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少穿越记》第156章


府的收编参与到抗战中来。
仅仅王玉桥新建立的中原战区也因着各地军阀的收编而扩大起来,也在不断的接应着和倭寇交战的各军阀,虽然有不少军阀元气一恢复就分道扬镳,但王玉桥本着你只要打倭寇就等于帮老子的道理,一概接收援助支持人力物力军资,获得了很多军阀颁发的“好人奖”,被刘家骏童鞋极为鄙视。
但后来刘家骏童鞋深切佩服王大少的这种“好人奖”,因为各军阀信任王玉桥的人品,在选择时候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王玉桥,不能不说就有着那时王玉桥能毫不芥蒂的援助各自为战的各军阀,在大家占了便宜后拍拍屁股走人时候也毫不在意的大度的原因,这是后话。
当然,所谓的王大少的人品,显然可能是各军阀各大佬误会鸟。
不管怎么说,战事已经到了相持阶段,王玉桥虽然时常率军作战,但这一年的战果却不尽人意,而这时的欧洲战场已经是异常惨烈了。
这个时候,中国军队的四大战区开始休养兵力积聚实力,而四战区的大帅们也私下里开始准备未来联手反攻的部署,前往成都的军官职位越来越大,私下里的通讯也越来越频繁了,这个时候,小李将军来约会鸟。
☆、第 147 章
就本质来说,王大少其实并没有天才的军事才华,虽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全国有名的随云武校,但那一大半是因为穿越金手指,另一小半是填鸭方式硬填出来的,好吧,也不能否认王大少也是努力了的,最起码那几年是在挨揍和揍人???恩,挑战和被挑战中度过的,要说没有一点军事才能的话,就未免太无视N多武校老狼的心狠手辣了,但王大少的主板规格比较低,虽然其他硬件愣是靠作弊器升级了,但比起真正天才来,比如丁大少,刘大少等人,这差距不是一点半点,更何况还有一个石俊卿,王大少心灵很有些小自卑,这种情况下,还能这么得瑟的活在一群真正的天才中,这需要多强悍的大无畏精神啊。
哦,王大少大无畏是没有的,粗神经倒是有一根,好吧,王大少的粗神经是很大无畏的,所谓无知者无畏,就是王大少的强悍写照。
这其实也很符合历史书上对王大少的评价,后世很多军事研究者很少会将王大少的军事战役作为经典战例来说,比起小李将军鲜明的军事风格,比起丁大少和刘大少华丽组合的绝配,比起石大少天才横溢大气浩然的优秀战例,以及手下人才济济文武兼备的牛刀们,王大少几乎没有哪个战役可以体现出军事才华的,这让后世的无数军事研究者很扼腕,让很多王大少的粉丝很悲愤,也让后世很多不知天高地厚的叫兽们很聒噪,尤其是在王大少霸占了后世很多言情剧耽美剧之后,无数叫兽前赴后继的跳出来对愣头青王大少进行毫不留情的抨击,当然也遭到王大少的粉丝们英勇无畏的还击???好吧,其实王大少的粉丝们愣头青的比例也是极大的,物以类聚是一个经过考验的成语,它流行多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叫兽们例举王大少的南京死战,认为胜利之后就该见好就收,实力对比如此悬殊,却在胜利之后得意忘形,闭南京,断退路,于是激怒了倭寇大军反扑,致使数万南京守军全军覆没,也连累了南京百姓死在倭寇的屠刀下,王玉桥百死不足以赎罪。很多叫兽痛心疾首的认为,要不是王玉桥愣头青一般的激怒倭寇,也许倭寇就不会在南京发起大屠杀了。
这种说法也得到了后世倭国很多自称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兽类们的附和,辩称倭国对南京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王玉桥杀了太多倭国“优秀的军人”,让倭国占领南京的军官不得不下令屠杀以平息军人的“愤怒”,要是中国人不抵抗的话,要是顺利进入南京的话,也许就不会有南京大屠杀了。这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王玉桥也要负一部分责任的云云。
这些倭国兽类和华国叫兽们的言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华国很有市场,尤其是华国有一段时间很提倡“以和为贵”的时候甚嚣尘上。
直到后来网络普及,大量真实翔实的资料无法隐藏,被普通人所接触,这种言论才没了市场,人们才感觉到了这种言论的无耻和险恶。大家才确信豺狼的贪婪凶残绝不会因为你退让而消失的,你的退让只会让其更加贪婪凶恶。你唯一能选择的就是王玉桥的狠狠还击绝不退让,更需要小李将军的那种誓把侵略者斩尽杀绝的狠辣,对于记打不记吃的某个民族,你不打痛它打怕它,它是不会熄灭蠢蠢欲动的野心的。
于是在王大少被抨击为愣头青王大傻很多年后,渐渐有人认为,也许华夏聪明人太多了,识时务懂得以和为贵的明智人士太多了,才需要王玉桥这种愣头青撑起华夏已经日益疲软的筋骨,才需要王玉桥这种不会被各种政治权谋影响的简单想法。
那些复杂的政治考量如果以牺牲国家民族的代价来达到目的,那么这个目的无论被多少华美的辞藻修饰成煌煌巨著,也掩盖不了卖国无耻的本质的。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是这个民族的底线,这条底线,是用无数的血和生命划出的。任何政治意图想要抹去这个底线,无论当时多么风光,都会被后世人们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拷问唾弃。
当然,这些后世的事情王玉桥是不知道的,就算她知道,不过王大少也是不在乎的,她知道自己不是天才,也做不了这个时代力挽狂澜的救世主,她所有的努力和历史以来无数普通人的努力一样,或许能改变历史,也许只是历史长河里多添的一滴水珠,根本不足以改变什么,但是无数人都在这么做着,她就觉得这无数水滴落进这历史长河里,总会改变什么的,这也是王玉桥在撕去心头历史阴影后的想法,简单而无畏。
因为无数人简单无畏的努力,王玉桥觉得自己身为一员,并不悲观,尤其是她感觉历史慢慢的在细微的改变,心里就豁然开朗。
虽然依旧是满目疮痍的国土,虽然依旧是饱受摧残的民族,虽然依旧是黑暗不明的前途,虽然依旧是苦难深重的国家,但是那么多人那么努力的要撑起这个民族的辉煌,那么多血印染着这个国家的画卷,总会不同的。
王玉桥率领着骑兵营走在回随云的道路上,刚经历过战场血与火的拼杀,身心还有疲惫,眼神还没褪去厮杀的凶悍,身上还有战场归来的煞气,心里还有生与死的悲愤,但想到很快就要回到的营地,每个人都有些轻松起来。
被后世军事学家称为没有很高军事才华的王大少最喜欢率领着她的骑兵营哨探突袭,至于全局作战,布局谋略,恩恩恩,王大少是个很尊重人才的领导,她养着这么多优秀军事幕僚可不是让他们白领薪水的,尤其是某个幕僚首领,那可是拿着比她的军饷还高三倍的高薪人才啊。
不管怎么样诟病王大少,但是历史学家还是给王大少一个不错的历史评价,那就是善用人才,据说很多后来活跃在中国军队高级参谋人才都曾经在王大少的幕僚群里学习过,从而军事能力上升一个新的高度,关于王大少善用人才也善于培养人才的传说很是流行,这也是后世王大少粉丝还击叫兽们的有力武器。
没有人知道真实的原因是???事实是,王大少认为自己不是天才,所以一切高深的思考都交给天才吧,她是很喜欢当一个愣头青的,能够在这场民族生存危难中奋起全力去搏杀,撕去百年磨难的阴翳,酣畅淋漓的吼出所有的愤怒和不平,直面最真实的历史,这是他们这些愣头青军人们无憾的选择。
所以,王大少的懒得思考造就了一批批天才幕僚们殚精竭虑的军事成果,王大少在这一场场战役中甘心情愿的当一个冲杀的莽夫,于是尽管中原战区的王大帅被历史学家评论为没有军事才华的统帅,但并不妨碍中原战区的军事实力日益增强,取得不输于其他战区的成果,这也是后来尽管王玉桥没有创造任何一个值得军事教科书推重的战例,还是被中外军事学院认为王大帅是一个值得敬仰的军人,一个华国人民崇拜的元帅,恩,好吧,也许华国人民对王大帅的美姿容更加崇拜一些。
这一次依旧是一场没有特别神奇的战斗,天才幕僚们殚精竭虑将一场场战役进行最详尽的推敲,绝不侥幸,免得酷爱身先士卒的王大帅英年早逝,他们有愧于优渥的军饷和王大帅的信任,所以这场战斗并没有太多悬念。
当然,也不排除就是这种原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