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明》第845章


追杀拦截,眼看霍山遥遥在望,又遇到一支清军溃兵,才知道楚军已经攻占霍山,并且击溃了河西四将中最为勇猛的赵良栋,正在四下追杀搜捕清军残部。
赶紧掉头!
谭泰原本的计划,是从霍山一路向北,经庐州府撤往合肥,霍山既然已经失守,只能再次转向东南,重新进入安庆府境内,可是他们刚刚走出山区,一直在搜寻谭泰下落的吕仁青所部就追了上来,在潜水河边一场恶战,把谭泰杀得落花流水,算是报了一箭之仇。
谭泰身上受了两处刀伤,左臂还被火铳击中,却又一次神奇的逃脱,带着几十个八旗骑兵一路跑到桐城附近,偶然听说了屯布儿的下落,屯布儿率部突围之后,也是几经波折,终于和河西四将中的孙思克会师,然后边打边撤,一路退到桐城,再然后就被楚军包围在桐城城中,插翅难飞的样子……
“吴三桂这老贼,当斩!”
谭泰义愤填膺,怒不可遏。
桐城位于安庆府的最北部,距离合肥并不远,楚军能够如此从容的包围桐城,并不担心遭到合肥方面吴三桂的进攻,只能证明一件事,首鼠两端的吴三桂再一次选择了按兵不动,坐看谭泰和屯布儿被包围,坐看积极救援的河西四将被击溃,暗中也许已经和楚军达成了某种交易。
为了揭露吴三桂这个大“清奸”的丑恶嘴脸,谭泰没有进入桐城,而是远远的绕小路,翻越三角山进入庐州府,桐城北上本来有几条通衢大路,可是沿路的关卡要隘都被楚军控制,谭泰一行只能翻山越岭,吃尽了苦头。
翻过三角山,就避开了北峡关、冷水关等关卡,谭泰手下的清军因为掉队和零星的战斗,只剩三十多人,翻山越岭的时候马匹也丢光了,从骑兵变成了步兵,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终于回到了清军控制区,谭泰等人翻过三角山,直奔舒城县,脱险的曙光就在前方。
突然之间,号角吹响,从树林里冲出一群一群的明军,向着谭泰等人扑了过来,这些明军衣衫褴褛,武器驳杂,很多人还拿着竹枪和农具,明显不是什么正轨部队,却分明打着明军的红旗。
“土贼来了,大帅快走!”
谭泰手下的亲卫急得大叫,从旗号上看,这些明军属于一支当地的抗清武装,标准的乌合之众,比榆园军都多有不如,但是他们的人数太多了,足足有几千人之多,谭泰这边却又只有三十多人,而且都是疲惫不堪的步兵。
“不用跑,跑不了啦。”
谭泰拔出佩刀,站在原地准备迎战,眼看对面的明军越来越近,突然对左右亲卫叹道:“唉,汉人实在太多了,永远杀不完,也许,我们当初就不该入关。”
如果在平时,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会招来大祸的,别说讲,就是听都不能听,可是此刻谭泰身边的八旗兵全都默然不语,脸上一片失落和茫然,是啊,如果早知道这个结果,一直留在关外不是过得很好吗?
不等他们细想,那些明军已经成群的冲了上来,谭泰这三十几个清军,转眼就被淹没在人潮中……
等到人潮散开,谭泰已经倒在血泊中,脑袋被锄头砸得稀烂,死得非常惨烈。
八旗兵入关之后,部队的素质就以坐滑梯的速度飞快下降,事实上在另一个时空,满清后来征服南方各省,八旗兵已经不堪大用,全靠吴三桂、耿仲明、河西四将等汉奸军队打天下,在这个时空中,八旗兵的精锐都被勒克德浑、济尔哈朗等人丢在湖广和南直隶等地,更加速了这个过程,谭泰的三万八旗兵其实已是一支二流部队,战局不利的时候尤其缺乏韧性,被楚军摧枯拉朽的击溃,分割,包围,消灭……
安庆战事结束后,清军几乎被全歼,谭泰、屯布儿等清将大都战死,只有老奸巨猾的耿仲明孤身逃脱,另外河西四将中的王进宝也死在乱军中,孙思克被俘,赵良栋率残部逃回合肥,张勇及时撤退,损失相对较小。
赵良栋逃回合肥后,很快就被吴三桂扣押,给他扣上一顶违抗军令,作战不利的大帽子,关进大牢的当天晚上,突然暴毙身亡,部队全部被吴三桂收编,吴三桂随即给北京和南京方同时派出使者,一边和多尔衮讨价还价,一边向汪克凡输诚,准备反清复明。
PS:这本书很快就要收尾完本了,然后开下一本书,书友的龙套放在下本书里吧。
第二卷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第三一一章 最后的愿望
孙可望兵败身死,消息传到云南,云南各处州县司卫不战而降,当初西军进占云南的时候,云南当地的明军和大小土司纷纷臣服,现在孙可望既然战败,这些土司和文武官员都主动反正,重归隆武朝廷旗下,只有一些西军的老部队奋力突围,从滇北的丽江府撤往四川,去投奔西军三王中硕果仅存的李定国。
对于这些突围的西军,周国栋和刘体纯追杀了一阵,就任由他们撤往四川,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追剿永王朱慈焕身上,永王朱慈焕被一些西军带着离开昆明,楚军一直穷追不舍,最后辗转逃到滇西的南甸宣抚司一带,托庇在当地土司的护佑下,暂时失去踪迹,周国栋知道他就藏在滇西,但是滇西地形复杂,土司的势力很大,一时不便用强,就在周围布下天罗地网,同时以怀柔政策招降当地的大小土司,以及前明的文武官员和士绅。
经过一番努力,周国栋孤身入城,终于劝降了大名鼎鼎的黔国公沐天波,两人结为异姓兄弟,传为一段佳话,沐天波归顺之后,起到了巨大的示范作用,那些仍在观望形势的大小土司和文武官员齐刷刷的投降,周国栋兵不血刃,很快控制了云南全境,看到大局已定,南甸宣抚司的土司献出永王朱慈焕,随即被周国栋以冒充先帝皇子的罪名,在永昌街头当众斩首。
为了维持隆武朝廷的合法性,周国栋明知永王朱慈焕是真正的皇子,还是指鹿为马,斩草除根。
消息传开,西军在贵州、四川等地的统治也土崩瓦解,各处州县司卫大面积的向楚军投降,谭啸、袁宗第等人合力围攻冯双礼,冯双礼连战连败,部队十去七八,残部也逃入四川投奔李定国。
李定国从湖北撤回四川,走的是三国时期夷陵之战刘备的行军路线,刘备当年打不过东吴的强大水师,只是走陆路出川进攻荆州,路途遥远,补给困难,在战略上本来就处于下风,以至有后来的惨败,千年之后这条路相对好走了一些,但也只是相对,李定国回到四川之后已然人困马乏,却接连收到昆明失守,孙可望兵败身亡,永王朱慈焕被杀等等一系列噩耗,眼看周国栋已经控制了云南全境,西军却士气低落到极点,这种情况下不敢贸然发起反攻,只好停在四川,分兵严守重庆和川南各处要隘,暂时割据一方。
与此同时,刚刚占领云南的周国栋,以及占领贵州的谭啸,都忙于消化大片的占领区,没有急于对四川发起进攻。
广西的刘芳亮、党守素和贺珍,却借着楚军捷报频传的良机,横扫广西各个州府,西军军心溃散,连战连败,接连丧师失地,残部退守桂林等几座城池,被刘党贺分割包围,覆灭只在旦夕之间。
西南各省的战事渐渐接近尾声,汪克凡命令谭啸、刘党贺等部,对桂林等地的西军残部发起总攻,以求尽快结束战事,然后调集更多的部队过江,对满清发起最后一战!
……
谭泰兵败身死,消息传到北京,八旗勋贵惶惶如丧家之犬,陷入极大的惊恐之中。
就在他们以为形势已经糟透了的时候,一个更大的噩耗传来,我大清的定海神针,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暴毙身亡。
多尔衮的身体本来就不好,这两年已有灯枯油尽的感觉,随着前线战局的急速恶化,多尔衮再次中风,发病后当天晚上就撒手归天,他临死之前留下遗命,清廷立刻向隆武朝廷求和,然后撤离北京,退出关外。
多尔衮临死之时看得很明白,楚军已经势不可挡,清廷在关内肯定站不住脚了,如果继续留在北京,最后难免灭族的结果,所以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和楚军停战,趁早回到关外,还能保住龙兴之地,日后东山再起。
按照多尔衮的计划,关外的一切都可以舍弃,只要挟裹足够的人口和物资财富,退守沈阳还是有很大希望站稳脚跟的,可是他漏算了一件事,小皇帝福临对他已经充满了刻骨仇恨,多尔衮尸骨未寒,就迫不及待对他的余党进行了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