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蒸之世》第55章


饭后则是公子起爱吃的蜜渍果脯。这个时代没有蔗糖,但是蜂蜜和饴糖还是有的。所以有这样的甜品并不出奇。
吃完饭之后,就到了学习时间。
公子起自称“失忆”倒也不是完全地撒谎,他莫名其妙地当了十几年地精,之前十四年的人类贵族教育自然是忘得差不多了,现在需要好好地补一下课。
今天给他补课的正是昨日中了昏睡术的徐小史,大概昨天睡得很好,他看上去倒是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
公子起在心中暗暗庆幸,要不是另一个自己……啖母者万尼科夫的法术走了样,这位年轻的历史学家肯定扛不住九级法术“律令:死亡”,真的就会死掉的。
徐小史这个氏名中“小史”也不是随便起的,虽然徐国已经灭国了两百余年,但是族中还会挑出专人担任“史官”,负责保存以前遗存下来的典章和法令,实际上就是族谱。
《周礼?春官宗伯?司巫/神仕》里面说的明白,小史这个职务是“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若有事,则诏王之忌讳。大祭祀,读礼法,史以书叙昭穆之俎篮。大丧、大宾客、大会同、大军旅、佐大史,凡国事之用礼法者,掌其小事。卿大夫之丧,赐谥,读诔。“。
就是说小史掌管着王国和王畿内封国的史记,撰定帝系和世本,辨别昭穆(父曰昭,子曰穆。)的次序。国中有大事的时候当太史的助手,而小事,比如卿大夫死了,他可以直接替君主拟定谥号,代君主参加葬礼宣读诔(音累,意哀悼词)文。
作为历史学家,他给公子起补得课自然就是历史。对公子起这样的贵族男性来说,不知道自己祖先的历史那就跟文盲差不多。
上古结绳记事,后世易以书契,所以书和史很多时候是同义词。
“今日下臣要讲的是商宋两朝的国史。”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这开头一句诗公子起就觉得耳熟的很呢。
当然了,作为商宋王位继承人怎能不知道六百余年殷商的十七世、三十一位君王,还有这七百余年殷宋的二十五世、三十二位国君呢(兄终弟及算是一个世代的,所以世代数目少于君王)。
其实在商和宋之间还有一个殷人的国度……邺国,周武王发把商朝首都……朝歌(河南安阳)封给了帝辛之子武庚,是为邺国。不过在周武王死后不久,武庚就联合管叔、蔡叔和霍叔这三位周武王的兄弟,还有徐国这样的忠心小弟,发动了著名的“三监之乱”。因为“三叔”原本都是武庚的监视者,因此而得名。后来周公旦亲率大军把武庚他们给干掉了,邺国也一代而终。
两者相加足足绵延了一千三百多年,四十一世(注1)!
注1:有人会发现17+25=42,其实这不是计算错误,而是因为殷商末代帝辛和殷宋开国微子启是弟兄,所以他们算是一世的。)
第十七章 明君帝辛
殷人始祖乃是帝喾的妻子简狄吞下玄鸟之卵后生下的契。
契这个男娃长大之后,成为了一位相当厉害的通天巫觋。他因为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就被舜帝分封到了商地为阏(音恶,壅塞的意思)伯,赐姓子氏。从阏伯这个封号就可以看出,他的分封确实和治水大有关系。
然后商部落出了一堆名字里面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首领,到了商汤上台的时候,他率领臣服于他的邦国在鸣条之野打败了夏桀从而建立了商朝,所以这场立国战争被称之为鸣条之战。
由于殷商之君全都是大觋(音喜,意男性巫师。),在汤武革命之后就出现了一个“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的天邑大商。
在此之后,商王朝又出了一堆名字里面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国王,在距今八百多年前传到了一位叫做帝乙的国王手中。
帝乙的儿子们之中有三个同母兄弟,就是微子启,中衍和受德。受德这个老幺年纪比两位哥哥小了很多。
后来帝乙想让长子微子启当太子。这个时候太史就跳出来说,他们三位的母亲在生微子启和中衍的时候不是帝乙的正妻,她当了正妻之后才生的受德。所以从礼法上来说,受德才是嫡长子,应当立他为太子。
帝乙认为他说得对,于是老幺就成了太子,最后继位成了帝辛。
徐小史很肯定地告诉公子起,商朝末代之主帝辛乃是一位大大的……明君仁主!
说到这里这位有良心的年轻历史学家不由得须发皆张,慷慨激昂了起来。
虽然帝辛在牧野之战中被夏朝余孽周人击败而身死国灭,但是这并非是他的过错,而是敌人太狡猾太不讲道义。
首先,牧野之战前的商王朝没有一点灭亡的末世气象,反而可称得上是政治清明。帝辛既没有沉溺于醇酒妇人之中,也没有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更没有大杀忠臣苛待下民。至于什么酒池肉林,炮烙虺盆,剖腹判子,断骨验髓什么的更是胡说八道,纯粹是造谣污蔑。
帝辛不但是位明君,而他皇后妲己端庄贤淑,根本就半点狐媚子的影子。这完全都是篡逆者的污蔑之词。
其次,那个奸诈无耻卑鄙邪恶的小人,嗯,其实就是周武王发和他的狗头军师吕尚(氏吕,姓姜,字飞熊。),是采用不名誉的偷袭。
事实上,在牧野之战发生之前,帝辛正亲自率领十万大军,战斗在和东夷、淮夷和虎夷的第一线上。到了正月(殷人以阴历十二月为正月),大商最为隆重的祭祀就在这个时候举行。所以,帝辛回王都主持祭祀,并没有带着大军随行。面对着周军的突然袭击,仓促之间他也只能征发奴隶。
要知道,这些奴隶大部分都是他刚通过战争方式掳掠来的夷人,哪里会为商王朝卖命。也就是说,号称七十万的商朝“大军”只是数量众多的乌合之众,当然打不过周军的五万雄师。
最后,最让人不可容忍的是,周武王发竟然违反了“不列不战”的战场规则。没等帝辛仓促组织起来的奴隶大军列阵完毕就率军掩杀,通过一场混战生擒了这位仁君。
商周之交时代的战争还带着仪式性战争的特点,有很多具有“骑士精神”的战场规则,比如什么不列不战,半渡不击,晦日(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不战,丧期不伐,不杀黄口(十五岁以下的儿童),不获二毛(六十岁以上的老者)等等等等。
徐小史最后总结道:“呜呼,一代明君,就此陨落。”
然后他就开始上私货了:“诸姬明有宗法纲纪,实则骨肉相残,正因为周人自相残杀乃有如此礼崩乐坏之乱世。”
“公子须当谨记,周人贪婪狡诈不可信也,殷徐两国才是真正的盟友!”
徐国是伯益之子若木建立的。伯益又称大费,乃是黄帝的第五代孙,东夷嬴姓的始祖。除了徐氏彭氏之外,现在的赵国和秦国的祖先也是他。
若木是伯益次子,还是一位强大的佥泽虞官。他和殷人始祖阏伯契一样,也是因为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了徐地。
徐国曾历经夏商周三朝,算是当年淮泗之地首屈一指的东夷大国。他们不但是殷商王朝最大的方国,还是殷人铁杆的盟友。因为在整个殷商王朝时期,他们有着共同的敌人,就是淮河流域的各个东夷部落。
在商朝灭亡之后,徐国不但帮助帝辛的儿子武庚发动了“三监之乱”,其后和周朝诸姬一直征战不休。当时周公旦之子伯禽所创立的鲁国因为惧怕徐国的进攻,连国都的东门都不敢打开。
徐驹王一度打到了黄河边上,这就是“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到了徐王偃的时候,他差点打进了洛阳,不过最后还是被周穆王击败,徐国这才开始臣服于周人。
这也是徐国最为风光的极盛之时,他们当时有三十二个属国,占据了整个江淮地区。
可惜在两百多年前,徐国被吴王阖闾(公子光)所灭。不过徐国嫡脉在当地根深蒂固,仍然还是大夫这样的贵族。
现任的徐氏族长便是少妃益阳夫人的父亲,公子起的外祖父徐辟字伯开,他在楚国出仕,却把女儿嫁给了宋王偃当侧妃。
如果换了两三天前的公子起听了徐小史这样的良青历满带着激情的私货之后,必定是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即带兵消灭诸姬这样的侵略者,让我殷商正统大宋混一天下……
不过当了二十多年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