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明》第448章


“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敢有丝毫不实信不信本督活剐了你!”
那丁口诚惶诚恐,拼了命的喊道:
“家主,安平城破了,水师没了,步军没了,府库都被他们抄了,咱们郑家完了,完了!!!”
听到这撕心裂肺的喊声,郑芝龙脑子都忽悠一下,直感觉眼前天旋地转,当场捂着头晕倒过去,幸好后面的家将们还算机灵,连忙上去将其拥住。
“哈哈哈——”
“这就是郑家吗,真是废物!”
山东军的将领们忍气吞声在这装孙子装了好几天,终于等到郑家玩完这一天,怎么能不将胸中愤懑全部发泄出去。
王争听到周围肆无忌惮的嘲笑声也没有横加阻拦,相比于身边诸将,听到这个消息后,自己心口的巨石一样是落了地。
王争先是微笑,后来干脆哈哈张狂的大笑起来。
郑家带来的雇佣军虽然人数有几万,但郑芝龙忽然晕倒,一下就是群龙无首,昆仑奴和倭人开始作乱,洋枪队接不到主家的命令,则是随大流的逃亡。
平日里醉香梦死的青楼,这时候却忽然间成了混战最中央的地方,山东军的战将们和郑芝龙带来的家将们抽出刀厮杀在一起,是不是有人惨嚎着轰然倒下。
这种战斗可不是兵士间的乱战,在场每一个山东军将领都是战将一级,身上都有赫赫战功,而郑氏的家将也是多年以来跟随郑芝龙横行海上,算是势均力敌的战斗。
不过混战之中,郑家的家将们无论人数还是近战搏杀,实际上都严重处于下风,山东军在苏州城内外有明威中军四万余员战兵,这就已经比全部郑家步军的人数更多。
除此之外,苏州城防营又驻有三万外系兵将。
还有为了将郑家步军全部围死在这里的其余兵马,像是松江府的外系兵马主将就奉令出动了两万余名外系兵马,还有常州一带的外系兵马,同样动用了几万的数量。
山东军在郑氏步军来之前,就在苏州府周围设置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包围圈,郑家进去和谈之后立即将口子封紧,可以说这次王争为了彻底消灭郑氏,动用了空前的兵力。
仅仅安平城就有南部军、西部军、东部军三十万兵马合围,为了封锁苏州沿线,又动用了包括明威中军在内的各州府外系兵马。
且不说这次山东军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还有财力,单单从战果来看,这次战役是极其辉煌的,并且也是奠定王争日后一统江南,改元建国的关键性战役。
郑氏步军在苏州内外被山东军各路兵马合围,这种时候就不会有人担忧郑氏步卒有多么勇猛,大多数人在意的只是军功。
俗话说痛打落水狗,不仅山东军内外系兵马想争夺军功,对那些还没有归附,但计划着归附王争的江南其余朝廷兵马来说,这次显然是千载难逢提鞋效力的机会。
面对占据绝对优势的山东军,郑氏花费巨资组建的雇佣大军并没能发挥出他们预想中的战斗力,反倒是一触即溃。
不过这次和安平城的战斗不太一样,上面传下来的命令并不是赶尽杀绝。
山东军对郑氏亲族丁口一概杀无赦,对倭寇更是恨不得五马分尸,但占据大多数的昆仑奴,只要肯放下武器投降,就可以将他们改编。
。。。。。。
醉香楼内的厮杀中,山东军阵亡了两名身经百战的大将,其余几乎人人带伤,郑家的家将们并不是无能之辈,在极其劣势的情况下,依然狠狠朝王争身上咬了一口。
但他们面对早就计划好全盘计划的山东军,能做到的也就只能是这么多。
事后统计,郑家三十余名家将,包括郑芝龙,郑家长子郑森,在醉香楼一战中被王争亲自率领的明威中军战将全歼。
说起来,这些人真是好样的,不愧是郑芝龙看中的亲信家将,在这种绝地竟然一个都没有投降,全都奋战到最后一刻。
王争将家传钢刀从一名郑氏家将身体内抽出来,默默环视一眼已经面目全非,全然不剩下一点意境的醉香楼,静静说道:
“传本候的话,今日在醉香楼内战死的郑家中人全部好生安葬,都是好样的,败给我们山东军,不冤!”
第五百四十三章:大顺北上,屠掠宁武
崇祯十七年二月份,山东军与安平郑氏在苏州爆发了一场冲突。
这本是小事一桩,但放在如今这两家庞然大物的身上,意义却又有所不同,一件小事的背后,却是王争和郑芝龙之间的搏弈。
山东军遂崛起于穷乡僻壤,战力却堪称天下至强,郑氏水师雄霸东南海域十数年,商旅船舶皆悬挂郑氏令旗,战船动辄上千,更是不可小觑。
这两方一个在陆,一个在海,终究是因为这一件小事而大打出手。
郑芝龙曾放出豪言,要集郑氏水陆之力碾压山东军,郑氏富可敌国,这番话属实在理,浙江、福建一带的人们并未觉得这里面有什么说大话的因素。
可江北和那些已经被山东军占领地区的人们想法却又不尽相同,他们对郑氏并没有印象,都只是当个笑话听听,因为但凡见到这支军队面貌的人,都不会觉得他们能打输。
事实证明,郑氏在山东军面前就像是石头面前的鸡蛋,一碰就碎。
山东军延续了以往闪电战的风格,三路大军分批南下,集结三十多万水陆兵马船只突然出现在安平城脚下,只是一天,安平便宣告易主。
传出来的消息让整个江南寄希望于郑家的别有用心之人吃惊不已,山东军在安平城内搜找了两天,并且派外系兵马驻守在这里继续搜寻。
据泉州的百姓传闻,山东军几乎将这一带姓郑的人全部斩尽杀绝,无论与郑氏有没有关系,都逃不过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不会有人多嘴去说什么,迎合大势,保住身家性命才是要紧之事。
山东军与郑氏在苏州的会商破裂,两方大打出手,郑氏步军在山东军的面前表现并未比流贼好上多少,几乎是个一触即溃的场面。
苏州一带到处都能见到山东军的内外系兵马挨家挨户搜找郑氏残余,这些人之中往往有一名幕僚府指派出来的文吏,他们捧着文册一个一个的核对人数。
要是哪家哪户突然出现了什么身份不明,并且还是近期忽然来到的人,一概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抓出去问斩,宁杀错,不放过。
从三月到四月底的时间里,山东军除了在江南出动大批城管局人员抓捕郑氏残余以外,更是一刻不停的分派各路大军接管福建、浙江等省。
郑氏的倒台,宣告着在整个江南已经再无任何势力能够掣肘王争的山东军,各地官军惊慌未定,山东军所至处几乎都是一片倒旗易帜的场景。
长期以来,山东军保持着良好的军纪,几乎没有任何将帅欺压百姓的事情传出来,前不久甚至传出四大战将之一的高亮为整肃军纪大义灭亲杀掉亲外甥的事情。
这种种的所见所闻,无不让江南百姓殷切盼望山东军的到来。
其实话说回来,山东军之所以在江南一带望风披靡,与一件事还是有很大的原因,那就是西北大顺的动作。
李自成犹豫了许久,最后还是受不了坐以待毙,在三月中旬集结大顺军誓师北上,看方向正是朝大明的北京城去了。
这个时间与历史上李自成北上足足差了两个多月,但结果似乎并不会有任何变化。
如今的朝廷已经无力自保,这是不争的事实,全国上下明廷的文武官员们都是惶惶不安,急于找到一个新的靠山。
如今天底下能和李自成抗衡的就属安东候王争,其它那些忠于朝廷的人并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要么上去殉国,要么下来归附山东军。
大顺军号称百万,实际上到底出动了多少人却根本没有人知道,但据传闻所说,人数其实并不少,至少会有三十万大军。
李自成行军的路上都是人头攒动,大顺军遇到的几乎和山东军在江南经历的场景一模一样,明廷各地将帅争相投降,一路过去几乎没有任何抵抗。
但是在三月下旬,李自成抵达宁武关的时候,却遭遇了超乎想象的顽强抵抗。
接替许定国继任山西总兵的周遇吉,亲自率领三万山西兵在代州沿线布置防御,并且接连向朝廷告罄,但此时北京已然无兵可调,居然只象征性的在保定调派了两千左右的兵员助战。
四月七日,太原沦陷,山西巡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