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明》第808章


陆波升就出任都匀知府,后来西军自立为王,脱离隆武朝廷,陆波升继续留任都匀知府,现在楚军既然打过来了,陆波升毫不犹豫的献城请降,并没有觉得这么反复的改换门庭有什么不妥。
都是在大明当官嘛,又没有投降满清鞑子,陆波升长期担任地方官,只想维护这一方平安,楚军几万人马兵临城下,继续抵抗是以卵击石,毫无意义。
“人才啊!”
谭啸和周国栋对他赞不绝口,都匀城里还有两千多守军,陆波升只是一个文官,却能控制住这支不属于他的军队,顺利的献城投降,还把仓库里的粮食物资完整的交给楚军,说明此人很有几分才干,难怪任凭城头旗帜如何变换,都能稳稳的当他的知府。
“都匀府的一切政务,仍由陆黄堂署理,我军不日就要出征,请陆知府帮忙征召一批丁壮,所需的钱粮都由我军提供。”谭啸和周国栋千里迢迢来到贵州,只打下一个小小的都匀府可不满足,们抱着和袁宗第的想法一样,趁着西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要抓紧时间闹他个天翻地覆。
袁宗第只在“狗头”那个小范围内折腾,哪怕离开清水江,后勤补给的压力也不大,可以随心所欲的机动作战,谭啸和周国栋所谋甚大,兵力又是袁宗第的三四倍,离开清水江水路后,就必须组建新的辎重部队,为大军输送粮草,陆波升既然是个有能力有手腕的地方官,又同情隆武朝廷,干脆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他。
谭啸和周国栋最近“打家劫舍”,抢了西军不少仓库和辎重船队,除了粮食和武器装备之外,充做军费的云南铜钱也多得没处花,陆波升开始还表示,征集丁壮所需的钱粮都由都匀府承担,后来拗不过谭啸和周国栋,才跟着他们来到码头,准备上船拿钱。
“不用上船了,这一船钱都给你,多余的回头另算。”谭啸大气地摆了摆手,一副毫不在意的土豪模样,心里却在暗爽,别人花钱都是一文钱一贯钱的数着花,唯有我谭大将军,花钱都是一船一船的。
“如果不够的话,回头再给你一船,总之钱不是问题,但是一定要快,三天内要凑齐三千丁壮,然后再用十天招募五千丁壮,这八千人都要吃苦耐劳的精壮汉子,还得听话老实。”周国栋也是花别人的钱不心疼,直接又撒出去一船钱,就好像后世里的暴发户,走进珠宝店就啪的拍出一张银行卡:随便刷,钻石给我称二斤。
有钱好办事,陆波升只用了两天,就凑齐三千丁壮,相应的骡马牲口和车辆也准备了不少,谭啸和周国栋随即向西进军,连克沿途州县司卫,攻入贵阳府境内。
战局至此,西征军进入贵州不到一个月,就把贵州东部扫荡大半,兵分三路,威逼省城贵阳,北线的刘体纯距离川黔边界不足百里,随时可以北上入川,南线的谭啸和周国栋,距离西军的大本营云南越来越近。
西军在贵州没有大将坐镇,不说孙可望、李定国和刘文秀这西军三王,就是白文选和冯双礼这个级别的都没有,面对楚军意图不明的快攻打法,只能保守的分兵布防,一方面既要全力确保省城贵阳的安全,一方面又要防止楚军攻入四川,甚至再来一个千里挺进,窜到绝对不能有失的云南。
这样一来,楚军越发的来去自如,虽然在高原山地的行军速度比较慢,但是几乎是指东打西,随意驰骋,遇到那些难以攻克的坚城要隘,也绝不恋战,一沾既走,把伤亡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内,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战斗力。
都匀失守之后,消息传到湖广衡阳,刘文秀良久无语。
消息传到荆州,李定国思索了一阵,轻轻摇头:“这个仗,不好打了。”
消息传到长沙,孙可望一时不慎,被手下人把消息散播出去,一夜之间全军将士都知道了,顿时军心浮动,人心惶惶,孙可望连砍几颗脑袋,才制止了“谣言”的传播。
第二卷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二七六章 千里告急
楚军千里挺进贵州,孙可望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犹如挨了当头一棒,一下被打懵了。
前些日子楚军千里反攻,谭啸、周国栋等人率大军攻入广西,然后在柳州府境内悄悄进入九万大山,刘芳亮、党守素和贺珍虽然尽量掩护,但是几万大军突然消失,还是留下了种种的蛛丝马迹,柳州府的西军很快确定,有一支数量庞大的西军不知去向,层层上报到孙可望处,孙可望对其非常重视。
几万大军不会凭空消失,这支楚军的行踪如此诡异,肯定有重大的阴谋,孙可望对着地图反复推算,这支楚军很可能去偷袭桂林,攻打全州,以截断灵渠粮道,或者去攻打象州,夹击两广边界的西军,又或者准备渡过融江,从侧后包抄柳州等等,他把各种可能性都想到了,唯独对柳州府北面的贵州视而不见。
无他,九万大山就像一堵高墙,挡在贵州和广西之间。
中国的省份基本都是按照地势划分的,省界往往是崇山峻岭或者大江大河,如果把每个省比作一间房子,省界的大山大河就是房子之间的墙壁,大队人马想要从一个省去另一个省,必须走省界上固定的几个关口,就像墙上开了几个门,比如河南和湖北之间就有两个门,一个是信阳的义阳三关,另一个是襄阳…新野…南阳这一条路。
西南数省开发较晚,人口稀少,自古以来,贵州和广西之间只有一个比较大的门,就是走普安、百色的“夜郎古道”,柳州府虽然和贵州的黎平府接壤,但是广西一侧有九万大山,贵州一侧有连绵不绝的苗岭,只有一条小路通往桂林,从柳州这边无法通行大军。
接到五开卫、铜鼓卫和湳洞司失守的消息,孙可望才知道有一支楚军窜入贵州,但是一开始并没有把他们当成楚军的主力,这就像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魏延提出走子午谷偷袭长安,派出几千人马走小路,出奇兵,并非没有成功的机会,但是几万大军不可能都走小路,否则的话,沿途的道路条件和粮食补给都会出大问题。
天堑,不会自己变成通途。
无论秦汉唐宋,西南都是偏远的蛮荒之地,层层叠叠的崇山峻岭更是人迹罕见,山里到处是毒虫猛兽,还有令人谈之色变的瘴气,光听九万大山这个名字,就觉得神秘而危险,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那里是人类无法涉足的禁区,几万大军翻过九万大山进入贵州?这种想法太过荒唐,如果楚军试图这么做,恐怕还没走出大山,自己就饿死累死了……
孙可望的这种想法,还是受限于自古以来的思维定式。
他没有想到的是,今时已不比往日,往日的天堑,如今已经可以通行。
千百年来北方战乱不断,在每一次改朝换代的乱世中,都有大批的汉人南下,躲避战乱,同时也推动苗侗黎水等少数民族不断南下,并且进入山区定居,到了明朝末年,西南数省的人口已经相当稠密,以前被视为无人区的九万大山,有很多土人聚居的村寨,村寨之间出现了道路,道路两旁是大片的农田,昔日里刀耕火种的土人,从汉人那里学会了种植水稻,可以为路过的大军提供足够的粮食,哪怕他们自己未必心甘情愿的拿出来。
至于毒虫猛兽和瘴气这些东西,在山区里定居的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后,随着焚林砍树,开荒造田等人类活动,已经退缩到大山深处,不再构成威胁。
山里的道路的确崎岖难行,但是和汉唐时期相比,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九万大山位于广西、湖南和贵州的交界处,早先就是隆武朝廷的地盘,楚军对这里的道路情况非常熟悉,又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准备,进行了必要的轻装简行,翻山越岭便如履平地,如果不是谭啸坚持,覃加农也许真能把大炮带到贵州去。
总而言之,楚军准备充分,在全军轻装的情况下,很轻松的翻过了被孙可望视为天堑的九万大山,途中掉队和非战斗减员的数量比预想中少得多,部队的战斗力基本保持完好,所以才能在进入贵州后,立刻展开一连串的攻势,几乎不给对方反应时间。
楚军连克镇远、凯里和都匀,更多关于西征军的情报送到长沙,孙可望这才意识到,这支西征军就是在柳州失踪的那支楚军。
超过五万人的大军啊,他们是怎么翻过九万大山的?孙可望不了解具体的情况,所以想破脑袋也想不通。
想不通就不想了,事已至此,孙可望顾不上深究其中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