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贼》第360章


他摇羽扇,喝襄阳茶,临机制敌,从容不迫,平素之种种作为也的确是以孔明自许的。
姚好古笑道:“洪大人栋梁之才,有孔明遗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实为我等为臣子的楷模。不过主公说的也对,洪大人诚为我海东之柱石,平素多注意些休息,把身体保养好了,也是尽忠呀。也才能更好地为主公效力。”
邓舍亲手扶了洪继勋起来,训诫王老德等人,道:“尔等臣子,需以洪先生为榜样楷模,不但要尽忠职守,更要有远见的眼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需得学会见微知著,无论用事行省,抑或下去地方,都不可懈怠。”
王老德等人俯首应是。
洪继勋的条呈,洋洋洒洒数千言。简而言之,分为六条。
首先,仍以王祺为高丽国君,依旧称王,要求他向宋递交降表,表示自愿请为属国。前期,留他定居平壤。待南高丽局势稳定了,邓舍迁省治去辽阳后,可以视情况,或者依旧留他在平壤,或者带着他一起去辽阳。
他的王后是蒙元宗室魏王阿木哥之女,鲁国大长公主,当废除其位,以王祺去年才纳的惠妃李氏为后。
其次,名义上,高丽降军悉数拨给王祺指挥。高丽的军制,设有“重房”,凡二军六卫等诸军的上大将军皆会其中,是为其掌管军队的所在,权力甚重。废“重房”,置总统高丽诸军府,掌高丽降军。任亲信为总统。文华国一直坐镇平壤,他是最好的人选。
高丽降军分两种,一种是如庆千兴这样投降较早的,一种是如东线之丽军主力,投降较晚、或者即将投降的。总统府管的是后者,将之打乱,重新编制。凡所得南高丽城池,驻防的任务,交给前者。待后者重新编制完成,牢牢地掌握住了,可以调往北界,担负屯驻之责。
如王京这样的重镇与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城池,则仍由汉军驻防。
对这一套的驻军计划,洪继勋用了十五个字来概括:北人戍南地,南人戍北地,汉军处枢纽。如此一来,既保证了地方的驻军,又减轻了汉军的压力,虽扩地千里,不致于分散兵力,无损海东的主要战力。
再次,迁王京的群臣家眷,悉数来入平壤。命王祺向南高丽各地宣示王旨,命令抵抗者停止抵抗,命令顺从者服从海东的接管。仍有顽抗的,视为叛逆,或者由海东帮助出军讨伐,或者发大都督府兵,给以剿灭。
再再次,凡服从命令,愿意接受海东管辖的地方。地方官员或者不动,或者如驻军的制度,调往北地,与平壤、双城等地的官员对调,有条不紊的将他们全部淘汰下去,换上忠诚海东的丽人。比如邓舍召集入清华馆内的那些个北地儒士,江东尹权之流,慢慢的都可以放出去,往南高丽做官。
并且往每座城中,都派去几个汉人官员,一来监督地方,二来宣扬汉、丽一家,办学校,重教育,一如平壤旧制。要争取彻底灭绝高丽文化,达成化丽入汉之目的。
这一项工作,是重中之重。
这些官员的对调、任命,统统以王祺的名义。
再再再次,以海东行省的名义,减免南高丽赋税,给百姓实惠。南高丽土地兼并严重,对此,不能再像当初取北高丽时一样,大肆杀戮大地主,强夺其田地,分给百姓。因为需要争取到他们的支持,要让他们觉得,换了个主子,对他们其实没有什么影响。甚至,减免赋税,让他们觉得好像反而比以前更好了。
至于没有土地的百姓,可以迁他们入辽东。辽东人少,有大片大片的荒野等着开放。这样一来,一则减少了大地主们的阻力,二则减少了南高丽的人口,三则开发了辽东。迁入辽东的丽人,与汉人混杂而居,也更有利加快对他们的汉化,消弭彼此民族之间的隔阂。
这是从经济出发争取民心。
再再再再次,为了表示南高丽与海东的友好,即日可行大宥。大宥即为大赦,因为高丽是属国的身份,国家层面上低了一格,所以赦称为宥。同一时间,招办科举,并比往年之科举,增加录取上榜的人数。凡录取的上榜的,一概授之以官。优异者,拔擢入海东行省。
这是从政治上,争取民心。
邓舍将洪继勋的条呈,交给姚好古观看。姚好古看过,又提出了几点的补充。
第五十一章 杀放
姚好古的补充:
“洪大人着眼多在军政,经济、文化上似还有一点可商榷的余地。臣以为,南高丽富庶,而北高丽较为贫困。主公可以允许南北高丽商贾自由往来。依我对山东、江浙等地的通商惯例,凡北地急需之物资,一概给以减税。加强百货的流通。使南高丽的百货源源不断地流入北地。
“收南边盐场、铁矿等,转移到我海东之手,由行省左右司来插手控制。使得南高丽的财富,也可以源源不断地流入北地。此其一。
“文化上,诚如洪大人所言,我们要大办学校,提倡汉话。不但如此,对南高丽民间之办学,我们更要严格控制。不经许可,禁止私办书院,包括村学、社学、家塾、义塾等等,只要涉及教育的,全部要纳入我海东的掌控之中。争取做到凡求学之士子,开蒙之学童,都来我海东所办的学校。
“高丽伪主王祺,其祖本为我辽东王氏。这一点,可以在条款中开篇点出。用他的口气,表示承认,追溯祖先,以示归根。高丽人的姓氏,本有许多来自我中国。例如高丽吴姓之祖,本为汉时乐浪郡的太守吴凤;孟姓之祖,本为孟子四十世孙;诸、葛之祖,本孔明二十世孙。林、柳、车、卢等等诸姓,也全是来自中国。
“主公可以借王祺承认其祖本为汉人的机会,在高丽民间掀起一股追本溯源之风。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叫他们以为汉人之后为荣,叫他们以为汉人为荣。从而,使得他们自发自觉地化丽为汉。此其二。
“在条款中重点指出,蒙人、色目人,实为汉人、丽人之共敌,渲染铺陈蒙古人、色目人对高丽造成的危害。使得汉阳府等地的亲元党人没有立足之地。
“并且,高丽依附蒙古已久,自忠定王以下,历代之王后皆蒙古公主,历代由蒙元而仕高丽的亦有不少。南高丽的王京、汉阳及繁华风流的名城大邑,多有蒙古人、色目人。他们倚仗蒙元之势,虽然近年来稍有收敛,但是九成以上,富甲一方。可以没收他们的家产,动员南高丽的百姓将之诛绝。转移高丽人的视线。此其三。
“其四,可以加强通政司,专门设立一个南高丽衙门,往南高丽广布密谍。百姓人等有检举揭发图谋不轨的,给以重赏。有所犯事之人等,抄家灭门。如此恩威并举。霹雳手段方显出慈悲心肠。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此举一开,举报者必然不绝于道。主公得提醒通政司,不可滥杀,必须把这个抄家灭门的数目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比例内,不要太多,以免过犹不及,反而引起丽人的反感。
“凡所抄没的家产,半给揭发之人,半收归官有。
“至于抄没的土地,南高丽豪富人家,所有的田地往往越郡过县,并及上述第三条中,所没收的那些蒙人、色目富人家的土地,不妨何在一处,三分给当地之无地的百姓,三分官有屯田,三分给汉人。汉人可从北地、辽东等处迁入。
“其五,以王祺的名义,选南高丽百官子弟入侍。凡五品以上,必须遣其嫡长子入平壤,无子者,兄弟并兄弟之子亦可,无子无兄弟者,其宗亲亦可。扩大质子营的规模。这样,一方面既可以加强控制,另一方面又能汉化这些官员的子弟,收为我用。”
姚好古的这五策,已经不止是条款的内容了,还包括了一些日后可行的施政方针。
邓舍听了,觉得很好。姚好古考虑的面面俱到,没有甚么值得修正的地方。又让王老德、行枢密院的那几个官员说了一下个人的看法。他们或者搞谍报,或者了解南高丽的军事力量,能在可行性上给一点意见。
洪继勋也加入讨论。
几个人细细商议了一回,先把条款草拟定下。有关日后施政方针这一块儿的,邓舍叫姚好古另起一个条呈,下发到左右司,让他们补充完善,等搞定了东线丽军的主力,平定了汉阳等地之后,再具体落实。
南高丽的施政重点、应对策略,就此由以军事为主,转入了以政治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阶段。行枢密院的几个官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