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明》第450章


“大明监军总管方正化在此,汝等贼人鼠辈趁国乱而纵兵,世所不容,日后必遭天谴报应!”
入城的大顺兵马先是寂静一阵,紧跟着却放声大笑,冲上前三下五除二的将这些守城太监乱刃砍死。
五月十日,大顺军由保定过昌平,抵沙河。
五月十二日,大顺军至高碑店,抵达北京城脚下西直门。
李自成下令以巨炮轰城,晌午时分挥军攻打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当日半夜时分,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宁门迎大顺军入城。
大顺军涌入复兴门南郊一带,与历史上不同的是,这次李自成并没有派太监去找崇祯议和,进入南郊外城后的第二天凌晨便下达了全线攻城的命令。
这场战斗略有规模,但其实并没有打上很久,大顺军潮水一般的冲杀向京师,守城的京营兵士早就吓的动弹不得,哪里还知道反抗。
在前些时日半个字都不说的兵部尚书张缙彦,这次却非常主动的打开正阳门,亲切的迎接刘芳亮所前锋。
李自成则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进入北京皇城,经承天门步入内殿第一道命令就是让部下寻找崇祯和太子的下落。
紫禁城后景山,歪脖子树下。
崇祯皇帝披头散发,看着眼前浓烟滚滚的紫禁城,却疯疯癫癫,傻子一般的笑了起来。
昨日夜间,崇祯皇帝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却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去找成国公朱纯臣,但谁曾料想,就连朱家皇亲都对他闭门不纳。
若洪武皇帝在天有灵,看见此景此景,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崇祯皇帝不得已,只能和太监们转向安定门,守军已经星散,各门各院的臣工府第皆是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
拂晓十分,远处火光映天,崇祯皇帝听到大顺军入城的喊叫声后,却在大明京师找不到自己的容身之处,只能跌跌撞撞的跑到内宫。
为了不让贼兵侮辱皇后、皇妃和皇家子女,崇祯皇帝看着最宠爱的周皇后和袁贵妃自缢身亡,又下狠心将十五岁的长平公主砍昏,刺死年仅六岁的幼女保使鳌?br />
最后,崇祯皇帝身边只剩下王承恩一个人。
这天整个北京城都刮起了凄厉的大风,虽然这些风呼啸的刮在脸上,但崇祯皇帝却丝毫感觉不到疼痛,他的心已经死了。
司礼监秉笔太监、大内总管王承恩和往常一样,静静的陪在崇祯皇帝身边,看着王承恩,崇祯皇帝忽然间想起什么,问道:
“承恩哪,你说前些时日,朕送到南京的旨意,王争收到了吗?”
王承恩强颜欢笑,上前扶住颤颤巍巍、行将就木的皇帝,语重心长的说道:
“皇上放心,王争这个武夫虽然桀骜一些,但却对咱们大明忠心耿耿,对清虏如同生死仇敌,只要有他在,那李自成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说到这里,王承恩也看向南京方向,说道:
“他一定能明白皇上的良苦用心,李贼和建奴可都曾是山东军的手下败将,天下江山还是有望的。”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点点头,向前几步站在一块巨石上,说道:
“承恩的话朕信!”
“承恩哪,朕先走一步了。”
王承恩再也忍不住,斗大的泪珠低落到地上,大声喊道:
“奴婢王承恩,恭送大明皇上!!!”
第五百五十五章:国姓齐王,统领天下
崇祯十七年五月十三日,大顺军攻陷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殉国,忠心耿耿的大内总管王承恩一同吊死。
甲申国难,天下震惊,延绵了两百七十六年的大明帝国,最终居然毁在了一个贩夫走卒的手里,北直隶几乎全部都是望风归降大顺。
眼下的形势,山东军尚归属于明廷,而李自成深得民心,又是第一个拿下北京城的草头王,已然是占尽先机。
在有识之士的眼中,李自成继位称帝,已然是天命所归。
江北一带,只有河南、山东、湖广几地巍然不动,其余几乎尽皆归降,大顺占据了江北的大片江山,李自成马不停蹄的下诏招降平西伯吴三桂与安东候王争。
大顺许诺二人为王,并且犒赏军银百万,以求正统。
五月十五日,一匹快马赶至南京脚下,守城的山东军什长看见对方是来自京师的缇骑,自然不好阻拦,只是稍加盘问便放其进城。
此缇骑名为李若链,乃是南镇抚司堂上指挥,他进城后来不及惊叹于南京城的繁华,被直接带至南京皇城武英殿。
当时王争还并不知道这回事,觉得李自成并不会冒险再去北伐,与李岩、顾君恩等几个幕僚府的文臣们商议。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殿上山东军幕僚府大臣们都是震惊不已。
如今距离安平灭郑已经过去了两个月,整个江南都握在山东军的手里,王争动用大批军力,大刀阔斧的把江南原明军裁的裁,改编的改编,全部都整改成外系兵马,已然是江南的绝对权威。
积攒了多年的衣甲和兵器不断装车装船发往各地,原本就繁华的江南,现下由于有了一个统一势力的掌管,更加变得欣欣向荣,趋于安稳。
这个统一势力,便是王争麾下的山东军。
山东军战兵一系控制了各地的皇亲王府,并且每一个城镇的将官都是由王争亲自指派,郑芝龙等人死后,王争遂向原郑氏家将洪旭抛出了橄榄枝。
洪旭奉命带着残余的郑氏水师停泊在太湖,看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能投降山东军,其麾下的郑氏残余水师被改编进入原本的两支山东水师编制内。
郑氏残余水师的不断改入编,使得山东水师威势大涨。
巨型战船近百,中型沙柏战船数以千计,海上的摊子也越来越大,不得已,王争下令在安平原郑府处成立海事局,杰姆为副局长。
海事局下有船舶司、海运司,专管水师战船兵械与海上货运之事。
山东军虽然对原郑氏宗亲赶尽杀绝,但却对郑氏残余势力不断抛出橄榄枝,显露出招揽之意,大批投降的昆仑奴都被妥善安置下来,不过现下王争正在为他们的编制而犯愁。
原郑氏雇佣的西班牙洋枪队经过协商,决定无条件为王争效力,谁都知道,其实所谓的协商不过是个脸面问题,王争那边就是赤裸裸的在威胁。
这个人不像郑芝龙,他不会与任何人去协商什么事情,也不会雇佣其它军队,给下面传过去的意思很简单,这支洋枪队要么在麾下效力,要么就去死。
王争看中的只是这支洋枪队手中的遂发火枪与早期西方加农炮,如果普及全军,山东军便会在这火器崛起的时代中迎头赶上,对战力绝对是很大的提升。
换句话说,山东军并不缺少精干的匠户,甚至还有杰姆等一批的洋人在其中安家落户,实在不行就卸磨杀驴,自己研究也并不会花费很大的周章。
这支洋枪队的首领明白这个道理,没有微词几句,便让杰姆转达效劳之意。
山东军和郑氏大为不同,郑氏不过是个海商集团,山东军却是各方面齐备的崭新政权,海陆大军何止五十万,差的不过是个名头,两方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郑氏之所以每年花大笔钱金银雇佣他们,除了郑氏对这点钱并不看在眼里以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郑芝龙本身。
郑芝龙信奉天主教,对西方传教士尤其尊重,最注重的便是道义和交易问题,人家来当雇佣军,而自己直接翻脸不认人强取豪夺,根本不是这个道理。
京师缇骑李若链进入武英殿的时候,王争和幕僚府文臣正在商议如何拿下台湾。
没错,就是如何拿下台湾。
山东军已经占据了整个江南,和大顺决战之前,自然不能在屁股后面放着一个台湾岛。
原本郑氏与荷兰东印度公司达成协议,荷兰东印度公司掌控台湾,在大员修筑热兰遮城、普罗民遮城两城,驻防近两千人。
交易内容是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只与郑氏合作,并且双方是平等交易,可以让郑氏人自由出入台湾,二者皆与日本交易,谋取暴利。
眼下的日本幕府统治无力,各藩正处于混战,只许荷兰人与其交易,郑氏拿下了交易权,这也是能富可敌国的一个原因。
郑芝龙除了因为发放海上令旗收取厘金,剩下的进账大头便是与日本、荷兰等国的交易,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