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少穿越记》第89章


他们进入军队的第一天,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随云军,不是一个承载荣耀的军队,它将是一支背负屈辱的军队。所以,你们所有的人,都要记住,你们必须背负这种屈辱,因为这个国家,都一直在背负屈辱!当有一天,这个国家走出泥潭,也许你们就获得了荣誉。但是,很多人都会死去,都会等不到那一天。甚至也许,这个国家会沉沦下去,那么,这支军队就陪着一起死去吧!军人军队如果不能救国,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历史不会记得你们,甚至历史会由别人来写,来写一支屈辱丑化的军队,那又怎样?你们只要记住,你们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可以无憾的死去了!”
那个有着刀锋一般的眉的少年统帅比女人还美丽的面容上有着狠厉,用从牙缝里挤出的声音说:“战争会很残酷,我们都会死去,看不到父母兄弟亲朋乡邻,看不到被称颂和凯旋的那一天,我们会死在异乡被人遗忘,再也回不了故乡,这是军人的宿命。只有这样,我们的父母兄弟亲朋乡邻才会活下来,我们的故乡才会存在下去,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会继续存在。招魂幡起,我们就回来。”所有人以拳按胸:“诺!”
那一刻起,他们都知道,他们是一支背负着屈辱的军队,这是宿命。
几乎所有的随云官兵都识字看书,尤其以随云城子弟为最,而随云城周围的百姓子弟也识字率极高,对于历史和军事都耳濡目染,尤其是随云历史,几乎人人都知。在随云派文官几乎掌控着中国政治的时候,随云子弟遍及各地,少小离家,年老归乡比比皆是,也带来了大量的外界知识,因此他们有着这个时代很多人所不具有的对于时局和战争的敏锐,对于世界的认识。
和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百姓不同,他们很难被主义和宣传所蛊惑,很难被梦幻的东西所愚弄。
三民主义也好,共产主义也好,乌托邦也好,没有任何一个天堂凭空而来,都是要一步一步走在白骨和血泪的道路上,一步一步积累质变,几代人之后,才有希望,而他们是这些踏板,不是获得者,所以,当三民主义,共产主义,乌托邦思想,等等宣传得如火如荼时候,他们坚硬如石头一般不为所动,于是成为封建余孽反动者。
黄巾军天公将军张角“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么宣传过,太平天国这么宣传过,义和团这么宣传过,于是百姓云从,但千百年过去了,依旧没有出现那描绘的天国和大吉,战乱过后没有天国,只有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的惨淡,所以,这些主义和这些描绘的美好未来,只能欺骗了渴望的民众,民族的屈辱和沉沦依旧继续,未来,也许真的会有那些美好的世界,但那之前,需要他们的血去做踏板,为后世子孙铺架希望。
这些随云军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面临外寇,需要一个强大统一的政府和军队将这个民族凝聚起来,齐心合力的打败敌寇,建立一个强大而辉煌的国家,或许能够建立一个新的强汉。也许这个陕北政府也很好,很得民心,如果给它时间,也许它比现在的政府还要好,但是,没有时间了,也没有必要了。
就像一颗树的两个枝桠,也许这一个会比那一个更有能力,但为了保住这棵树在艰难的环境下成长成大树,已经等不到它来证明。一个已经成型,一个尚在稚嫩,取舍之间,很容易选择。
随云军就是这个剪去枝桠的剪刀,而历史功过,只能后人来评。
这个疲弱的国家,养不起两个政府。
王玉桥认为,前世的抗战需要一个有着广大的土地亿万的人民却要和倭寇抗争八年才能胜利,和中国没有一个统一政令的政府有关,除了两党之间的种种勾心斗角,军阀们保全实力,民国政府难以有效的控制国家,□□的敌后抗战出工不出力,种种一切很容易让倭寇利用,致使国家被拖入战争的泥潭,一直到八年抗战才惨胜,这时,国家已经极度衰弱了。
民国政府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也更不可能领导全民抗战,它的割裂阶级的激进做法,只会给此时的国家带来大动荡。
王玉桥有时会想,幸亏前世的抗战是由国民党主导的,如果是□□的话,唯一的结果,就是混乱的中国,阶级的动荡,军阀的混战,最后被倭寇覆灭,有如“五胡乱华”时期的崩溃,虽然没有发生的事情无从推演,但只要参考建国后的那些悲剧,就能明白。已经建国的中国尚且混乱如此,一个军阀林立,阶级对立,外寇耽耽,贫瘠羸弱的国家,由这个政党掌控,会怎样?
这就是王玉桥把自己变成一个刽子手的原因,她要做一个剪刀手,剪去枝桠,维护此树,缩短战争,让这棵大树少一些流失,多一些机会。
如果历史不会改变,依旧回到前世的轨迹,那时候的历史是胜利者写的,也许她和她的随云军最后会被历史打上大大的叉,但要她面对选择,她依旧会这么选,这是她的宿命。
“不会再有八年抗战!”王玉桥恶狠狠的对着天空说:“我们不支付这么大的代价!绝不!”
随云军继续沉默而肃杀的前行,远远的是贫穷的百姓,眼里是仇恨和冷漠。
那是比秋末陕北的风更冷的世界,王玉桥叹了口气,紧了紧军服,自觉还能承受得住。
********************************************
已经是隆冬时节,经历了半年多的战事,有不少伤亡,但已经占据了陕北大半个地方,参谋部预估再有三个半月就能结束这场战役,在巩固了战场之后,随云军开始清除占领地的零星武装,年内不再进军,官兵可以过一个稍微放松的年,一部分开始返回西安驻地。
王玉桥等五少六副却依旧待在前线,丁大少的左路,李少侠的右路,和对方相持中,此时都停止了进攻,准备过个年。而王玉桥的中路,返回延安,这里是东北军驻守地,属于民国政府管辖范围,王玉桥的指挥总部就设立在这里,比起一路征程备受百姓敌视,这里却对国民政府军队比较友善,顿让王玉桥有些隔世的感觉,这还是那个革命圣地延安么?
其实王玉桥不了解的是,前世的西安事变前,延安一直是民国政府辖区,由东北军驻守,西安事变后按照与东北军的协议,由红军接管。并非革命夺取的胜利果实,而且延安的经济条件和环境都比较优良,所以前世的延安才成为革命圣地,首都一样的地方。是陕北第一大城市,进驻延安后,前世的□□才有了发展的条件,之前红军控制的苏区,基本上都是贫瘠无比的农村。
但现在的延安,成了随云军的驻地,和革命圣地离得很远。
随云军原本两万人,收编了17军。17路军是由第38军和第7军组成,人数六万多人,将军官全部解职,事实上是所有军官在接到剿匪调令后大多数抗命,被王玉桥解职遣送南京。除去吃空饷,将老弱病残全部归入后勤辎重,又征兵一部分补充成六万人,经过两三个月的突击训练,打散扩充随云军。随云军八万人,全部开赴前线。
这时正是随云军和苏军正式接战时候。这些生力军的进入,装备精良,军官有效,很快就成为锐旅,对于陕北的气候地形颇为适应,反倒比随云军更加机动善战。随云军官天下闻名,带兵颇有能力,随云军队连王玉桥都随时和士兵一起干粮咸菜,各级军官自然也没有作威作福的,既有能力又善笼络人心,六万陕西军人遂成劲旅。
这一招王玉桥其实还是和前世的那个政党学的,虽然后来这个政党的官员腐败糜烂,但是这支军队,始终为人民所称颂,王玉桥成军初始就要求军官与士兵同吃同睡,不得特殊化,军纪严明,不许扰民,虽然没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几乎是当时最纪律严明的军队了。
所以八万随云军开赴苏区前线,打了无数仗,虽然战事艰苦,死伤也重,但一步一步的,也慢慢的将局面打开,虽然每进入某处都会遭到百姓仇恨冷待,但随云军军纪严明不扰民,也没有出现百姓暴动的事情。虽然善于打游击战的苏军时常骚扰,也有偷袭,但随云军后勤辎重管理严格专业,工兵工事极为谨慎有序,戒备森严,也没有遭到什么损失。
王玉桥的作战策略虽然笨拙却很有效,深谙一力降十会,以拙抗巧的风格,竟让善于游击偷袭埋伏的苏军无可奈何,逼得必须和随云军硬碰硬作战,如此一来,随云军的优势凸显,装备精良,作战有序,准备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