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1879》第495章


比如说文学大佬狄更斯,就曾经深受其害。
狄更斯的作品在英国定价2英镑,折合10美元左右,但是美国认盗版了之后仅售6美分!偏偏他的作品在美国极受欢迎,前后两次到美国访问的时候。狄更斯都提出应该保护版权,反而被列为政府和出版界不欢迎的人物。
在这方面,美国本土作家也不例外。
虽然他们看似受到了版权法的保护,但是别忘了,像马克?吐温这样的作家。作品在欧洲也颇受欢迎,但是他们同样得不到一分钱。更有甚至,英国人还盗版他们的图书卖到美国本土,给他们造成更大的损失!
所以在这封信中,柯南道尔的语气才会那么古怪。
福尔摩斯作为英国眼下最火的,在美国当然早就出现了盗版,而且销量非常的客观,这一点柯南道尔当然是知道的。所以他对此也分外的担心,担心约翰精心筹划的正版图书应为定价高昂等原因而损失太大……
也正是基于这种原因,约翰拿到福尔摩斯的版权后一直都没考虑过出版的事情。
不过就在刚刚过去不久的时候,情况终于发生了变化。美国人终于通过了,除了美国公民在美国以外出版的书籍不受保护之外,开始全面保护作家和出版社的版权。
当然,这一切都是利益驱动所致。
原本美国的盗版商都集中在纽约和波士顿,大家很有默契的遵循一个惯例,你盗版了一本图书之后,其他出版商就不会再插手,大家各自都有着各自的地盘。但是随着一个芝加哥公司的出手,一切都不同了——芝加哥人对所谓的行规根本就不屑一顾,直接把一整套欧洲名著整合起来,整套卖给希望拥有一点知识分子气息和社会地位的美国家庭,每本10美分!
数百本名著,瞬间冲垮了美国盗版市场!
价格战开始了,出版商们开始疯狂推出各种各样的文库,原有的默契瞬间瓦解。很快,撑不下去的老牌出版商们开始调转矛头,转而支持保护版权了。因为他们发现,扎实的根基可以让他们很容易联系上欧洲的作家们,如果有版权保护的话,远比芝加哥的土鳖们更有优势。
而东部印刷商工会的加入,彻底添上了最后一个砝码。
规模庞大的美国东部印刷商工会,一直都是国际版权法的反对者,理由是可以保证工作机会。但是随着不守规矩的盗版商入局,大量廉价的女工和童工开始冲击工作岗位,盗版保护的不再是印刷商工会会员了。
作家、出版商和印刷商,终于因为利益站到了一起。
的最终通过,让亨特拉尔出版社拥有了出版的底气,而凭借吸毒侦探在欧洲的大名,在潮流上紧紧追随英伦的美国本土,销量自然也就值得约翰期待一下了。说不得,亨特拉尔出版社也能接着福尔摩斯的东风火上一把!
而且……
福尔摩斯的北美版权,或许之前就是一个鸡肋,但是在美国人关于版权的法律出台之后,就完完全全是一个取之不尽的金矿了……u
第三十一章
“可惜,可惜啊!”
简单给柯南道尔写完了回信之后,约翰忍不住叹息了起来。 ?·
如果放在一百多年后,不,哪怕是五十年后,光是一个福尔摩斯探案集的出版以及衍生利益就是一笔疯狂的数字。看看后世的哈利波特和指环王,哪个影响力能和福尔摩斯相提并论?可惜的是这个时代连广播都没有,也就是一个图书出版可以做,无疑大大限制了它的价值,更别说还有那么猖獗的盗版了。
关于这一点,约翰从不怀疑。
来到纽约那么多年,约翰从来都不会用善意的目光去看待19世纪末的美国人,在他看来,这个时代的美国人是最没有节操的。简单的来说,上辈子国人天天骂的盗版啊、山寨啊、地沟油啊、三聚氰胺啊,失效疫苗什么的,在19世纪末的美国根本就不算个事儿!所以哪怕那个国际版权法已经出台,利益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转而支持正版,想要真正实施起来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得!得!”
“请进!”
“先生,我来拿信。”
海伦小姐推开门之后,小心翼翼的说道。 ?·每次看完这些信亨特拉尔先生都会有些烦躁,这让她分外的小心。不过关于这一点海伦也非常理解,毕竟处理这些信件确实非常烦人,作为秘书的她实在是再清楚不过了。
“嗯,都在这里。”
指了指桌上的那摞信件,约翰点了点道:“另外我写了一个便条,你帮忙给埃尔利希先生送过去……”
“不用了。”
就在这个时候门口突然传来了一个声音,让约翰不由得一愣。在两人目光的注视下,埃尔利希满脸笑容的走了进来:“不用让海伦小姐去找我,我这不是自己来了嘛!”
“呵呵,这可真是巧了。”
冲着海伦小姐点头示意了一下,约翰笑眯眯的站起身迎了过去:“而且看你这一脸开心的样子,应该是有什么好事儿要告诉我吧?”
“当然!”
兴冲冲的在约翰的沙上坐下。埃尔利希一脸的开心。
很少见到埃尔利希会有这种表情,约翰心中一动,连忙问道:“不会是……那位梅契尼科夫先生同意留下了?”
“哈哈,没错!”
用力的点了点头。?? ·埃尔利希哈哈笑道:“我就说嘛,任哪一个人在我们学校的实验室待了一个月之后,只要他依然有着对科学的向往,就不可能拒绝留下的邀请!梅契尼科夫先生当然也不例外,他终于还是同意留下担任我们免疫学的副教授了。”
“哦?那可太好了。”
眉头一挑。约翰也是喜不自胜。
如果要说起师资力量的话,亨氏综合医院现在无疑已经相当强大了。那些从欧洲挖过来的教授们不说,单就是约翰本人、埃尔利希、保罗和奥斯勒等人,都是各个领域的顶尖人物。但是像我们亨特拉尔先生这种不差钱的主,还能怕大牛们太多不成?现如今梅契尼科夫答应留下来的话,他就等于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两位大牛一网打尽,何等快哉?!
乐呵呵的点点头后,埃尔利希接着说道:“不过他希望能先回欧洲,向巴斯德先生亲自请辞,然后明年年底之前回纽约。你看可以吗?”
“当然没问题。”
这种小事情,约翰自然没有不答应的理由,立刻点头道:“事实上我们两个明年也要去欧洲一趟,不如到时候一起回来好了。”
“哦?你想去科赫研究所看看?”
埃尔利希眼前一亮,连忙开口问道。
对于大名鼎鼎的罗伯特?科赫先生,埃尔利希当然不会陌生。事实上如果不是有约翰提前邀请的话,埃尔利希最后加入的就是科赫的研究团队,直到后来因为学术理念不合才又离开了。如今埃尔利希在抗毒素血清和免疫学领域名声大起,同样关注着相关方向的科赫出邀请理所当然,而出身于柏林大学的埃尔利希自然不反对回去看看。衣锦还乡这种满足感。可不是只有普通人才会有的。
约翰也稍稍猜到了一些对方的想法,笑着点头道:“科赫先生的研究所,当然是要去看一看的,而且我本来就有明年去一趟欧洲的计划……呵呵。安娜也有些想家了。”
想起约翰的妻子,埃尔利希顿时恍然。
作为亨特拉尔体系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埃尔利希不但很清楚安娜的身份,同时也对约翰的产业知之甚深。他很清楚,别看亨特拉尔家在美国这里也建起了制药工厂和汽车公司,但是论起规模、实力和盈利能力的话。毫无疑问最重要的还是在德国。
这一点,是由市场大小决定。
美国哪怕已经开始在全世界崭露头角,但是真要拼起硬实力的话,二三十年内想和欧洲别苗头的心思最好是想都不要想。如果算起市场容量的话,美国和欧洲根本就不在一个等级上面。
正是了解这一点,所以约翰才不可能放弃欧洲的工厂和研中心。
事实上这两年没少有人打欧洲亨氏制药公司的主意,约翰知道哪怕他要价再高都会有人盘下来。不用怀疑这一点,要知道不管后世那些人把摩根等人吹得再高,但是有一个事实是不容置喙的,那就是一直到摩根死去的时候,美国的金融业在欧洲人面前也没有太多底气。全球资本最为雄厚的金融机构里面,英、法、德才是大佬,美国人只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