实的女真人。
所以黄龙这才不信,一样是按着大明的惯例,抽出了九成写成了奏章,一日都没耽搁就给发去了京城。
于是,半个月后,朝廷先后收到了两份战报,都是报捷,里面的数字让正焦虑剿灭陕西各地义军的崇祯面色一变,一旁伺候着的王承恩哪能看不出陛下是大喜,而不是大怒。
虽然说这个主子有些喜怒无常,动则凌迟处斩,但不管怎么说都算是个勤政的君上,王承恩虽说只是个太监,但伺候皇上久了,哪能不学会查言观色。
“好,好,好!”崇祯连说了三个好字,王承恩赶紧应道:“恭喜陛下,洪总督果然不负众望。”
“王承恩,这次你可猜错了,呵呵。”崇祯显然心情很好,又从奏章拿出一本来翻看,里面竟然还是一模一样的内容,不同的是这一份要仔细得多。
是皮岛总兵黄龙上的奏章,和吴三桂离得太远了,却同一时间发来奏章,虽然看上去巧了点,但应当是事实。
也就是说,这份吴三桂送来的战报自然不会是假的了!
“奴才知错,那不知是哪位总兵立下了战功。”王承恩是太监,自然知道怎么顺着皇上的话往下讲,虽说此时让皇上亲口提出此人的名字有些不妥,可伴君如伴虎,王承恩自然知道这话该怎么往下说。
“一个总兵都不是,哈哈。”崇祯笑了笑,倒是一脸兴趣的看着王承恩,显然是想让王承恩继续往下猜。
“哦?不知是哪位游击?哪位将军了。”王承恩心中微微一叹,皇上好几个月未这般开心过了,自从陕西闹了事,再加上关外的形势一日不如一日,怕是这等笑容,那是许久未见了,王承恩此时心中倒是比崇祯还要百感交集。
“错了,错了,王承恩啊,你就别猜了。”崇祯拿起奏章,倒是毫不避讳的拿给了王承恩。
王承恩赶紧身子往后面一缩,道:“皇上莫要害奴,若是被那帮子大学士看见了,少不得又要挨骂。”
王承恩这么说,眼也就一下都没忘奏章上看,这事说起来可是可大可小的,那帮子朝臣若是知道皇上将奏章拿给他看,就算是一时兴致所致,怕他王承恩少不得要挨上一些翰林御史们参上一参。
“你啊,就是胆子太小。”崇祯心情好,也就不打算和王承恩计较,而且这个家伙向来如此,而且刚刚的举动也确实不妥当,也就不再强求。
“那些鞑子的后头冒出了一根刺,不但打得女真鞑子溃不成军,这还拿回了复州、金州等地。”崇祯拿起奏章道。
“可是皮岛总兵黄龙?”王承恩脑子里灵光一闪,可随机又想起刚刚皇上说了,不是总兵,甚至不是什么游击,守备立下的功劳,所以这话自然就不成立,赶紧看了眼崇祯,果然见崇祯似笑非笑的看着他。
“陛下,老奴可就真不知道是谁了。”王承恩只得明言,只是这一番下来也算是让崇祯兴致足了,倒也不打算再这么让王承恩猜下去,君臣间的游戏,偶尔玩玩就行,特别是这种内臣,就是再宠幸,也要有个度,崇祯心里自然明白这个理,好在王承恩平时也知道分寸。
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动(三)
“吴三桂的奏章里倒是没提名字,不过黄龙的这份奏章里说的很清楚。”崇祯这话说的有些怪异,可也是事实,相比较吴三桂,皮岛总兵黄龙在崇祯心里的地位确实低上不少。
虽说这两人都是总兵,可一个守着山海关,辽东的军备几乎就是他抓着,一个守着孤岛,几乎就等于空顶着个总兵的头衔。
而且更别说黄龙自从走马上任后就很少上奏章,这次突然和吴三桂一道送来奏章,而且内容还大致相同,自然要惹得崇祯疑虑。
要不是心知这两人怎么着都不可能是朋党,怕那些个御史的笔头子就有的写了!
黄龙的奏章字数不多,可胜在全面,没那么多文绉,平日里崇祯倒是不太喜欢这些太直白的文字,可这次也就顾不上这么多了。
崇祯一个字一个字读,王承恩自然不会错听一个字,里头一个陌生的称呼让王承恩眉毛一挑。
“辽东义民方成。”
虽说是被称之为辽东义民,可这从名字就能看得出来是大明人,少不得就和那个前东江镇总兵毛文龙一般,怕起的作用也是一样,想那毛文龙不也曾背地里拿下鞑子的镇江不是?
而且这个义民拿下的是金州、复州,奏章上此人更是打到了盖州,离着女真人的盛京,路程也就是北直隶到北京城的距离!
也就是说!关外的鞑子这次可是险些丢了都城!
再加上吴三桂和黄龙的奏章上都用春秋笔法写成杀真鞑子一千余人,伪鞑子千余人,这也是朝堂上的惯例!崇祯可不会真的派人去检查到底是不是这么多人数,虽说没见到人头,崇祯心里还有疑惑,可这既然吴三桂和黄龙一起上了奏章,自然也就不能忽视,心里正想着怎么处理怎么回事,或者说,该怎么赏?
“陛下,此人若是用得好,当是另一个毛总兵。”王承恩小心翼翼的道,他自然知道崇祯心里想的是什么,可不管怎么说,这话也该说出来,要不然皇上若是一时昏头做错了事,那可就是天下受了害。
王承恩虽说只是个太监,却也称得上大明一朝不多的好太监之一,甚至最后还陪着崇祯一起上了吊。
“毛文龙?”崇祯略微皱起眉头,这个名字让他想起袁崇焕,那毛文龙可就是死在袁崇焕手上的,至于袁崇焕,崇祯可一直当做平定辽东的唯一人选,此人当初就说出五年平辽的壮语,最后却被发现乃误国书生。
“毛总兵在的那几年,关外的鞑子可不敢轻举妄动。”王承恩小声的提醒道,这些事虽然他也是听说,但也是事实。
崇祯不再言语,想来正在想着处理的法子,至于王承恩自然也就不敢多说,说到底他只是内臣,如今已经到了尺寸,这最后的抉择权可还是留在崇祯的手上了!
“让兵部派人去黄龙那跟那个方成要人头,这若是真的,少不得要重赏。”崇祯略微沉吟一番,这才出言道。
此却也是最妥当的法子,若是兵部验了人头无错,到时候再派封赏不迟,说不定让步兵直接带着圣旨过去也行。
只要是真能让女真鞑子入不了关,崇祯倒是不吝啬高官厚禄,只要不伸手跟他要钱就行!
如今的大明户部仓库,可已经空的可以跑老鼠了!
君臣二人三言两语算是把朝廷的事决定了下来,崇祯并不在意,王承恩却吓得一背后的冷汗,要说平日里他可从来没如此多舌过,这次也不知怎么的鬼使神差,他就多说了几句!对王承恩来说,这可是大忌!
崇祯决定了的事自然也就没什么人反对了,可这还是引起了朝堂上的轩然大波,这倒不是反对崇祯的圣旨,而是对于吴三桂和黄龙这两个总兵奏章里内容开始反复争吵,鞑子真死了上千人?还是伪报?这若是真的,赏倒是无所谓,就算不是真的,兵部派去的人自然会查验个一清二楚,到时候再赏也不迟!
至于远在金州的方成可不知道大明朝堂上,正为了他这个‘无名小卒’吵得热火朝天,原因仅仅是奏章上鞑子人数的多少。
他们可不知道,这份奏章上的人头那得再夸大个十倍才是,但若是让这些君臣们知道了,怕是除了压根不信外,连吵都懒得吵了!
反正现如今只是兵部派人去辽东验查人头,如今的兵部尚书是洪承畴,可偏生洪承畴又是五省总督,如今还在视察五省,根本不在京城,所以兵部自然也就是下面的各个侍郎做主。
要说这出使辽东要摆在以前可实实在在是个热门的差事,不管是兵部去辽东验人头,还是户部发饷银,下面的官吏都是抢着要去的,主意的原因就是,有银子!
兵部属员去验人头,下面的封疆大吏为了堵住那张嘴,少不得要拿出银子意思意思,这好歹还是封疆大吏,那数目就不会少了去,至于户部发饷银,那就更不用说了!
那些个几十万两的饷银,就是从中抽了个十分之一,可都是好几万两的银子!虽说不会都落到口袋里,不过毕竟过了手,那就得少上一部分不是?
可这次不同,虽说还是验人头,验的却是一些海寇弄来的,和大明的封疆大吏没得比!虽说皇上说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